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都日報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

是有關茶的技藝、實踐和文化,運用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制等核心技藝,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並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習俗,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成爲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

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時間,這一話題燃爆全網。

從神農嘗百草初識“茶”的綠葉白花,到華佗撰著“苦茶久食,益意思”,至唐代陸羽《茶經》傳世,再到今日遍佈城市街巷的大小茶館,那一聲“老闆兒,泡杯茶”,喊來的是愜意和安逸,活躍的是一個文明大國綿延千年的悠久茶文化。

中國茶列入世界級非遺名錄,無疑將在更廣泛的範圍引起關注,衍生商機。“東風”已至,在作爲四川乃至中國茶產業主要承載地和產業聚集區的成都,一幅傳統茶和新興茶組成的茶產業“圖譜”在經濟領域徐徐展開。

申遺成功推動川茶發展 傳統文化向下紮根向上開花

85歲的徐金華老人是市級非遺茉莉花茶傳統窨制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其創制的“碧潭飄雪”早已是茶界名品:一杯茶湯黃綠清亮,朵朵茉莉花漂浮其上,好似天降瑞雪,清香四溢意境高雅。2001年,在首屆中國名牌名優茶拍賣會上,“碧潭飄雪”茉莉花茶創造了當年四川名優花茶類的價格之最。2008年,徐金華將“碧潭飄雪”品牌獨家授權給四川省峨眉山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從家庭自產升級爲品牌量產進入流通市場,一時間以其爲代表的花茶品類風頭無二。

年屆耄耋,徐金華聽力已不如從前,但在11月29日晚他依然透過手機頻幕第一時間獲悉了“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的消息。老人家表示:“可喜可賀啊,真是中國茶產業一大幸事,提高了中國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最好體現。”產茶大省四川一直是中國四大古老茶區之一,是中國最早種植茶葉製作茶葉的古茶場。徐金華認爲,申遺成功對四川茶產業的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對四川傳統制茶技藝最好的保護。

同樣關注這則消息的,還有成都市茶業工會主席張濤。他留意到,此次入選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涉及多個省份的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四川省有兩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選,全部在雅安市,分別爲第14項“黑茶製作技藝(南路邊茶製作技藝)”和第33項“綠茶製作技藝(蒙山茶傳統制作技藝)”。

2021年,成都市茶業工會起草的“藏茶煮泡及調飲方法”,由省文旅廳、省食藥監局批准發佈和實施。說起中國傳統制茶技藝的箇中“門道”,張濤如數家珍。“‘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的技藝、實踐和文化,運用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制等核心技藝,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並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習俗,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成爲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他直言,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文化類型之一,弘揚與傳播茶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有力舉措。

讓“茶文化”賦能產業 助力企業打開新市場

茶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僅事關傳統的種植、採摘和製作,越來越多的科技力量正在加入進來,新興的茶飲文化也在不斷萌發。這些因素都在爲“茶”產業增添更多的生機與經濟價值,也在不斷延伸產品的價值鏈條和文化內涵。

前不久,以黑苦蕎爲主要原料的三黑豆漿產品,在肯德基川渝兩地共270家供應早餐的門店正式上市。彼時,肯德基相關負責人稱,採購大涼山的特色農產品原料進行產品二次開發,既是西式快餐與中國地方農特產品的一次跨界融合嘗試,也是寄希望於開發的新產品能夠營造新的消費場景,進一步刺激和拉動餐飲消費。

黑苦蕎原料供應商環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萍感慨道,“跨進了肯德基的國際供應鏈,對苦蕎茶產業發展是一次極大的推動。”據悉,環太生物自成立以來,就通過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與全國20萬農戶、1萬餘個合作社開展合作,如今申遺成功將是公司發展的又一推動力。

“非物質”離不開物質,“文化”也不僅是文化。如何讓文化爲產業賦能,用科技延伸產品的價值鏈條,還需不斷探索,融合發展。“申遺成功,爲‘中國茶’在全世界立起一面旗,帶來的也必將是‘茶文化’內涵更大程度的延展和更廣闊的市場機會。”在張萍看來,隨着健康理念的迴歸,喝茶的習慣逐漸迴歸到大衆的生活中,在年輕人羣體裏,“喝茶”也成爲了一種養生潮流,並且“茶飲”也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作爲跨國公司的合作伙伴, 環太生物也感受到更大的壓力:選品更嚴、標準更高、工藝更精細、生產更規範。“儘管我們的生產條件和環境在國內已經足夠好,但爲了符合對方的生產要求,光是新採購的設備都新增了不少成本。”張萍認爲,這是壓力更是動力,“眼下中國茶有了更‘國際’的標籤,產品也將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可,苦蕎茶也勢必打開新的格局和更廣闊的市場。”

據介紹,環太的苦蕎茶已經出口到韓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美國、加拿大32個國家(地區)。張萍直言,隨着國家加大力度推進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黑苦蕎進入國際知名企業供應鏈,也將在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帶動更多的優質產品深入接觸國內國際市場和供應鏈體系,更加深入地推廣茶飲新文化

且將“新”火試新茶 傳統茶文化的新風尚

衆所周知,成都是一座“泡在茶碗裏的城市”,無論是在作家巴金、李劼人的文學作品中,歷史學者王笛、袁庭棟的學術研究中,還是老成都的街頭巷尾中,飲茶之風一直與巴蜀文化相伴相隨,難怪有民諺不無誇張地說:“茶館是個小成都,成都是個大茶館。”

而即便底蘊如此深厚,成都的茶文化也並非一成不變的。過去,人們聚在小茶鋪裏喝茶談天,如今,不少成都人也偏愛去大商圈裏的新式茶飲店打卡拍照,形式雖然改變,不變的是成都人對茶的喜愛。例如深圳的tea’stone便是純茶新零售品牌的代表,創立4年以來在深圳、上海、武漢等城市引發了一場“純茶的消費革新”,不久前,西南首店也落戶成都萬象城,爲傳統的飲茶之都帶來了一股新風。

從傳統珍珠奶茶,到芝士奶蓋茶,再到水果茶,如今再來梳理茶飲創新的路徑,也讓人們看到了茶葉這一傳統產品吸引年輕一代新客戶羣的更大可能性。正是看到了這一市場機會,新茶飲品牌霸王茶姬選擇從新中式國風茶飲切入,從2017年在昆明開出第一家店至今,已經開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經營之路。

“本質上,新茶飲是中國茶年輕化的一種新形式,正如以前在中國飲茶史上流行過唐代烹茶、宋代點茶、明清泡茶等。”談及申遺成功產生的積極影響,霸王茶姬聯合創始人尚向民稱,如今以“茶+奶”“茶+水果”的形式在口味上進行創新,讓年輕人更容易接受傳統原葉茶。“我們也堅信,在中國茶申遺成功後,會進一步提升年輕人對茶的關注度,提高對茶文化的瞭解,也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嘗試新茶飲。”

飲茶不僅是源遠流長的生活方式,更嵌入了年輕人的社交。最近,關於“圍爐煮茶”的短視頻、圖文日誌在網絡平臺上走紅,對非遺傳承也具有諸多啓示:只有讓茶文化更加可親可見,激發人人“知茶愛茶”,才能講好新時代的非遺故事,纔是最好的“非遺認證”。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孟浩 蔡宇

受訪者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