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半年房企整體負債水平已處於近五年來的高位,而未來境內外融資環境仍不樂觀。國際地產資管公司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淨負債率的上漲意味着房企手中的現金大幅度減少,也就是房企的流動性出現了問題。

原標題:融資渠道全方位收緊 下半場房企如何守住“錢袋子”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包晶晶    每經編輯 魏文藝    

房企融資渠道正在進一步收緊。自4月份中央重申“房住不炒”定位和“堅持結構性去槓桿”、銀保監會5月17日下發《關於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開始,融資環節加強監管的信號被不斷釋放。

進入下半年,房企無論在信託貸款、開發貸還是海外發債方面都受到了更大限制。7月12日發改委發佈通知,限制房企海外發債只能用於償還一年內債務;7月20日房地產信託放行標準規定項目公司擁有房地產開發二級資質;8月30日,銀保監會又發佈了《關於對部分地方中小銀行機構現場檢查情況的通報》,對中小銀行違規爲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進行了批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半年房企整體負債水平已處於近五年來的高位,而未來境內外融資環境仍不樂觀。在融資渠道全方位收緊的背景下,房企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淨負債率達五年高位

克而瑞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174家房企的加權淨負債率(永續債作爲權益)約爲91.37%,達2015年以來的最高值,而59.9%的企業淨負債率上漲。其中70家重點房企的加權淨負債率爲95.37%。

從各梯隊的企業表現來看,TOP10房企淨負債率爲85.48%,除保利發展的淨負債率實現下降外,其他房企的淨負債率均有小幅上漲。

國際地產資管公司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淨負債率的上漲意味着房企手中的現金大幅度減少,也就是房企的流動性出現了問題。無論是上市還是非上市房企,已經非常明顯。”

銷售受阻也在挑戰房企流動性。“由於限價政策,目前商品房銷售價格保持穩定,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導致房地產的流動性遇到越來越大的挑戰,這個挑戰來自於限制貸款、房子難賣,也包括房企融資渠道受到一定擠壓。”黃立衝表示。

值得關注的是,境內融資受阻,內地企業赴港發行永續債熱情高漲。與國內不同的是,按照香港的會計準則,永續債在港股年報裏作爲“永久資本工具”計入“權益”項而非負債,同時由於增加了分母,從而能起到降低負債率的作用。

據克而瑞監測數據,上半年70家重點房企中有28家持有永續債,而且上半年永續債總量達到1591億元。如果把永續債計入淨負債率,那麼上述淨負債率91.37%還將升至97.73%。

但伴隨着高票息、長久期、附加贖回條款並伴隨利率調整條款,令永續債成爲高懸在房企頭頂的一把雙刃劍。

同策研究院日前發佈的《2019年1~8月40房企融資利率排行榜》顯示,40家典型房企在前8個月的133筆融資中,其中14筆融資利率高於10%,利率介於8~10%之間的19筆,最高利率達15.5%。

對於企業而言,未來最大的風險,除了資金的流動性,還有外債。

黃立衝指出,“企業的現金、淨資產、利潤、收入,全部以人民幣計價,如果人民幣貶值,那麼外債成本將進一步提升;如果他的債務是10%出頭,加上其他的融資成本,那這個絕對是房企很難承受的。”

“這個還是次要的。”黃立衝解釋說,“假如人民幣匯率下調,投資者會很擔心償貸能力,投資者不希望債務償還不了,到那個時候房企籌措資金將更加困難。另外,當企業出現問題的時候,永續債對企業來說也是‘債’。客觀來說要評估一個企業的能力,是要考慮永續債的。”

如何應對融資困局

即便是典型房企,融資環境也大不如前。8月單月,同策研究院監測的40家典型房企融資規模僅368.26億元,環比大幅下降近六成。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房企是否會去融資,和其資金面有關。若是房屋銷售不錯同時負債數據不是太高,那麼其實融資方面不會太緊迫。而對於其他房企來說,只要銷售不好或者說原有的債務壓力過大,這個時候都會積極去融資,進而緩解資金壓力,從這個角度看,融資方面房企也會形成分化。”

穆迪9月4日的一份行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19 年下半年受評開發商境外發債將下降。預計今年下半年開發商的境外發債額將低於上半年,原因則包括開發商的再融資需求較低、部分開發商上半年已用完發債額度等。此外,7月份監管部門還發布了開發商境外發債新限制。

據Wind統計,房企境內債券發行額也有所下降。截至8月28日,發行額爲34億元人民幣(4.75億美元),遠低於7月份的165億元人民幣 (23億美元) 。

穆迪認爲,B2及以下評級、財務實力較弱的小型開發商融資渠道較窄,因此將比其他受評開發商面臨更高的境內外債券市場再融資風險。由於運營環境困難,預計投資者和銀行將保持謹慎立場。

黃立衝預計,“今明兩年,即未來的三個月加上明年,將會有一些中型、甚至大型房企出現償付困難的現象。其實2019年已經是很多小型或微型房企暴雷期了,未來兩三年情況會更加嚴重。”

多家機構均表示,在此背景下,各房企應將重點放在銷售回款,從而保證自身財務健康。

嚴躍進對此認爲,“從實際過程看,很多銷售數據也在降溫,所以後續房企還是應該基於銷售週期和貸款週期等進行合理籌劃。房企更需要在控費控成本等方面有較好的表現,這樣纔可以形成更好的發展態勢。”

對於房企如何捂緊自己的“錢袋子”,黃立衝坦言,“現在沒有什麼好的做法,只能夠在可能的情況之下儘量套現,儘量降價出售,總之是‘要錢不要貨’,減少資產;第二方面,儘量停止土地投資,先消化手頭上的土地儲備,減少還款付息的壓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