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于深山地里的草树根,

与街头巷尾时常听到的“硬饭头”叫卖声,

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Q弹爽滑的土茯苓糕为何被称为“硬饭头”?

贺州优良的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于花草树木的生长和繁育,山中孕育了各式各样的中草药。每到入夏,专门做药材生意的叶参总会拿上一个竹篓,一把铁铲,一顶草帽,入深山,挖百草。

夏季,是土茯苓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土茯苓多生于山坡或林下,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叶参因父母做药材生意的缘故,耳濡目染,自己很小的时候就与山林打交道,对山中的野生药材甚为熟悉。

土茯苓

土茯苓,别名又叫禹余粮,《本草拾遗》中曾记载:“草禹余粮,根如盏连缀,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涩,人取以当谷,不饥。”叶片薄,狭椭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四季常绿,其根入药。

土茯苓的根茎粗厚、呈不规则块状,常与匍匐茎相连接,深埋于地下,想要挖出完整的土茯苓极为不易。

叶参今天选的这片山林,土茯苓生长旺盛,收获也不错,大半天便挖了整整一筐土茯苓,满载而归。

在山脚下的小溪里,叶参要先将土茯苓上的泥渍用溪水冲洗刷干净,一是为了减轻肩上的重量,二是流动的溪水更能方便洗掉泥渍。

洗净的土茯苓呈棕褐色,硬得像个硬木疙瘩,客家人又将其叫做硬饭头。

土茯苓除去须根后,需趁新鲜用闸刀切成厚度均匀的小薄片,晒干、制成粉。新鲜的土茯苓切面呈白色或成淡红色,温润粘滑,无特殊气味。

土茯苓容易氧化变色,切好的土茯苓要及时放到阳光下晾晒,干燥,收缩卷曲。

晒干的土茯苓经过机器磨碎成粉状,装入布袋,放入事先备好的山泉水中一遍遍过滤,揉搓出浆,直至土茯苓浆全部析出,水变得粘稠。放入容器中静置两小时,土茯苓浆逐渐沉淀在盆底,因沉淀的量少,能取出的沉淀物便显得弥足珍贵。

最后捞出容器底部的沉淀物,放入簸箕晾晒一天,直至完全干透,研磨成细粉,平时人们看到的土茯苓粉才算制作完成。

《本草正义》中记载:“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易伤脾胃。土茯苓药性平味甘淡,有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在西医里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可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客家人注重利用土茯苓的药性来调养身体,喜欢将其制成土茯苓糕食用。如今,更多的人将其作为夏季小食,祛湿清肝润肺。

土茯苓糕做法

按9斤水1斤粉的比例,烧上一锅山涧水至70度。用事先备好的凉白开将土茯苓粉化开,倒入热水中顺时针不停的搅拌,防止沾锅煮焦,用温火一直到煮沸煮熟。出锅时像啫喱状,粘稠、嫩滑。静置半小时左右,放凉,凝结,成品润泽通透。在夏季把土茯苓糕放入冰箱静置半小时,口感更佳。

虽然土茯苓是一味中药,但入口清香味甘,深受人们喜爱。在切成块状的土茯苓糕上浇上细腻绵长的蜂蜜,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Q弹的口感带着绵长的甜味,嫩滑爽口,让人流连忘返。

如今叶参在八步开有中草药材的实体店,还利用了网络的便利,开通了淘宝店铺。叶参从山中得到的馈赠,通过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让叶参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2018说干就干,干就干好!

本期至此 谢谢观看

文章来源:贺州电视台《贺州发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