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由中央民族大學與三峽大學主辦的民間文學類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專家論壇在宜昌市三峽大學民族學院舉行。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守華,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青和,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鄢維新,中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向柏松,武漢市文化局非遺處處長王建軍,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王作棟,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林繼富參加論壇並進行發言。論壇由林繼富教授主持,湖北省民間文學類非遺傳承人羣研修班學員,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專業學生,三峽大學民族學院師生參加了論壇。

  論壇伊始,湖南文藝出版社副社長曾昭來及編輯呂苗栗、匡楊樂代表出版社向主辦方之一的三峽大學贈送了由林繼富主編的《中國民間遊戲總彙》叢書。湖南文藝出版社長期以來關注民間文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在傳播、推廣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曾社長表達了對繼續做好傳播民間文化的信心,同時希望各位專家對出版社的推廣傳播方式給予指導。

  

  論壇首先由劉守華教授進行發言,他以國家級非遺項目《黑暗傳》爲例說明民間文學的重要價值。劉教授分析了我國民間文學與農業社會之間的聯繫,梳理了民間文學與上層的作家文學、中層的通俗文學、下層的口頭文學之間的關係,提出民間文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基本、最豐富、最生動的部分,是文化傳統的根脈。

  

  江青和主席以《加快推進民間文學的轉化與發展》爲題,指出民間文學是滋養中國人的精神沃土,在潛移默化中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是社會轉型讓我國依附於傳統農業文明的民間文學的傳承受到了極大的挑戰。針對這一問題,他認爲應該加快建設民間文學傳承傳播的體系,通過加大宣傳、挖掘整理、深入研究等方式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民間文學的價值。

  

  鄢維新主席從目前非遺保護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談起,建議所有參與非遺工作的人員應該對民間文化有正確的認識和定位,以防止因無知造成的對民間文化的傷害。他認爲民間文化的傳承應該在保持文化核心的同時與現代生活相適應,在生活中進行傳承。此外,他提出了對民間文學類非遺傳承人羣培訓的看法,他認爲民間文化的價值通過交流而得以展現,培訓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渠道,傳承人應儘可能參與其中,充實自己。

  

  向柏松教授首先談起自己對宜昌市民間文學類非遺的印象,認爲宜昌擁有深厚的民間文化積澱,是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民間文學的一條走廊、一個沉積帶。接着,他解釋了非遺體系下的傳承人、工作者、民間組織這三個概念,以及三者在非遺保護中所處的角色,認爲民衆纔是傳承的主體,政府是參與者而非決策者,處理好這三者的關係有助於非遺保護傳承的實踐。

  

  王建軍處長分享了武漢市在非遺保護傳承方面的舉措和經驗,認爲民間文學類非遺的保護傳承應該從四個層面進行。政府層面要加強民間文學分類保護的體系建設,擴大傳承人羣隊伍、加強傳承人羣的培養;社會層面要發揮高校的學科引領作用、媒體的傳播作用,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建立生態保護區;就傳承人層面來說,傳承人應盡到傳承責任與義務,同時在保持文化基因的前提下進行創作;最後,從經濟層面來說,非遺要與社會經濟、產業相結合,與民衆的生活相結合,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發展。

  

  王作棟主席認爲非遺保護首先要以人爲本、以人爲先,對傳承人的尊重和保護是實施非遺項目活態傳承和持續發展的要義。他回顧了我國16年來的非遺保護的歷程,細數逐漸完善和豐富的保護措施,認爲我國的非遺保護舉措已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建議從檢查項目及傳承人經費到位情況、掌握傳承人生活實況和現狀、在縱向“傳、幫、帶”的同時加強傳承人之間的橫向交流幾方面,對非遺保護進行完善。

  

  最後,林繼富教授對此次論壇內容進行總結。林教授十分贊同六位專家的意見與建議,感謝他們毫無保留地分享了長期以來在一線工作中所取得的經驗,讓人獲益匪淺。他提出中國的非遺保護建立在國家主導的基礎上,設立的四級保護制度和搶救性保護的舉措使得非遺得到了有效保護,是中國非遺工作提供給世界的一項重要的保護經驗,應該集結政府、社會、高校學者的力量繼續推進這一工作。同時,他以“火種”形容非遺項目傳承人,希望他們通過研修班的培訓,將文化根脈帶回社區、帶入生活,在非遺保護中發揮更大的力量。

   來源:林廊滿目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投稿請發郵箱519691373@qq.com

  資訊.文化.品牌.策劃.活動.推廣.旅遊.電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