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富有的王子在世時不知人間疾苦,終日享樂。死後人們給他建了雕塑,他這纔看到百姓的水深火熱。快樂王子無法無視眼前的一切,將身體的金箔委託給一隻小鳥捐給了一個又一個貧困的人們。最後,就連眼睛也捐掉了。市民見狀,把雕塑熔化了。

這是“快樂王子”的故事,人人都聽過。

近日,有位導演將它放進了大銀幕了——

《快樂王子》

“快樂王子”的故事表面上看是一個好人好事,夾帶諷刺了無知的市民。

但實際上,它所擁有的意蘊卻無比幽深。

快樂王子的童話故事是由王爾德寫的。

而影片也是王爾德的傳記片,訴說的是王爾德最後的五年生活。

1895年的英國,還不是我們現在瞭解的腐國。相反,他們對同性之愛喊打喊殺。

當昆斯伯理侯爵發現王爾德與自己的兒子阿爾弗萊德·道格拉斯(暱稱“波西”)有着長達四年的“不正當交往”,他開始騷擾和侮辱王爾德,罵王爾德“雞姦者”。

忍無可忍的王爾德在波西的慫恿下,告上了昆斯伯裏侯爵。卻沒料到,昆斯伯裏侯爵反過來控告王爾德有傷風化。

最終王爾德被英國法院以“與其他男性發生不道德的行爲”被判處兩年徒刑,並在瑞丁和本頓維爾監獄強迫勞改。

前不久的王爾德還是個快樂王子,無憂無慮地接受着人們的奉承和讚賞。

沒過多久,他便因爲世人不接受同性戀而成爲了人人都能吐上一口唾沫的階下囚。

在監獄裏的生活自然是不好受的。

他停止了戲劇創作,只寫了詩作《瑞丁監獄之歌》和書信集《深淵書簡》,而風格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唯美主義風格。

而王爾德曾經可是寫下過“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的人啊!

出獄後,他一貧如洗。在身邊的,只有一箇舊情人和一個好友。

離開使他傷心欲絕的英國,去了法國巴黎。就連跑到另外一個國家,他也不能用真名奧斯卡王爾德,他必須得用假名。

他做好打算,想要重回家庭,回到正軌。甚至寫了封信,期望妻子能夠原諒他。

但王爾德太愛波西了。一收到波西說要見面的信,他便什麼都不管不顧了。

王爾德在監獄呆了2年,監獄裏只有與美無關的事物,而他出獄,若能和波西在一起,那就是美,那是愛。

王爾德需要極了。

王爾德見到波西的那一刻,淚流滿面。

平常多話的他,見到自己的愛人,唯有眼淚相對。

這是多深多深的思念?十三姨已難以描述。

二人相聚後,也是熾熱過的。

但終究敵不過現實的蝨子,二人沒有了金錢來源,生活無以爲繼。

波西爲了生活費聽從母親的話,離開了王爾德。

追求愛情,放棄家庭的王爾德,被愛情拋棄了。

他的生活,自此萬劫不復。

貧困潦倒,疾病纏身。

而選擇離開王爾德的波西,在母親死後,獲得了2萬英鎊的遺產。

日子好不瀟灑。

王爾德前去找他要錢,他一分都不肯給了。

對這個曾經深愛的人,波西毫無憐憫心。

王爾德(左)和波西(右)

波西美是美的,但他毫無靈魂。

王爾德愛上他,即不幸的開始。

有人喻爲王爾德爲“快樂王子”,波西則是奪去“快樂王子”金箔的“罪魁禍首”。

但愛怎麼會有錯呢?如果問王爾德後不後悔與波西在一起,他的答案會是否定的。

真正害了他的人是那羣叫囂着“雞姦者”的恐同分子。他們享受着王爾德的才華,一得知他身上有背於常理的地方,便開始詆譭他、驅逐他。

正如“快樂王子”裏訴說的故事一樣,貧窮的百姓獲得了王子的救助,王子失去了金碧輝煌的外貌,他們便燒燬它。

沒有用了,就扔掉了。

不是波西帶給王爾德萬丈深淵,是無知的殘忍的他們。

《快樂王子》是由魯伯特·艾弗雷特自編自導自演,在他身上他也曾經歷過王爾德所遭受到的攻擊。

1984年,他因爲在影片《同窗之愛》中擔當主角,受到了非常大的肯定,因此在國際上獲得了一定的聲譽。但事情改變是在1989年,他公開承認了自己的同性戀取向。

就因爲公開自己是同性戀的事實,他的電影事業遭受了重創。

八年過去,他才憑藉《我最好的朋友婚禮》重回大衆視線。

有人評價道,他打破了影視界“一個天才演員逃不過公開承認自己同性戀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一怪論。

多麼可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