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落實醫改決策部署,推進分級診療和制度建設,國家醫保局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措施,支持全科醫生制度建立,促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引導參保人員合理就醫。逐步增加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內上級醫院爲基層醫療機構預留號源的數量,經預約的患者優先安排就診,對需要住院治療的預約轉診病人設立綠色通道,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就醫模式。

近日,國家醫保局官網更新了一批針對建議提案的回覆函。

其中,針對李潞代表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建議國家醫保局經商國家衛健委,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答覆,具體如下:

一 關於加強分級診療體系建設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工作。一是通過完善雙向轉診制度,落實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國家衛生健康委陸續印發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20餘類疾病分級診療技術方案,制定婦產科、兒科等部分專科常見病種出入院標準和轉診原則,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分級診療中的功能定位。二是加強上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間合作,通過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加強亞急性病和慢性病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等措施,進一步暢通雙向轉診通路。2018年,全國醫療機構上轉患者1235萬例次,比去年同期減少15%,下轉患者883萬例次,比去年同期增加83%,首次出現“上轉減少、下轉增加”的變化。

二 發揮醫保基金基礎作用,推動分級診療

2015年以來,國家相繼印發了《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0號)、《關於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78號)、《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32號)等一系列文件,專門對分級診療工作進行部署。

爲落實醫改決策部署,推進分級診療和制度建設,國家醫保局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措施,支持全科醫生制度建立,促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引導參保人員合理就醫。

醫保局:發揮醫保基金基礎作用,推動分級診療

一是積極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範圍。截至目前,全國定點醫療機構19.3萬多家,其中社區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級醫院及以下)佔比超過84%。明確規定參保人員必須選擇1-2家社區或基層醫療機構作爲就診醫療機構。

二是實行醫保差別化報銷政策。適當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報銷比例,合理引導就醫流向。目前基層醫療機構與三級醫院醫保報銷比例已拉開10多個百分點。對符合規定的轉診住院患者連續計算起付線。全國大部分地區採取階梯式設置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和跨統籌地區醫療機構就診的起付標準和報銷比例,並向基層醫療機構傾斜。

三是普遍開展居民醫保門診統籌。主要支付在基層醫療機構發生的醫保目錄內藥品費用和一般診療費,鼓勵對門診費用實行按人頭付費的付費方式,促進醫療機構和醫生主動控制費用,並做好健康管理。

四是探索對緊密縣域醫共體等分工協作模式實行醫保總額付費。合理引導雙向轉診,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全科醫生在醫療服務和醫保控費方面的守門人作用。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

分級診療制度是醫改的重要方面,下一步有關部門將密切配合,從以下四個方面推動建立分級診療模式:

一是細化慢性疾病單病種分級管理要求,明確不同級別和類別醫療機構職能,建立分工協作機制,爲患者提供連續的診療服務。

二是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制度,重點暢通向下轉診通道,明確轉診標準和轉診流程。逐步增加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內上級醫院爲基層醫療機構預留號源的數量,經預約的患者優先安排就診,對需要住院治療的預約轉診病人設立綠色通道,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就醫模式。

三是持續開展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引導三級公立醫院將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患者向下轉診,逐步減少收治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佔比,增加日間手術,收治疑難雜症、危急重症患者佔比,進一步落實三級醫院功能定位。

四是充分發揮醫保槓桿作用,引導參保人員有序就醫。

醫保局:發揮醫保基金基礎作用,推動分級診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