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咱北京又一處批發市場即將被疏解,那便是位於朝陽區雙橋咸寧侯88號的東郊批發市場,11月25日即將閉市。

圖片來自 頭條號/村長王富貴兒

雙橋東郊批發市場

“出走”CBD 京東最大集市

早在20多年前,東郊市場便在位於大望路東側、通惠河南岸的原址開業,經營門類包括日用百貨、水果、糧油、肉類以及水產批發,是那個年代京城最知名的批發市場之一。

原西大望路東郊批發市場 圖片來自 今日頭條/笑看經典熱播

大望路地處CBD繁華地帶,因規劃需要,東郊市場於2013年6月18日開始,停業騰退遷出原址,來到了雙橋的新址,而這裏的面積,達到了22萬平米,是原來市場的3倍。

圖片來自 今日頭條/笑看經典熱播

全盛時期,這裏雲集着全國各地4000餘家商家,4000多個攤位,交易額居全市同行業第三位,日均客流量已達7萬餘人次,年成交額21億元,體量可謂龐大,京東南一線的居民來此購物、淘貨,也就算家常便飯的事了。

圖片來自 頭條號/村長王富貴兒

在東郊市場的百貨區,往年一到這個時令,各種羽絨服、衝鋒衣、棉鞋等早就被擺出來,密密麻麻的一家挨着一家;

圖片來自 頭條號/村長王富貴兒

這樣85塊/件的棉服,往日在東郊市場隨處可見;

圖片來自 頭條號/村長王富貴兒

兒童用品也不少,這間童鞋店,小孩兒穿的童鞋,能讓爸媽挑花眼;

圖片來自 頭條號/村長王富貴兒

這是棉被檔口,加工,拆洗一條龍,幾乎涵蓋;

圖片來自 頭條號/村長王富貴兒

類似這種文體用品店面也不少,小禮盒、賀卡.......中學生喜歡的小玩意兒,這裏都有。

圖片來自 頭條號/村長王富貴兒

當然,還有茶葉城以及被大夥一致吐槽缺斤短兩的魚蝦海鮮市場.......總之,您喜歡也好,不待見也罷,東郊市場就要沒了,從大望路到雙橋,而這次,是要徹底說再見了。

圖片來自 頭條號/村長王富貴兒

11月25日,就是東郊市場最後的告別時刻,店家都在促銷大減價,想來淘貨或者是看最後一眼的,抓緊來吧。

交通:公交535,11,30,34路,運通111等,王四營橋東站下車

雙橋

亂象頻頻 積重難返

對於雙橋及其附近的居民而言,東郊市場的撤離或許會讓購物、批發不再那麼方便,但是,於交通上,環境上,肯定會是一大利好。

曾經的雙橋有多亂,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淚,誰從那開車、坐車路過,誰心裏明白!

亂象

機動車違停情況尤爲嚴重,隨意佔據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

雙橋最繁華的地段就算是永輝和國泰百貨附近了,這裏通常車水馬龍,人流攢動,道邊全天都被違停車輛非法佔據,非機動車和機動車道的隔離欄,貼條的交通管理員,還有舉小旗的安全員......反正是能多亂就有多亂。

亂象

摩的到處亂穿存嚴重安全隱患

被“導流”騎上雙橋路主路的騎車人,走上雙橋路主路以及還遵紀守法過馬路的行人們,他們的威脅不僅來自於機動車,更來自於不管不顧無法無天的三輪摩的,它們已將自行車和行人“導流”到了主路之上!

亂象

電動車不走非機動車道,行人不走便道情況習以爲常

由於沒有人管理,加上前述亂象的“導流”作用,行人、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亂穿亂行的現象就變的習以爲常:原本便道的行人走上了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的騎車人騎上了主路。

亂象

小攤小販隨意佔路擺攤無法徹底根治

小攤小販這些遊走無業小喫點更是屢禁不止,開始這些聚集在雙柳巷小區街道兩旁的遊商,隨着城管力量的高頻介入,已經改換陣地來到了北花園街和雙橋路交匯路口一帶,繼續售賣着這種沒有衛生許可證也沒有衛生保障可談的“晚餐”。

所以在雙橋地區,您要在管莊地鐵站以及雙橋東路、雙橋路附近,看到遊商亂擺攤或者黑車佔道趴活現象,要抱着一種司空見慣的態度,習慣就好。

每天下班後在橋南200米的藥房前看到烤冷麪、麻辣燙、煎餅攤、糖葫蘆、烤肉串的,從管莊地鐵口連成片的,也不要驚訝,這裏可是號稱“管莊小夜市”,品種之豐富,堪比春節廟會!

在雙橋的路邊每天聽着商鋪大喇叭都嚷嚷“緊急拆遷,揮淚甩賣”,耳朵都磨出繭子。

當然,造成雙橋交通環境如此不堪局面,除了後天發展不佳外,也有“先天發育不足”的原因。

雙橋

先天不足 交通困局

雙橋和雙會橋一直以來都是京城最恐怖的堵車聖地:車流量大!道路狹窄!橋下左轉車多...比如雙橋的北邊的馬路:自北向南的話,相當於只有一條車道:通行很困難。

而雙橋路南和雙橋的橋下,是許多黑摩的和小攤販的地方,人多車雜,高峯時期通行也很困難......

再來看雙會橋(雙橋東路)這邊,首先就是楊閘環島這裏,它位於朝陽路上,晚高峯時期,從市中心通過朝陽北路、朝陽路去往通州和通州南邊部分地區的車和人必須要從楊閘環島經過雙會橋,這裏的擁堵,可見一斑。

而在雙會橋下面,便是八通線“管莊”站的地鐵出口,這裏在大部分時間小商小販和黑車是不敢出來的,但是在晚高峯或晚高峯之後的時間,總有人“鋌而走險”,前文提到的那四大怪象,多出自此地。

事實上,對於雙橋地區的交通亂局,治安亂象,相關部門在近些年也是沒少費精力治理。

在2017年,雙橋路已完成拓寬整治,並通過拆違、清遊商,打通了區域交通微循環。原本雙向雙車道的路面拓寬爲雙向四車道,與以往擁堵的情景不同,道路行駛通暢,路旁的車輛也整齊停放。

此外,還是在2017年三間房地區還對雙橋路兩側“開牆打洞”和佔道經營行爲進行了整治,截至2017年9月,共取締無照遊商2000餘個,封堵“開牆打洞”1300餘平方米,對非法停車場、黑摩的、殭屍車等也進行了整治。

同樣是在2017年9月,雙橋西邊傳媒大學附近的定福莊西街、中街開始了拆除違建、重鋪路面、重砌圍牆,曾經嘈雜的街巷已不見違建小店的蹤影。

小北自然和您是一樣的心情,就盼着雙橋越來越好,因爲雙橋的周邊藏龍臥虎,也值得變的更好。

中國傳媒大學

傳媒精英庫

前文提到的中國傳媒大學,位於雙橋西邊的定福莊,其前身是創建於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9年升格爲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更名爲中國傳媒大學。

播音主持與藝術、電影學、音樂學、音樂表演、攝影與製作、導演、編劇、廣播電視藝術......瞧瞧中傳的王牌專業,多半兒都與拋頭露面和喫開口飯有關。

自北廣時代起,這裏便被譽爲“中國廣播電視及媒體人才搖籃”,許多被大家所熟知的著名媒體人都出自中國傳媒大學,小北就給大家介紹兩位比較接地氣兒的:

崔永元

媒介良心

1981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崔永元,憑藉1996年開播的《實話實說》橫空出世,一躍成爲了家喻戶曉的知名主持人。

《實話實說》中的崔永元,妙語連珠,思維縝密,擅長不動聲色地引導嘉賓。

在社交媒體尚未廣泛普及的年代,崔永元和他主持的節目,就像體制內的一縷陽光,平實中透着真實,是連接人民羣衆和正面宣傳公器之間的一座橋樑。

最近這半年來,小崔算是攤上事了,而且事還不少,公衆多數都站在了他的背後默默支持他。

小北也表達了一下支持,那就是去傳媒大學的崔永元“真面”,走了一碗,別說,還真不錯,就算不是支持,純喫頓飯,那也是極好的。

就是這排隊的人吶......小崔的鐵粉,那是真多啊!

白巖松

“行走在愛與恨之間”

《實話實說》捧紅了崔永元,《焦點訪談》則成就了白巖松,有人戲言:在央視,一看白巖松那張臉,感覺就要出大事了。

作爲節目主持人的白巖松,專注而敏銳;

作爲青年偶像的白巖松,浪漫而理想;

作爲主持專業研究生導師的白巖松,嚴厲而專業;

作爲阿根廷隊“死忠”的白巖松,激情又純真,在梅球王面前宛如“迷弟”;

而作爲公知的“白巖松”,廣博而深刻;

一人千面,多重身份,恰也反映出白巖松媒介大佬的本色,他是廣院培養的優秀精英的一個代表,是萬千致力於在傳媒行業做出成績的後來人的目標,這裏面就包括小北。

傳媒大學的西校區隔着東五環與校本部相望,坐落在東億國際傳媒產業園內,所屬傳媒精英總部是中國傳媒大學孵化器的加速區以及國際孵化區,是“環中傳文化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裏有集節目錄制、數據傳輸、後期製作及配套服務於一體的影視基地,吸引了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湖南衛視、江蘇衛視等各大知名欄目入駐,名人、明星穿梭其間。

恭和園

傳奇1725 孝順之道芳古

雙橋路西巷的1725,是一座有着近300年曆史的四合院式古建築羣,並且還是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佔地近百畝,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

這裏平日裏大門緊閉,靜謐無聲,偶爾門會打開進出一些工作人員,顯得極其神祕。

事實上,這裏不僅神祕,更可謂之顯赫,這裏是雍正皇帝爲自己的奶媽精挑細選的一處風水尤佳的宅子,並賜字“恭和園”。那麼,雍正帝爲啥對自己的奶媽這麼好呢?

話說清朝規定,皇子出生後,一律由乳母餵養,然後兩三歲的時候爲了躲避水痘,就到紫禁城外的北長街路東的一處府邸養育,這樣和生母基本沒有相處機會。奶媽就成了小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

奶媽不僅給了胤禛本應從其父母那裏得到的關懷和愛護,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填補了胤禛幼小心靈上的空白,使他從懂事時起,就將奶媽視爲最親的人。

後來奶媽病重,雍正在炕前的地上鋪了地毯,搭個帳篷,白天在這批閱奏章,晚上就在這睡覺,一直守了40天,甚至有5天沒有喫飯,血糖低暈了過去……

因爲環境清幽風水好,這所宅邸在清末又成爲了軍機大臣那桐的養老之所,另一種說法是那桐墓所在,史海鉤沉,便不得而知。

那桐

再後來到了近代,這片古宅羣在1949年後由八機部撥給廣電公司建農場用。“文化大革命”後爲內燃機總廠使用,曾爲黨校、五七幹校、招待所、通縣黨校、內燃機總廠療養院。

經歷百年滄桑鉅變,“恭和園”的牌匾依然醒目的懸掛在1725的門上,訴說着帝王之孝的動人故事。

如今,這裏正在建設成爲北京市居家養老示範社區,看來孝敬之道在一脈相承、傳承至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