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立國後,經過和遼國不斷的摩擦,雙方逐漸形成了默契,既然誰也奈何不了誰,那就和平共處吧。一百餘年間,北宋和遼國相安無事。

然而,到了宋徽宗宣和年間,局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遼國背後的女真人強勢崛起,給腐朽的遼國敲響了喪鐘,北宋國內竟也蠢蠢欲動。

蔡京、童貫在遼國內奸趙良嗣的慫恿下,醞釀出了一個聯金滅遼的計劃,意圖和金人南北夾攻,滅掉遼國後,順勢收回燕雲十六州。

公元1125年,在金人和北宋的夾攻下,遼國宣佈滅亡,北宋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燕雲十六州。但僅僅一年後,滅國的厄運卻輪到了北宋頭上。

事情爲何會發生如此戲劇性的變化呢?因爲金人在滅遼過程中發現,宋軍的戰鬥力渣到了極致,所謂的南北夾攻,攻堅戰都是金人打的,宋軍只是前來打掃戰場。

氣勢正盛的金人一不做二不休,既然你北宋連遼國的殘兵都打不過,我憑什麼要和你共享勝利果實?不僅不和你共享,我還要到你家裏搶劫一番。

那麼,宋徽宗到底該不該聯金滅遼呢?也就是說,如果宋徽宗不出兵是不是可以避免亡國的命運呢?從事情結果來看,聯金滅遼確實是錯了。

其實,這是個不值得討論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說,無論宋徽宗參不參與滅遼,他都難逃滅亡的命運,因爲他的國家早已經爛透了,不堪一擊。

出兵滅遼前不久,北宋境內接連出現兩起農民起義,一是宋江,二是方臘。尤其是宋江,僅僅憑藉三十六個人就橫行幾個州縣,忙活了近一年才平定。

規模更大的方臘起義更是席捲整個吳中,聚集起了超過二十萬的叛軍,宋徽宗幾乎使出了全部力量纔將其搞定,北宋的國庫接連發出紅色警報。

宋徽宗不禁有些後悔,打仗太燒錢了,錢花光了,我以後哪裏還有錢運花石綱?還怎麼探索藝術?還怎麼享受人生?他想放棄聯金滅遼的宏偉計劃。

這時,宰相王黼進言道:“中國與遼國雖然說是兄弟,但百餘年間,他們亡我之心不死。況且,兼併弱小攻擊庸昧,是戰爭常理。現在不取燕雲,女真強大後,收復失地將遙遙無期。”

是啊,強大者兼併弱小,先進者攻擊落後者,遼國自取滅亡,我大宋爲何要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呢?宋徽宗再次被說動,派出大軍和金人夾攻遼國。

宋徽宗不自知的是,遼國衰弱固然是事實,但你北宋又能好到哪裏去?你可以趁着遼國沒落時背後捅一刀,難道金人就不能以同樣的方式給你來幾腳嗎?

說到底,國與國之間的真理只有一個,當你的力量足夠強大,做什麼都有理;當你成了弱者,怎麼選都是錯。落後就要捱打,強大自己纔是最好的決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