“人類所有的傲慢與偏見,

  基本上都來自於無知。”

  最近,某國外時尚品牌

  發佈了一個視頻:

  一個亞裔模特拿着筷子,

  以極爲浮誇的方式,

  食用外國食物,

  並稱其爲“小棍子形狀的餐具”。

  種種使用方式,

  不僅犯了中國人的禁忌,

  而且非常不禮貌,

  再加上品牌創始人的傲慢言論,

  讓人極度不適、生氣!

  不同文化之間,

  應該做到平等、尊重,

  而不是居高臨下式的傲慢。

  如此行爲,

  只能證明相關人員是多麼的無知。

  筷子,

  從來都不是什麼奇怪的小木頭棍子。

  一雙筷子,

  承載的是中國人千年的情感。

  

  《筷子》

  當第一次嚐到

  長輩用筷子蘸來的味道時,

  我們對味覺有了最初的記憶。

  在記錄每一次成長時,

  “終於會用筷子了”,

  意義和學會走路一樣。

  當大家圍坐一起,

  擺好碗筷,準備喫飯時,

  中華的禮儀代代傳承。

  “多個人多雙筷子嘛”,

  熟悉而平常的問候,

  透露的是千年的溫情與善良。

  一雙筷子,

  是家的味道,是成長的印記,

  是文化的傳承,是人性的善良 ,

  承載的是中國的情感和記憶。

  01

  筷子是文明的產物

  民以食爲天,喫是一種文化。

  西方人習慣用刀叉喫飯,

  刀叉作爲餐具的歷史並不太長,

  西方學者認爲,

  是16世紀開始的,到18世紀末,

  它們才成爲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用具。

  要知道當餐叉剛傳入英國時,

  傳教士是強烈反對的。

  他們認爲肉和其他食物

  都是上帝爲造福人類而恩賜的,

  避免用手指接觸食物,

  是對上帝的傲慢無禮和侮辱。

  而相比之下,中國的筷子文明史顯然長得多。

  商代青銅筷

  傳說大禹治水之時,

  有次乘船來到一個島上,

  飢餓難忍,就架起陶鍋煮肉。

  肉在水中煮沸後,

  因爲燙手無法用抓食。

  大禹不願等肉鍋冷卻而白白浪費時間,

  因爲他要趕在洪峯來臨之前去治水,

  就砍下兩根樹枝把肉從熱湯中夾出,

  喫了起來。

  久而久之,

  大禹練就了熟練使用細棍

  夾取食物的本領。

  手下的人見他這樣喫飯,

  既不燙手,又不會使手上沾染油膩,

  於是紛紛效仿,

  就這樣漸漸形成了筷子的雛形。

  拿着筷子的女僕

  傳說雖非正史,

  但筷箸卻毫無疑問

  因熟食燙手,因運而生。

  至少在商代,筷子已經產生,

  《韓非子·喻老》載:

  “昔者紂爲象箸,而箕子怖。

  商紂王使用象箸進餐,

  箕子看了很是擔憂,

  因爲他認爲用象箸進餐,

  配套的餐具必須是“犀玉之杯”,

  食物必須是“旄、象、豹胎”,

  衣着必然是“錦衣九重”,

  住房是“高臺廣室”,

  日漸奢靡,終至敗亡。

  “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這便是成語“見微知著”的來歷。

  筷子,最開始叫“箸”。

  先秦祭祀時,

  常在煮熟的食物上,

  插一雙竹筷,以便祖先享用。

  在都說沒有信仰的中國,

  我們的信仰,其實就是我們的文化。

  所以千年之後,

  很多地方的人在大年夜,

  仍會爲離世的親人,

  留一副空碗筷。

  明朝時,“箸”演變成“筷”。

  據說這與江南水鄉的民俗諱言有關。

  明人陸容所著的《菽園雜記》載:

  “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爲甚。

  如舟行諱‘住’,諱‘翻’,

  以‘箸’爲‘快兒’。”

  吳中多水澤,舟楫往來頻繁,

  但“箸”字與“住”同音,

  船家最怕拋錨停住翻船,

  便將“箸”改爲“筷”,以求“快”行。

  久而久之,筷子之名便流傳開來。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館

  四到六世紀之間,

  筷子從中國經朝鮮半島傳到日本,

  以致現在中日韓三國都保持用筷的傳統。

  相較而言日本的筷子短,

  且末端爲細尖狀,

  韓國則使用金屬製筷子。

  02

  筷子的背後是文化的積澱

  筷子不但是中式餐桌上必備的餐具,

  也是象徵中華文明的一種符號。

  經過長期的發展,

  筷子逐漸形成頭圓尾方的外觀,

  暗合“天圓地方”之意,

  方形爲坤卦,圓形爲乾卦。

  乾爲天,民以食爲天,由此而來。

  手拿筷柄,用筷頭夾菜,

  坤在上乾在下,

  代表地天泰卦,和順通達。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筷子是兩根,爲何要稱爲一雙?

  其實這是太極和陰陽的理念,

  太極是一,陰陽是二;

  一就是二,二就是一;

  一中有二,合二爲一。

  使用過程中,兩根相互配合,

  一中有二,二者合一,

  突顯一個“和”字,

  這是屬於中國人的哲學。

  筷子標準長度爲七寸六分

  代表人有七情六慾。

  七情是喜、怒、哀、懼、愛、惡、欲,

  六慾是眼、耳、鼻、舌、身、意之慾。

  手持筷子時,

  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

  中指在中間,

  是爲天地人三才之象,

  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係理解。

  中國的筷子,每一雙都不簡單。

  我們每天用的筷子裏都有信仰,

  舉手投足都是理念、智慧。

  03

  中國的筷子代表着教養

  中國人的言傳身教,

  大多都是從餐桌上被敲筷子開始的。

  蔡元培先生曾說過,

  “一個在中餐場合優雅使用筷子的人,

  離開餐桌的時候,

  他成爲君子的概率是極高的。”

  中國乃禮儀之邦,注重禮數,

  筷子就是餐桌上“禮”的象徵,

  筷子的拿捏方式、擺放方向

  都是家教的象徵。

  用筷子反手夾菜,

  把筷子插到飯上,

  用筷子敲碗,

  去夾別人跟前的菜,

  夾菜挑三揀四,

  單手喫飯不端碗,

  晚輩比長輩先動筷,

  給人夾菜有用公筷

  ……

  一雙小小筷子的使用背後,

  是深厚的文化禮儀。

  而筷子不僅代表禮儀,還隱含寓意。

  自古以來,親朋好友之間,

  就有互送筷子祝賀的禮俗。

  兩根筷子在一起,

  象徵“雙木即成林,相伴到永遠”,

  所以在婚禮中總少不了紅筷子,

  寓意珠聯璧合,早生貴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支筷子輕輕被折斷,

  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

  筷子更是東方人團結的體現。

  一雙筷子,

  不僅是胃和食物的橋樑,

  更是中國人幾千年的

  親情、友情、愛情,

  以及家國情懷。

  爲什麼要用筷子?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它很平凡,每天默默參與着我們的生活,

  但它從不簡單,因爲它,

  串聯起了中國人的人生百態。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

  千年歲月史,盡在雙筷間。

  

  封號頻繁,以免與書房菌“失聯”

  請大家關注一下兄弟號:書房夜讀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