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遞

日前,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目錄(2019—2020)公佈。我校主辦的《消費經濟》時隔2年重新回到該期刊評價目錄,列於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目錄的第84種(分學科按刊名音序排列)期刊。

我校是中國消費經濟學的發源地。《消費經濟》創刊於1985年,由我國著名消費經濟學家、首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尹世傑教授(1922.09~2013.01)創辦。1976年至1992年,尹世傑在我校任教,歷任政治系主任、經濟系主任、消費經濟研究所所長,在此期間創辦《消費經濟》。《消費經濟》創刊時,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爲《消費經濟》作“建立和發展消費經濟學”的題詞,代發刊詞。

人物簡介

尹世傑(1922—2013),中共黨員。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消費經濟學創始人,首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1946年畢業於湖南大學經濟系,後留校任教,並參加地下黨工作。歷任武漢大學經濟系主任、湘潭大學政治系主任、湘潭大學經濟系主任、消費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是湘潭大學首批受聘教授之一和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尹世傑在消費經濟研究方面擁有全國“六個第一”:第一個把消費經濟作爲獨立學科進行研究,出版了第一本系統研究消費經濟的專著,獲第一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一個招收消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創辦了第一個消費經濟研究所——湘潭大學消費經濟研究所,創辦了第一家消費經濟專業刊物——《消費經濟》。

耕耘

1964年,42歲的尹世傑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前與劉國光、董輔礽、梁文森等經濟學界朋友聚會,暢談未來研究的方向與重點。他背靠金水橋,語氣篤定地說:“消費問題缺乏研究,很少有人研究,也不好研究,我來把它作爲我的研究方向,進行長期研究。”寥寥數語,奠定後來近五十年的人生軌跡。

2013年1月19日,91歲的尹世傑在病牀上溘然長逝。幾天前救護車來家中,他放不下自己鍾愛一生的研究,雙手緊緊抓住書桌,死活不肯離開書房,家人不得不強行將他擡出書房,送上救護車。

尹世傑曾在日記中寫到:“我只知辛勤地耕耘,收穫留給社會、留給歷史、留給學術後輩。”91年的風霜歲月,尹世傑立消費經濟之志,成消費經濟之事,其間百般坎坷,千種堅持,豈片紙隻字所能盡道哉。

出身書香門第 年少立志報國

1922年9月12日,尹世傑出生於湖南省洞口縣山門鎮石柱鄉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前清秀才。尹世傑在家中排行第四,上面有三個哥哥。他從小隨父親在家習讀四書五經,十多歲才被送往學校。父親對他要求嚴苛,不僅白天要完成學習任務,晚上也要挑燈夜讀,一盞燈油沒點完就不能上牀睡覺。由於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刻苦,尹世傑從小就打下了紮實的古文功底。

高小二年級,他以一篇題爲“讀書與救國”的文章在全縣作文競賽中摘得桂冠。文章中他圍繞蔡元培提倡的“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展開論述,強調救國首先要學好真本事。中學期間,他秉燭夜讀,大量涉獵文史哲經方面的知識。高中階段,他與進步同學接觸,頻頻在當時流行的《中央日報》《力報》上發表文章。

1942年,尹世傑高中畢業,因成績優異被保送西南聯大,後因交通困難而未成行,遂考入湖南大學經濟系。抗日戰爭中,湖南大學遷至今懷化市辰溪縣。尹世傑寒暑假回家都要翻過雪峯山,每次備上乾糧走兩三天,沿途只能借住茅棚或在樹下過夜。有時候遇到雨天則會全身溼透。一旦生病,無醫無藥,只能聽天由命。

1946年,尹世傑大學畢業,撰寫長達三萬字的畢業論文《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停滯論》,深刻剖析了中國封建社會人民生活疾苦、社會經濟發展長期停滯的狀況。同年,他參加全國高級財務行政人員考試,被分配到邵陽稅務局工作。1947年,尹世傑被調回湖南大學經濟系任教,與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達結識。在交流中,尹世傑獲得了很多新思想、新認識。

隨着解放戰爭的接連勝利,國民黨統治區的危機日益嚴重。1947年5月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統區的學生大規模開展“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革命鬥爭。面對黎明前的黑暗,尹世傑沒有袖手旁觀,他急切探索着歷史進步、社會發展的真諦。

在地下黨組織領導下,尹世傑開始主持湖南大學教師中共外圍組織——“新民主主義建設協會”的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面對長期戰亂,民不聊生,他內心渴望一個新社會的來臨,渴望民衆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國家動盪,人如草芥,他只能將心願寫在日記裏:

“苦難的中國人民,頻年來在生活中煎熬着,煎熬着,在死亡的邊緣摸索着,摸索着……‘窮則變,變則通’,人們天天在苦難中‘變’着,在‘變’之後,總會‘通’吧。”(1948年11月6日)

“古人提出:長夜漫漫何時旦?黑夜過去,就是黎明。是啊!天快亮了,快亮了。”(1949年1月16日)

面對現實生活的困苦,尹世傑開始思索,如何才能提高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

金水橋頭聚會 奠定研究方向

1949年8月4日,長沙和平解放。李達任湖南大學校長,尹世傑擔任其祕書。在負責行政工作的同時,尹世傑堅持教學。1951年,尹世傑報考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研究生班,李達親自向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寫了推薦信,並叮囑尹世傑“一心一意好好學,要回來工作。”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期間,尹世傑開始從事社會主義再生產理論、國民經濟綜合平衡方面的研究,並且發表多篇論文。

1953年,尹世傑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應當時已調任武漢大學校長的李達之邀,來到武漢大學經濟系工作。1954年,年僅三十二歲的尹世傑被任命爲武漢大學經濟系黨總支書記、系主任。湖北省經濟學會成立時,尹世傑被推選爲副會長。十多年間,他堅持行政、教研兩手抓,僅有關社會主義再生產理論方面發表的論文就近百篇,出版專著2本。

尹世傑在學術上敢於打破常規,發表不同意見。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並決定在工農業生產領域發動“大躍進”。在生產先行的背景下,尹世傑大膽地在一些討論會和《經濟研究》《江漢論壇》等刊物提出“要加速發展消費資料生產”的觀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時存在的重生產、輕消費觀點的問題。

1960年,由於“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左”傾錯誤,加上三年自然災害影響,我國出現了工農業比例和農輕重結構失調等問題。尹世傑多次帶領武大經濟系師生前往農村投入“四清運動”,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同時,對農村經濟發展開展調研。先後發表了《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積累與消費若干問題初探》《生產資料優先增長與發展農業》《再論生產資料優先增長與發展農業》等文。對消費經濟發展問題做了初步探討,並系統性提出要促進消費資料生產增長,大力發展農業。

在研究過程中,尹世傑十分關注人民羣衆的現實生活。在下鄉調研中,尹世傑發現當地農民缺衣少食,生活貧窮,雖然自己並不寬裕,但仍請他們到家中做客。農村孩子沒見過電燈,好奇地把開關弄壞了,尹世傑也不生氣,默默地把開關修好,臨走時還送衣服和食物給他們。正是通過與貧苦人民的頻繁接觸,尹世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

隨着對社會再生產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尹世傑發現當時社會主義再生產理論的內部結構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原因是長期忽視了消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1964年,尹世傑到北京開會,與他的三位研究再生產理論的好友劉國光、董輔礽、梁文森在天安門金水橋前暢談今後研究方向。尹世傑語氣篤定地說:“消費問題缺乏研究,很少有人研究,也不好研究,我來把它作爲我的研究方向,進行長期研

可是,正當尹世傑信心滿滿、準備揭開消費經濟神祕面紗時,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文革時期隱忍 養豬棚寫萬字文

由於和李達關係密切,尹世傑在文革一開始就被打倒,成了武漢大學的主要鬥爭對象,經常被抄家、批鬥、遊街。紅衛兵抄家時,不僅牆上、窗戶上全貼滿“尹世傑是走資派”“三家村”“反動學術權威”的大字報、大標語,連他的文稿、書籍也被紅衛兵用板車運走銷燬。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豬肉供應十分緊張,幾個月也喫不上一次肉。有年春節,尹世傑讓家人專門去市場買了肉,請幾位沒有回家過年的青年教師來家中過年。在文革中,這件事卻被當作了反動學術權威蠱惑拉攏革命青年教師的典型。

被打倒後不久,尹世傑被送到武漢市郊東昇公社勞動改造,接着被下放到湖北沙洋五七幹校餵豬。眼看着丈夫一夜之間被打成走資派,三天兩頭被拉去遊街、批鬥,面對紅衛兵強行要求揭發尹世傑、否則也要遭受警告和處分的恐嚇,平素體弱多病的妻子蔣文昭卻異常堅強。她十分清楚丈夫的爲人,一個爲國家教育事業忘我工作、爲學術研究勤奮探索的人,絕不會反黨反社會主義。她堅定地回答:“我沒有什麼可以揭發的!”後來索性帶着五個孩子離開大城市,搬到了尹世傑下放的五七幹校一起勞動與生活。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尹世傑的子女更加懂事。大女兒尹清玲和小女兒尹清湖主動幫母親分擔家務,照顧年幼的弟弟。她們一個上初中,一個小學剛畢業,很快學會了買菜、做飯、洗衣、搞衛生。有一段時間,尹世傑的工資被停發,僅靠蔣文昭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全家7口人,經濟變得拮据。兩個女兒不得不經常趁天還沒亮,就提着菜籃子去菜市場排隊“搶”菜,或等下午菜場收攤時,再買些剩下的便宜菜。

有了家人的關心和溫暖,尹世傑坦然面對政治的風雨,認真對待自己的養豬工作,亦能苦中作樂。他一個人養幾十頭豬,一天要給豬餵食多次,還要打掃衛生,給豬洗澡。他把豬喂得很胖很壯,每頭豬都重達200到400斤。那個年代,反動學術權威不能夠、也沒有環境與條件開展學術研究。尹世傑不顧白天的辛勞,結合養豬工作的心得體會,晚上偷偷在煤油燈下寫出了近十萬字的書稿——《養豬工作的辯證法》。

支援湘大覆校 首創消費經濟

1974年,湘潭大學開始覆校建設,向全國廣納英才。時任湘潭大學副校長的王有羣、楊楚乾專程趕赴武漢找到尹世傑,希望他能回家鄉工作。尹世傑當即答應了。1976年11月,尹世傑帶着一家人來到湘潭。當時湘潭大學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下車後還要徒步穿過田間地頭才能到達。快到湘大時,看着眼前光禿禿的黃土地,小兒子尹向東不幹了,吵着要坐火車回武漢,最後還是尹世傑連勸帶哄才把他拉了回來。

湘大覆校時一窮二白,教學樓還沒建成,學生在臨時搭的棚子裏上課,老師住在周邊的農民家裏。尹世傑每天去挑井水,晚上在煤油燈下看書寫作。

1976年,“四人幫”被打倒,國民經濟各部門恢復生產,百廢待興。但是,在長期“左”的思想影響下,消費經濟是一個禁區。1979年4月28日,尹世傑在《光明日報》發表《加強對消費經濟的研究》一文。《光明日報》在該文的編者按中明確指出:“消費問題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科學研究題目,是必須打破的一個禁區。”尹世傑在全國率先打破消費經濟研究這個禁區,文中指出“消費是一門複雜的學科”,提出要建立消費經濟學,並初步勾畫這門新學科的基本框架,在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

1980年起,尹世傑開始組織編寫《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專著。1982年5月,全國第一次消費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湘潭召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教授專門發來賀信,並高度讚揚尹世傑爲首的湘潭大學消費經濟研究團隊所取得的系列開創性研究成果,認爲湘潭大學已經成爲全國消費經濟研究中心。與會專家、學者在充分肯定該書初稿理論創新、內容豐富的同時,針對書中一些重要問題進行探討,並提出修改意見。1983年,修改完的《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一書正式出版。作爲我國第一部系統研究消費經濟的專著,理論界認爲它“填補了我國經濟科學的空白”“開拓了理論研究的新領域”“豐富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內容”。尹世傑作爲《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的主要作者,1985年榮獲我國經濟學界最高獎項——首屆孫治芳經濟科學獎著作獎。自此,消費經濟學作爲一門新興學科,正式迎來發展的春天。

1983年,尹世傑爲完善消費經濟學理論體系提出的《中國消費結構研究》課題,正式被列入國家計劃。《中國消費結構研究》一書作爲課題研究成果於1988年出版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10多家報刊發表書評,認爲這本書是繼《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之後的又一部開拓性著作。1993年,尹世傑的《中國消費模式研究》一書出版。該書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合理消費模式,爲兩個文明建設服務。1994年,《中國小康水平研究》一書正式出版。書中,尹世傑提出要提高精神文化消費質量,提高精神消費力。

此外,尹世傑還編寫了教育部高等學校教材《消費經濟學》,創立了消費力經濟學、文化消費學等新興學科,對中國消費思想史進行了系統研究,分別發表孔子、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劉少奇、陳雲等消費思想系列論文,並出版了《閒暇消費論》等多部專著,推動消費經濟學研究向縱深發展。

尹世傑在研究過程中注重羣體效應。1980年,尹世傑首次招收消費經濟學研究生,開始在研究生中講授消費經濟學這門新課。1985年,在尹世傑的推動下,湘潭大學設立全國第一個消費經濟學研究所,尹世傑擔任所長,並創辦全國第一個消費領域理論刊物——《消費經濟》。許多研究生後來參與到湘潭大學消費經濟研究所的工作中,在尹世傑的帶領下,攻克一個又一個重要課題。一時間,作爲全國唯一的消費經濟研究所,湘大也成爲“全國消費經濟研究中心”。

待學生如慈父 師恩重桃李香

尹世傑治學嚴謹,時常鼓勵學生珍惜時光、攀登科學高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77級本科生給尹世傑起了個外號“嚴肅部長”,學生們上他的課,沒人敢遲到早退,大家都卯足了勁提前做功課,“想破腦袋”尋求論文的新觀點、新思考。

爲培養學術後輩,尹世傑不遺餘力。每次撰寫專著,他總會先列一個提綱,根據每個人的興趣特長分配研究任務。文稿交上來後他會一字一句修改,連標點符號的錯誤都挑出來。在他的嚴格要求之下,他的學生、青年教師如袁培樹、凌宏城、蔡德容、國世平、李新家等分外用功,後來相繼成爲經濟學界著名的專家學者。

他對待學術的嚴苛,讓學生受益終身,也讓子女深有體會。小兒子尹向東讀大學時寫的第一篇論文,尹世傑僅翻了翻就扔開了:“這叫論文?差得太遠!”尹向東只能偷偷向其他老師與研究生請教,修改了18稿纔敢拿給父親看。尹世傑沒有任何表揚,只是簡單地說:“可以送給《湘潭大學學報》編輯部。”

對待前來求教的工人、農民,尹世傑卻沒有一點大學者的架子,耐心地和他們講解、討論。即使有些論文、書稿水平不高,他也不厭其煩地熱情接待和認真回信。

生活中,尹世傑關心學生無微不至。有一次晚上得知學生凌宏城生病了,尹世傑讓妻子蔣文昭煮好雞蛋麪,一起送到學生宿舍;而學生們有時回校太晚,食堂已經關門,就會到尹世傑家蹭飯,從來不用擔心餓肚子。

1993年的正月初五,尹世傑凌晨被窗外巡邏人員盤問的聲音吵醒,一個從西安趕來報考研究生的年輕人無處投宿,坐在尹世傑家門口的路邊上,凍得瑟瑟發抖。瞭解情況後,尹世傑趕忙叫他進屋,讓妻子爲他準備熱飯菜。

湘潭大學商學院李時華老師是尹世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002年,李時華的姐姐遭遇車禍。尹世傑聽說後,打電話讓李時華趕緊去他家一趟。李時華聽後十分着急,心想難道這個時候了,還要去討論學術?一進門,尹世傑便將1000元現金交到她手裏。2004年,李時華在醫院檢查出乳房纖維瘤。尹世傑聽說後去醫院看望並鼓勵她說:“你不能因爲身體出了狀況就消沉下去,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戰鬥力。”2014年,在文章《追憶老師尹世傑先生》中,李時華寫道:“我知道,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個高貴的靈魂始終在關注着我。我不敢懈怠,要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2012年,在全國第十六屆消費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暨慶祝尹世傑教授90華誕大會上,他的老朋友、學生們聚集一堂。中國消費者協會在賀信中稱尹世傑爲“中國消費經濟學創始人、著名經濟學大師”,並表示“尹世傑教授的卓著成就,足以彪炳史冊。”西南財經大學原校長王裕國在大會致辭時評價尹世傑“人生志向與道德情操之高雅,大師風範與勤勉敦厚之益彰,尹世傑教授當之無愧位列入中國社會科學一代宗師。”

傾心消費研究 年老不捨晝夜

到湘潭大學以後,尹世傑醉心於教學和科研,一心一意推動湘潭大學消費經濟研究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當時分管教育的副省長王向天找到他,說湖南大學要辦文科,想請他做副校長,尹世傑婉拒了。他說,我是一個學者,是一個老師,希望能夠一心一意研究消費經濟。這些年湘大的學科建設有了起色,我不能半途而廢,不能離開湘大。

1982年冬天,爲儘快完成《社會主義消費經濟學》一書,尹世傑通宵達旦伏案寫作。長時間熬夜工作,他開始咳嗽。書稿寄出當晚,尹世傑暈倒在書房。送到醫院檢查,尹世傑已高燒到40度,雙肺嚴重感染伴有胸水。

1993年,五個子女考慮到父親年事已高,且他們又在長沙工作,勸尹世傑去長沙,可他還是不肯。經妻子和親朋好友一再勸說,1994年尹世傑才調到了湖南師範大學。

到了湖南師範大學以後,尹世傑絲毫沒有停下科研腳步,研究上更加努力。受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啓發,他提出要“解放消費力,發展消費力”,提出“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費力”的新論斷。1995年,《光明日報》發表其文章“加強對消費文化的研究”。2001年,其專著《消費力經濟學》正式出版;2002年,專著《消費文化學》問世。此外,他還撰寫了《消費經濟學原理》《消費需要論》等一系列著作,把消費經濟研究引向多學科融合方向拓展。

《消費經濟》雜誌作爲消費經濟領域研究的重要陣地,幾十年來,尹世傑堅持每篇稿件都要親自修改、審覈。雜誌經費困難時,別人勸他收錢登文章。尹世傑嚴詞拒絕:“就算自己掏錢辦,也絕不能收一分錢!”

2012年,鮐背之年的尹世傑感到時日不多,一有空就往書房裏鑽,每天只睡5小時。這年冬天非常寒冷,尹世傑患上重感冒,家人請來單位領導,以黨組織名義要求他去住院,也無法說服他。不得已只能請醫生來家中做治療。幾天後尹世傑病情惡化,救護車來時他依然不肯走,雙手抓着書桌不放。無奈之下,兒女們和醫生只得將座椅一起抬上救護車。在救護車上,他還大喊:“我還有沒寫完的文章要寫,還有沒做完的事情要做,去醫院會打斷我思路,耽誤我的時間。”

2013年1月19日,91歲的尹世傑與世長辭。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他仍然惦記着書桌上未完成的書稿《生態消費學》,牽掛着給學生上課。兒子給父親的悼詞中,這樣寫道:“我的父親,關心13億人的消費,卻從不關心自己的消費;關心13億人的閒暇,卻從不關心自己的閒暇;關心13億人的健康,卻從不關心自己的健康。”

接觸過尹世傑的人,無一不對其充滿敬意:這是一個如此慷慨的人,自己數年如一日着舊衫,卻將新衣拱手送給貧困學生;這是一個有着極大熱忱的人,重病住院卻還心念未寫完的書稿;這是一個堅定的人,時代洪荒中歷經磨難,卻在“五七”幹校困境中冒着被揪出來批判的風險,堅持寫出近十萬字著作;這是一個燃燒自己生命與時間賽跑的人,在他80-90歲的十年中,發表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4部學術專著……

這是一個內心住着一束光的人,照亮了消費經濟學科,照亮了自己,也照耀着後來人。

記者手記

長沙採訪尹世傑教授家人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下起了小雨。在嶽麓山腳下一下車,就看到了早已守候在小區門口前來迎接的尹教授大女兒尹清玲女士。

進屋後,餐桌上滿滿擺放着幾盤水果,小女兒尹清湖女士從廚房裏走了出來,爲我們沏了茶,採訪就開始了。來不及等我們提問,尹教授的兒女們已經爭相把他們心目中父親的形象說了出來。

在他們眼裏,父親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值得兒女尊敬的好父親。他是那樣嚴格,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兒女;是那樣幽默,傾注愛心教育兒女,機智又不失風趣;是那樣忠誠,自己被打倒下放,還鼓勵兒女上山下鄉;是那樣執着,幾十年來的每一堂課都手寫教案;是那樣勤儉,一個公文包用了幾十年都捨不得換;又是那樣富有,在消費經濟的廣闊天地裏遨遊……

尹世傑教授夫妻二人相處和睦,家庭氛圍融洽,被評爲全國十佳金婚伴侶。他去世後,夫人蔣文昭女士一走近尹教授生前工作的書房便失聲哽咽,兒女們只能把她接過來和自己同住。

人的一生應當怎樣度過?尹教授用一生的時間爲我們躬行。一生清貧,卻常常接濟貧困的農民和學生;一生嗜書如命,時常傾其囊中買書;一生潛心研究,不爲金錢與權力所誘,爲消費經濟學研究耗盡心血;一生爲人師表,近七十年的教書生涯,嘔心瀝血地將畢生所學傳授後輩,培養千萬優秀學生與人才。尹教授一生感人的故事太多,限於篇幅,記者只能略加選擇記錄下來。

前輩之風,山高水長,唯願尹教授的畢生心血——消費經濟學研究不斷發展,方不負一生之嘔心瀝血。

來源 / 湘潭大學校友總會

編輯 / 靳雨簫

責編 / 丁德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