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败退回来的刘邦立足关中,拉拢诸侯,得到韩信、彭越等人的支持,准备再次和项羽决战,这就是争夺成皋之战。“汉”则是指刘邦,因为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把刘邦封为“汉王”。

明代戏曲作家沈采写过一本《千金记》,以韩信的故事作为背景写楚汉相争。“楚”是指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曾在巨鹿之战击败章邯、王离率领的秦军主力。项羽杀子婴、烧秦宫,至今考古尚有发现项羽在咸阳砸碎的陶器碎片。项羽灭秦之后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汉”则是指刘邦,因为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把刘邦封为“汉王”。

但随着刘邦势力大长,成为项羽唯一可抗衡的对手。《千金记》里就写道,“楚汉争锋不得宁,鸿沟画界各相吞。”《史记》的《项羽本纪》里有明确记载,“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那么“鸿沟”又在哪里呢?“鸿沟”是一条古运河,地点就在河南荥阳。楚汉相争时就以鸿沟为界,后来“鸿沟”也被用来指疆域分界线。而“鸿沟”就是后来所说的“楚河汉界”,指“楚”与“汉”之间的分界线,应该是“楚汉河界”,也就是“楚”与“汉”之间疆域划分的界河。“楚汉河界”写成了“楚河汉界”这是应用了古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方式叫“互辞”,就是把“楚汉”与“河界”两个词互相交错。

项羽作为西楚霸王以彭城作为自己的都城,“彭城”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巨鹿之战是项羽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分封诸侯之后项羽回彭城,诸侯各就国,刘邦接受了“汉王”的封号,去了汉中。后来项羽去攻取齐国而刘邦则平定三秦,具备了和项羽争夺天下的实力。“成皋”之战就是楚汉相争的决定性核心之战。“成皋”在今天的河南荥阳汜水镇。“成皋”这个地方南面是嵩山作为屏障,北边以黄河为天堑,汜水从成皋流过,成皋既是洛阳的门户,又是函谷关的咽喉,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楚汉争成皋时双方的情况大不相同,在争夺成皋之前,刘邦趁着项羽在齐国而夺取了项羽的都城鼓城。没想到项羽从齐国回军又夺回了彭城,连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都被抓了。败退回来的刘邦立足关中,拉拢诸侯,得到韩信、彭越等人的支持,准备再次和项羽决战,这就是争夺成皋之战。这时的刘邦得到了韩信、张耳、英布等人的支持,杀了魏豹,取了敖仓,据守荥阳和项羽形成对立之势。

成皋之战虽然是楚汉之间对峙的转折点,但是楚并没有大败,汉也并没有大胜。其间一度是楚军将刘邦围困于荥阳,但是刘邦用陈平之计散布流言,在项羽军中挑拨离间。楚汉各有所图,在这种情况下议和,以鸿沟为界,其东为楚,其西为汉,开成了“楚河汉界”。当时刘邦屯兵广武,在西山筑城,而项羽则进军广武,在东山筑城,这是楚汉对垒的形成。

今天的荥阳县城东北的广武山上有两座城,东边的叫“霸王城”,西边的就叫“汉王城”,传说这就是当年项羽和刘邦所筑。在这两座城中间有一条宽三百米的大沟,据传就是当时楚汉相争作为分界的鸿沟。“楚河汉界”这个说法也就是由此而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