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研圈

孕育多個男性胎兒的母親體內產生的抗體可以幫助解釋,爲什麼有哥哥的男性更有可能成爲同性戀。

有研究認爲,一個男性擁有的哥哥越多,他成爲同性戀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研究人員已經觀察到這種跨越社會與時間的、所謂“兄弟出生順序效應”。現在,科學家提出該現象背後可能存在的生物學機制。

他們發現,對於擁有哥哥的男同性戀者,其母親體內針對男性特定的大腦蛋白的抗體水平會升高。研究人員表示,該發現支持了一種假說,即母親的免疫反應會改變男性胎兒大腦中涉及性取向發展的結構。

在性取向研究中,“兄弟出生順序效應”是與人類性取向相關性最強的效應之一。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的 Qazi Rahman 表示,該研究向理解其生物學基礎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來自布魯克大學的 Anthony F。 Bogaert 與來自多倫多大學的 Ray Blanchard 於1996年,首先在加拿大人羣中觀察到這一現象。在那之後,研究人員在全球範圍內均發現了同樣的現象。兩位心理學家甚至回顧了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由印第安納大學的 Alfred Kinsey 收集的數據,後者首次開展了一些有關人類性行爲的研究,並觀察到該效應在當時就已存在。

Bogaert 指出,儘管這一效應無處不在,但其影響卻依然相當微弱。沒有哥哥的男性中,約有2%-3%的爲同性戀。對於有着4個哥哥或以上的男性,這一比例增長至6%。因此,絕大多數擁有哥哥的男性都是異性戀。

大約10年前,Bogaert 通過一組數據指出這一現象的生物學起源,而非社會因素。這些發現表明,與非親哥哥或被收養的兄長一起成長,並不會增加成爲同性戀的可能,但若有親哥哥,即使不在一起成長,卻會增加成爲同性戀者的可能。Bogaert 說:“這的確表明胎兒在出生前已經受到影響,童年或青年時期並不起關鍵作用。”

他與 Blanchard 提出了關於這一現象的生物學假說。他們認爲,母親的免疫系統可能將男性胎兒內的一種特定蛋白視作外來入侵分子,這種免疫反應會隨着每一個男孩的誕生而逐漸增強。最終,會影響後續出生的男性胎兒發育中的大腦。

爲了驗證這一假說,心理學家與免疫學家組成研究團隊,採集了來自54位同性戀者的母親、72位直男的母親、16位沒有生育過男孩的母親、以及12位男性的血液樣本,他們正在尋找靶向男性體內的特定蛋白質抗體。

我們的免疫系統記住外來蛋白的方法之一是通過在血液中循環的抗體,團隊中的一位免疫學家,來自布魯克大學的 Adam J。 MacNeil 這樣說道。他還補充道,檢測這些抗體可以讓我們大致瞭解過去的免疫系統是如何運行的。

研究團隊對兩種編碼在 Y 染色體上的蛋白質饒有興趣——PCDH11Y 和 NLGN4Y。這兩種蛋白質都在男性胎兒的大腦中表達,並且均有一部分突出在細胞外,這使得它們可能成爲母親免疫系統的目標。

研究人員發現,同性戀者的母親較異性戀者的母親有着更高的神經配蛋白抗體水平,而擁有哥哥的同性戀者的母親則更高。但靶向 Pcdhs 蛋白的抗體並無這種趨勢。

MacNeil 說,除了知道神經配蛋白有助於形成腦細胞之間的聯繫並促進它們之間的交流之外,我們對它的其他功能瞭解得並不多。

因爲這項研究的樣本數很小,且觀察到的影響也不大,Rahman 認爲這項實驗需要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以驗證結果。Bogaert 也希望其他的團隊可以嘗試重複這項實驗:“僅僅一項研究不足以定論。”

Bogaert 同時還提到,重點是不要將這種機制歸結爲一種失調症——比如認爲這是由母親免疫反應引起的病理學現象。“一個由非典型生物過程造成的特質並不意味着需要對其進行修復。”

總而言之,爲揭示性取向的生物學基礎的相關工作已經對同性戀權利運動有所幫助。“這表明性取向並不是一種選擇,這與同性戀者的生活經歷產生了共鳴——他們在生命的早期就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Bogaert 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