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光武帝建武八年,刘秀西征陇西割据的隗嚣,窦融率领河西五郡的太守以及羌胡小月氏等等步骑数万与刘秀大军相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窦融因为认识到河西的重要性,所以辞了巨鹿太守,想办法出任张掖属国都尉。

汉宫里有高台名“云台”,光武帝刘秀常常召大臣在云台议政。“云台”后来就成为朝廷的代称。唐代高适曾经作诗,“白身谒明主,待诏登高台。”

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的儿子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曾经命人画了二十八位大将的画像挂在云台,这二十八个大将都是辅助他父亲光武帝刘秀重兴汉室的功臣。《后汉书》称云台二十八将说,“中兴二十八将,前世以为上应二十八宿,未之详也。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东汉二十八宿

东汉二十八宿

除了二十八将之外,明帝刘庄追忆前世功臣,还有一些人也是画了像的,只是没有对应二十八宿。这其中有一个人就是大司空安丰侯窦融。窦融是扶风平陵人,但累世在河西,很了解河西的风土人情、社会世俗。窦融的高祖父是张掖太守,从祖父曾任护羌校尉,从弟是武威太守。

窦融在更始帝刘玄时任巨鹿太守,因为觉得“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窦融因为认识到河西的重要性,所以辞了巨鹿太守,想办法出任张掖属国都尉。

张掖钟鼓楼

窦融在河西既能结交当地英雄,又能抵御匈奴,所以在两汉天下大乱之际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河西的安定。更始之后,因为窦融人缘好,再加上家里世代在河西为官,所以被推举为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成为河西统一政权的核心。因为人心归附,所以不愿受窦融节制的人只能挂印而去。窦融任命了与自己亲厚的几个人为官吏,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张掖太守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等都和窦融往来密切而亲厚。

王莽之乱

​​

王莽之乱时,匈奴曾经想趁着这个乱劲夺回河西。窦融当然不可任由匈奴来夺,一直修兵马、习骑射,以烽燧之警防范匈奴。因为有窦融总揽河西,所以匈奴只要一有动静,窦融就能调动诸郡一起抵御匈奴。这样河西就形成了一个各郡结合的整体防御体系。

东汉窦融

窦融没想把河西据为己有,东汉建立之初就意欲东向归附。光武帝建武五年,窦融主动先让长史去洛阳给光武帝送信,表示愿意受正朔。河西是一个相对安定富庶的地区,而且隔羌胡、接陇蜀,很关键。光武帝也明白河西“举足左右,便有轻重。”光武帝授窦融为凉州牧。光武帝建武八年,刘秀西征陇西割据的隗嚣,窦融率领河西五郡的太守以及羌胡小月氏等等步骑数万与刘秀大军相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建武十二年陇西平定后,窦融因为从天子出战平乱之功被封为安丰侯,河西五郡的太守也都被封侯。窦融和五位太守入朝,得到光武帝刘秀的隆恩特赐,从此河西完全与中原畅通。窦融送书受正朔之初就已经开始执行光武帝政令。光武帝初年的宽和政令在河西也得到了贯彻。

河西五郡

“居延汉简”记载了河西在两汉之际相对的经济情况。东汉建武初年,关中地区“黄金一斤易豆五升”。河西大麦一石三千,谷一石三千或四千,虽然比西汉后期涨价不少,但还是比关中便宜。

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