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立国后,经过和辽国不断的摩擦,双方逐渐形成了默契,既然谁也奈何不了谁,那就和平共处吧。一百余年间,北宋和辽国相安无事。

然而,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间,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辽国背后的女真人强势崛起,给腐朽的辽国敲响了丧钟,北宋国内竟也蠢蠢欲动。

蔡京、童贯在辽国内奸赵良嗣的怂恿下,酝酿出了一个联金灭辽的计划,意图和金人南北夹攻,灭掉辽国后,顺势收回燕云十六州。

公元1125年,在金人和北宋的夹攻下,辽国宣布灭亡,北宋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燕云十六州。但仅仅一年后,灭国的厄运却轮到了北宋头上。

事情为何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呢?因为金人在灭辽过程中发现,宋军的战斗力渣到了极致,所谓的南北夹攻,攻坚战都是金人打的,宋军只是前来打扫战场。

气势正盛的金人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你北宋连辽国的残兵都打不过,我凭什么要和你共享胜利果实?不仅不和你共享,我还要到你家里抢劫一番。

那么,宋徽宗到底该不该联金灭辽呢?也就是说,如果宋徽宗不出兵是不是可以避免亡国的命运呢?从事情结果来看,联金灭辽确实是错了。

其实,这是个不值得讨论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无论宋徽宗参不参与灭辽,他都难逃灭亡的命运,因为他的国家早已经烂透了,不堪一击。

出兵灭辽前不久,北宋境内接连出现两起农民起义,一是宋江,二是方腊。尤其是宋江,仅仅凭借三十六个人就横行几个州县,忙活了近一年才平定。

规模更大的方腊起义更是席卷整个吴中,聚集起了超过二十万的叛军,宋徽宗几乎使出了全部力量才将其搞定,北宋的国库接连发出红色警报。

宋徽宗不禁有些后悔,打仗太烧钱了,钱花光了,我以后哪里还有钱运花石纲?还怎么探索艺术?还怎么享受人生?他想放弃联金灭辽的宏伟计划。

这时,宰相王黼进言道:“中国与辽国虽然说是兄弟,但百余年间,他们亡我之心不死。况且,兼并弱小攻击庸昧,是战争常理。现在不取燕云,女真强大后,收复失地将遥遥无期。”

是啊,强大者兼并弱小,先进者攻击落后者,辽国自取灭亡,我大宋为何要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呢?宋徽宗再次被说动,派出大军和金人夹攻辽国。

宋徽宗不自知的是,辽国衰弱固然是事实,但你北宋又能好到哪里去?你可以趁着辽国没落时背后捅一刀,难道金人就不能以同样的方式给你来几脚吗?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真理只有一个,当你的力量足够强大,做什么都有理;当你成了弱者,怎么选都是错。落后就要挨打,强大自己才是最好的决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