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4 16:1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朱浙萍 通訊員 葉煒

今天(11月24日),紀念“北山四先生”之一何基先生誕辰830週年活動在金華山羅店鎮後溪河村舉行。

後溪河村,是何基先生的故里。北山四先生後裔、何氏三傑後裔,部分地區何氏宗親會代表等出席。紀念活動中舉行了祭祖典禮、專家學者研討會。

何基(1188-1268),字子恭,號北山,學者稱北山先生,南宋婺州金華人。與王柏、金履祥、許謙並稱“金華四先生”(或“北山四先生”)。四位都是宋元時期金華學派的著名學者。四個人爲師承關係,何基傳王柏,王柏傳金履祥,金履祥傳許謙。

他們以朱熹學說爲宗,並以傳承朱熹學說爲己任,師門興盛,碩儒輩出,學脈不斷,其後學延至數百年,成爲宋元明初朱子學說的重要倡導者。

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宋元學案》卷八十二《北山四先生學案》中,將“何王金許”四先賢自成一派的遞相傳授,命名爲“金華學派”,全祖望後續更名爲“北山四先生學派”,因此在學界逐步形成了“北山四先生”這一稱謂。

金華的後世學人如柳貫、吳師道、黃溍、宋濂等等皆屬承續了四先生的學髓與文瀾,使金華在元明時期成爲天下文化重鎮。

何氏後人代代從善,至近世,仍人才輩出,如“何氏三傑”叔侄學問標柄天下。何炳松先生,歷史學家、教育家,開創中國近代史學的巨摯;何炳棣先生是近現代最具影響力的歷史學家,其學術成就被包括美國、兩岸在內的世界公認;而何德奎先生學問、政績並舉。

今年,是理學先哲、開創北山學派的何基誕辰八百三十週年,衆多專家學者和何氏後裔齊聚一堂,參加祭祖活動,舉行研討會,對於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深挖金華山文化底蘊,助推金華城市文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今天下午,何氏後裔和專家學者們將齊聚金華市博物館,召開北山四先生和何氏三傑學術研討會,研討北山四先生及何氏三傑的學術成就,及其文化傳承的意義。記者瞭解到,目前代表金華傳統文化高峯的“北山四先生全集”已例入政府的編輯出版規劃中,金華府學的重建亦己進入實施。爲此,金華隆重舉行紀念儀式,研討北山四先生及何氏三傑的學術成就,使得北山四先生與何氏三傑更爲人知,也使得他們的精神進一步彰顯,以增進金華文化建設,造福金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