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我們村旁的河水越來越清澈了,河邊的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家住長春市九臺區土們嶺街道的小南河附近的村民說起小南河的變化,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落實河長制工作中,九臺區土們嶺街道將河道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建立長效機制,放大河道治理的乘數效應,積極打造良好生態環境,得到了羣衆的認可。如今,區內一條條清澈的河流正在串起農民兄弟的幸福生活。

2017年以來,九臺區按照國家、省及長春市部署,全面落實河長制,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全區河湖現狀進行踏查,摸清底數,完善河湖名錄基礎數據,確定了九臺區河長制實施範圍,共梳理出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和流入石頭口門水庫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70條,確定了《九臺區河湖名錄》,制定了《九臺區河長制工作方案》,構建三級河長體系,明確了區、鄉、村三級河長職責,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展開了一幅水清岸綠的美麗畫卷。

兩年清理河道垃圾6萬餘噸

“以前村裏人把生活垃圾往河邊扔,一些廢水也往河裏排,搞得河水又髒又臭,現在好了,垃圾都集中一個地兒,村裏每天會定時收走。”看到整潔的村容村貌,九臺區城子街街道陳家村村民孫大姐心情愉悅。

陳家村的變化源於九臺區開展的“清河行動”。河長制推行以來,九臺區對全區17個鄉鎮(街道)域內河流開展了兩次清河行動,並於今年持續開展“河道垃圾清理攻堅月”專項行動。結合村屯環境衛生整治,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戶集中、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兩年來,九臺區共清理河道垃圾6萬餘噸,河道保潔工作長效機制已經建立。

此外,九臺區還開展了沙場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化冰期河道垃圾清理、排污口排查和規範整治、河湖“清四亂”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效果顯著。

“民間河長”助力河長制實施

落實河長制,人人都是參與者、落實者。“我想反映一個問題,最近有一些養殖戶往我們村旁邊的河裏排放畜禽糞便,麻煩來看看。”接到羣衆的舉報電話後,東湖街道黨工委書記胡青春立刻趕到現場,組織人員巡查清理,並對排放糞便的養殖戶進行了教育。今年9月,九臺區在全區範圍內廣泛招聘“民間河長”,對有價值信息設立有獎舉報機制,充分調動了羣衆參與積極性。實施有獎舉報機制以來,共接到羣衆舉報涉河涉水問題76件,做到了第一時間接件、督辦、整改、反饋,提高了羣衆滿意率。

爲方便上傳下達,九臺區還建立了微信、QQ等信息工作平臺,17個鄉鎮(街道)、19個河長製成員單位的聯絡員全部在這些平臺裏。同時,九臺區河長辦還在九臺微信政務工作羣及時發佈消息,做到領導和工作人員實時掌握動態,實現高效溝通。如今,時刻關注微信羣消息已經成了土們嶺街道黨工委書記孫文斌的習慣,“微信羣一響,只要我有時間就立馬去看,一旦域內河流出現問題,第一時間落實解決。”

每年減少1.8萬噸化肥施用量

農藥、化肥等污染一直困擾着九臺區的河湖治理。如何破解這一難題?“九臺是國家第一批測土配方施肥示範區,我們堅持以積極引導爲切入點,組織宣傳培訓,確保科學施肥減少河流污染。”九臺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在電視臺播放技術講座50期,舉辦鄉、村、社三級培訓上千場次,入戶指導1500場次,直接培訓農民超過5萬人。

目前,九臺區已建成了國家測土配方施肥“標準化實驗室”,日可檢測土樣100個以上,已檢測土樣有效數據60721組。爲加快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全覆蓋,九臺區農業部門通過多種形式免費爲農民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服務,平均每公頃節約化肥100公斤以上,全區年節約化肥1.8萬噸。此外,區政府出臺相關文件並由區財政出資對農藥廢棄物和包裝物進行回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及威脅河流水質安全的重大隱患。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張影

編輯:琳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