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理論與實踐(II)》中,徐中民則表示,“通過前文介紹的形而上之理,將其融入了生態經濟集成研究的框架中,將形而上和形而下統一起來,同時對導師和師孃的優秀品質進行傳承。上述兩篇論文顯示,作者徐中民出生於1973年,湖南華容人,研究員,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生態經濟方面研究,發表論文《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時供職於該研究所的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

(原標題:一生態經濟學論文引關注:大談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的統一)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談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的統一

近日,一篇7年前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意外引發輿論關注——熱議的焦點在於,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

2020年1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中國知網查詢到了上述這篇題爲《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以下簡稱《理論與實踐(I)》)的論文,該論文發表於2013年第5期的《冰川凍土》期刊,作者爲徐中民。

此外,徐中民在同期期刊上還發表了另一篇論文——《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以下簡稱《理論與實踐(II)》)。

上述兩篇論文顯示,作者徐中民出生於1973年,湖南華容人,研究員,2000年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生態經濟方面研究,發表論文《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時供職於該研究所的內陸河流域生態水文重點實驗室。

徐中民在《理論與實踐(I)》中解釋稱,“生態經濟主要處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互作用的關係,人文因素的研究通常靠形而上的思維指導,自然因素的研究通常靠形而下的思維指導。隨着生態經濟學的發展,需要集成各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建立綜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框架,將形而上和形而下統一起來,以更好地解決現實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生態經濟問題。但如何建立理想的生態經濟集成框架,首先就需要理解形而上之理……文章以自己身邊的人爲例,解讀他們身上隱含的人生哲理……”

“人如其名,我的導師程國棟,上海人,胸懷博大,成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果豐富,實乃國之棟樑,望之可讓人頓生一種崇高感。我的師孃張幼芬,寧波人,雍容華貴,儀態大方,性格溫柔體貼,近處讓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優美感四溢。圓滿的人生不只是詩中的字眼,也有生活中的寫真,導師和師孃的人生就堪稱圓滿。因此,這裏首先探討了美和道的問題,然後以導師和師孃的事例爲例,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接着,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帶普適性的人的發展之路。”徐中民在論文引言中寫道。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談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的統一

《理論與實踐(I)》共分爲“美與道”“導師的崇高感”“師孃的優美感”“生活之美與人生大道”以及“結論”5個章節,徐中民在文中多次闡述了“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孃的優美感”。

比如,關於“導師的崇高感”,徐中民稱是基於三件事情:青藏鐵路、流域科學計劃以及流域科學計劃專家組都江堰考察。

他在文中寫道:“其中,前兩件是導師自己講的,他說他這一輩子就做了這兩件事情。這是他對自己的評價,他對自己都感到滿意的事情,裏面肯定別有洞天。第三件事情是從他的行動中看出來的。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必浚其源泉。下面就對這三件事情窮源溯流,追逐其背後的理性成分。這樣一追溯,確實有如踏石弄清泉,尋源入幽谷,人很快就進入了一種清幽深遠的境地,深感導師無意爲文而意以獨至。下面就從導師的三件事中,一起去揭開其中崇高感的幕簾,欣賞其中揭示的人生之道……”

而徐中民在論述“師孃的優美感”時則稱:“師孃美,其風姿綽約,雅緻宜人,當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除了模樣端莊,神情秀越,禾農而不豔,美而不驕外,師孃處事還有一種幽婉的態度,無論如何急事,她總是舉止得體,毫無疾言令色,宛如丁香花開隨風飄,優美感四溢。師孃現在儘管年齡已大,但風韻依然高絕,形象更顯雍容華貴。在師孃的優美中潛伏着女性的大道之美,這遠遠超過了她的外表形體美。這裏提取師孃生活中的二三事,希望能勾勒出其大道之美的輪廓。”

澎湃新聞注意到,徐中民“提取的師孃二三事”分別爲:“女子無才便是德”“給導師做飯是一種義務”“見利思大義”。

此外,爲了闡述自己的觀點,徐中民還借用了“導師和師孃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圖”和“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的統一表”的形式。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談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的統一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談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的統一

論文結論一章中,作者總結稱:“依據青藏鐵路、黑河流域科學計劃、流域科學計劃專家組都江堰之行三件事情,推導了導師的崇高感,並分析了其崇高感的主體特徵,就是大、再大一點,無限大;同時,依據無才便是德、做飯是一種義務、見利思大義三件事情,推導了師孃的優美感,並分析了師孃優美感的主體特徵,就是無限小,小一點和小中見到大一點。接着在統一的框架下,勾勒了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和諧統一的天人之際圖;並從修身養性的角度解釋了導師和師孃攜手演繹的生活之美,解析了導師和師孃攜手演繹的人生大道。並從敬、大和小、小中見大、見大要有階段性以及忍耐和控制、傳承等角度解釋了人生大道中的要點。這裏的闡述對個人的發展以及學科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而在《理論與實踐(II)》中,徐中民則表示,“通過前文介紹的形而上之理,將其融入了生態經濟集成研究的框架中,將形而上和形而下統一起來,同時對導師和師孃的優秀品質進行傳承。結合闡釋的人生之道,將生態經濟的集成和人的發展之路類同,總結分成了4個階段:接受現實、形成正反饋、控制、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理論與實踐(I)》、《理論與實踐(II)》內文均提到,該項目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1125019)資助”。

發表上述兩篇論文的《冰川凍土》的官方網站顯示,該期刊主管單位爲中國科學院,主辦單位是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是“我國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研究領域唯一的學報級期刊”。據該期刊第八屆編輯委員會介紹,徐中民的導師程國棟擔任主編一職。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已於2016年6月24日與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蘭州文獻情報中心以及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鹽湖研究所整合成立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公開資料顯示,徐中民爲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博導,是凍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國棟第一名從事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碩士生,碩士方向爲寒區經濟。曾任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生態經濟小組骨幹成員的徐中民,其研究論文被引頻次在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名列地理學科口論文被引頻次全國第一。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

神論文上核心期刊: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孃優美感

張憲超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張憲超_NN93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