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據我觀察,情侶或夫妻一起喫飯的時候,從聊天多少就能看出倆人關係的進展程度,以及感情好不好。我見過很多次,倆人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直接交流,只單方面的跟孩子說話。

回覆“將軍知道”即可免費諮詢。

婚姻能無語到什麼程度?|

爲了不跟妻子說話,大爺裝了62年聾啞人

大將軍郭

可能受專業影響,我有個私人小癖好,一個人喫飯的時候,我總是不自覺地觀察周圍的情侶和夫妻。

積累的樣本多了,逐漸摸索出一些規律。

1

比如,據我觀察,情侶或夫妻一起喫飯的時候,從聊天多少就能看出倆人關係的進展程度,以及感情好不好。

以下總結,歡迎對號入座:

沒話找話的尬聊基本是第一次見面或者相親,且聊得都是基本信息或者安全話題。

工作忙不忙啊,有什麼休閒愛好啊,接下來另一方可能也會按照這個模板講述一遍;

一方說的多,一方說的少的大概率是追求和試探階段,誰更走心誰說得多,且會時不時地迎合和讚賞話少的一方;

倆人都聊得不亦樂乎的,要麼是水到渠成即將確定關係,要麼是剛開始熱戀狀態,聊的話題往往是跟兩個人都有關,共同參與性很強;

如果恰到好處不多不少的聊天說明這倆人關係比較穩定,但還沒到過於穩定(厭倦)的階段,話題更日常,還會涉及到共同認識的親戚、朋友之類;

而那些一餐飯倆小時都說不上幾句話的,多數是“老夫老妻”。

甭管在一起幾年,結沒結婚,都已經沒什麼可聊得了,一起喫飯的目的很純粹,就是一起喫飯,並不是用來靈魂交流的。

偶爾說的幾句話要麼是跟點菜相關,要麼是關於接下來要去哪等必要的信息交換。

再進一步的話,那些帶着小孩喫飯的夫婦就更有意思了。

我見過很多次,倆人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直接交流,只單方面的跟孩子說話。

哪怕不得不跟另一半說點什麼,也是讓孩子傳話,“寶寶你問問媽媽要不要喫這個”、“你讓爸爸餵你喝水”,喫頓飯能把孩子累夠嗆。

還有一次最神奇,一對年輕情侶,點完菜後倆人全程無交流,連對視都不存在。

女生邊喫邊看電視劇,男生也在刷手機,我尋思着這是鬧彆扭生氣了?

但結賬後倆人自然而然手牽手一起出了門,表情十分安詳,可能這就是人家的日常吧,所謂“食不言,寢不語”?

我一直覺得伴侶間沒話說挺尷尬的,想想要跟一個人廝守一生,卻沒什麼可說,簡直太痛苦了。

2

爲什麼叫“談戀愛”?

沒得談,還怎麼戀愛?

當然,兩個人在一起也不是要毫無間隙的一直說話,也可以一起參與很多活動,一起做很多事情,但那些共同的事情,不也是爲了交流創造話題和氛圍嗎?

多年後你能回憶起來的,有你們一起看過的風景,一起走過的路,一起經歷的坎坷。

但之所以能成爲美好的回憶,未必是風景有多美,路途有多特別,而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們交匯和互動的瞬間,你們的身心共度和分享過那一刻。

如果你玩你的手機,我想我的心事,那跟報團出行的驢友、同居屋檐下的合租室友,有什麼區別?

尼采曾說,婚姻生活的其餘一切,都是短暫的,在一起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對話中度過。

而沒有了對話和交流,婚姻生活不過是徒勞的虛度時光。

你還記得當初爲什麼跟這個人在一起嗎?

除了TA人好,對你好,還有一個大家都體會過的共同點——你們也能聊得好。

劉震雲寫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對情侶去民政局領結婚證的時候,遇到一對準備離婚的夫妻。

辦事員問起辦離婚手續的夫妻,爲什麼要離婚,夫妻答,我們“說不着”。

辦事員又問情侶爲什麼結婚,情侶答我們“說得着”。

什麼是“說得着”?就是聊得來,聊得投機,有話說,有交流。

劉震雲在小說裏也說道,找一個能說得着的人過一輩子是福分,不管是愛人、朋友還是親人。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說得着的人千里難尋。

我們苦苦尋覓,明明已經有幸遇到了一個可以說得着的人,爲什麼卻不珍惜?

當曾經的熱絡,變成了現在的沉默,那不是默契,那是冷漠。

現實裏哪有默契到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愛侶啊?

還不都是越聊感情越深,越沉默就越疏遠?

3

心理學裏有個專業名詞叫“心血辯護效應”,意思是在一件事上你付出的越多,對它的態度就會越喜歡。

付出的“這件事”也可以是溝通和交流,交流的越多越享受一起分享生活的親密,而越少的交流,情感鏈接就越少,對這段感情的態度也會越來越消極。

婚姻能消極到什麼程度呢?

我今年看過一條新聞,美國有個老大爺,結婚62年,他裝了62年的聾啞人。

妻子爲了跟他交流,努力學習手語,但裝聾作啞的老大爺卻說他視力不好,看不清,真相是他壓根不懂手語。

直到妻子上網衝浪無意中刷到一個唱卡拉OK的視頻,她才發現視頻裏唱的最high的就是他的老公,他不僅會說話,唱歌也很不錯。

62年來大爺裝成聾啞人,只因爲嫌棄妻子嘮叨,不想跟她說話。

一時之間我都不知道大爺和大媽誰更可憐,既然那麼不想跟對方說話了,幹嘛還擰巴着在一起?

我知道,相處的時間長了,該聊的過去都聊的差不多了,大家平時也都很忙很累覺得聊天也是消耗,但生活仍在繼續,每天仍在經歷。

彼此分享生活,不就是愛情的一部分嗎?如果連交流都沒有了,感情可能真的就冷卻了。

最近我剛讀過《李銀河說愛情》這本書,關於好的婚姻是什麼樣的。

李銀河提到了她跟王小波結婚後,雖然各自都很忙碌,但他們一定會找時間聊一聊最近在想什麼,遭遇了什麼事,王小波把它定義爲“傾心之談”。

“傾心之談”就是經營感情,維護婚姻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只是在一起久了的情侶夫妻最容易出現這個問題,卻往往一開始沒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健康的信號。

4

不過,我也遇到過反例。

上週我一個人喫小火鍋,迴轉臺對面是一對中年夫妻,四五十歲的樣子,說話有口音,應該是兩口子一起來京打工。

大姐一開始就委屈巴巴地講被領班兇了,這麼大歲數的人了被小年輕批評臉上掛不住。

大哥雖然沒安慰,但實實在在地給她提建議,“年後要不繼續做家政得了,沒活兒乾的時候,至少能坐着歇會兒”。

說起過年,大姐心情好了一點,唸叨着年後女兒就要生孩子了,老兩口也要表示表示,大哥也笑呵呵地表態,得讓孩子好好坐月子。

雖然聊得話題都很家常,但看得出倆人感情特別好,不輸給熱戀情侶。

我不是以貌取人,實話說老兩口看着也不像經濟特別寬裕的樣子。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我從他們身上卻感受到了久違的積極的達觀和幸福感。

物質未必能衡量幸福,但交流一定可以,因爲那意味着你的心門永遠向對方敞開,你的生活裏真的有對方的一席之地。

演員王志文曾經接受採訪的時候被問到爲什麼還沒結婚,他說沒遇到合適的。

主持人又問什麼樣的算合適,王志文說,能隨時隨地聊天。

我舉雙手雙腳同意,別關閉交流的管道,每一句再平常不過的話語,都可以代表着“我愛你”。

本文作者

新書《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告訴你的不僅是每個問題的原因,還有問題之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讓你找到改變自己、解救自己的方法和能力。

大將軍郭還寫過很多文章,有對心理的剖析,有給你講解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問題,還有對情感、人際關係、生活方式的心理學建議。

《怎樣從微信頭像瞭解一個人》

《世界上最傷人的三個字是“不用了”》

《本來想撩你,結果變成了尬聊》

《“空心病”的七個特徵,你符合幾條?》

《什麼纔是真正的性格好?》

如果你想認識她

請關注她的微信公衆號:

我們心裏都有病(staynormal)

小人兒們好,因爲公號發展需要,會和優質的公衆號互推,推薦文案由對方公衆號提供,不代表本公號的價值取向,也不收取任何費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喜好是否關注哦。比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