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清晨,記者隨圍龍鎮扶貧辦幹部劉慶來到龍鳴村4社,穿過一片翠綠的竹林,就看見一樹樹碩大的柚子和黃橙橙的桔子。“這裏就是付天容的家。”劉慶指着旁邊的一棟漂亮的小洋樓說。真難讓人相信這裏是一戶貧困羣衆的家。

院子不大,但打理得乾淨整潔,院壩外鮮花盛開。小樓內家用電器都不算高檔,但佈置得溫馨舒適。此時,付天容正在院壩外撒穀糠餵雞餵鴨,忙得不亦樂乎。“感謝你們又來關心我囉,來來,趕緊進屋坐。”見到大家,她連忙放下手中的活,將房門打開,端出幾根凳子。待大家落座,付天容拿着一把剪刀出門,一會兒抱回一個大柚子。“來,嚐嚐我用有機肥種的柚子。”付天容滿臉笑容,一邊剝柚子一邊和大家聊開了。

付天容用糧食飼養了幾十只土雞。

48歲的付天容孃家在貴州遵義,30年前,她經人介紹認識了當時正在遵義一個工地打工的吳成炬。“雖然我知道他有一時難以治好的病,但我看他人很好,我們也聊得來,於是決定遠嫁到這裏。”很快,付天容與吳成炬結了婚,先後生育了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吳成炬患有比較嚴重的肺氣腫,每個月光藥費也要花好幾百元,不能劇烈運動,更不能幹重體力活。幾十年來,家裏的重活全落在付天容一人身上,她料理完家務後還得下地幹農活,丈夫有時也會幹點泥水匠的活兒補貼家用。

“孩子讀書的時候,家裏是最艱難的。”付天容回憶,當時女兒剛上大學,小兒子也念幼兒園了,開銷特別大,光學費就是一筆天文數字。“那時儘管家裏很困難,但孩子們也很懂事。”付天容說,大女兒讀大學時,每個月只向家裏要500塊生活費,她知道,這是女兒懂事,省喫儉用不給家裏添負擔。

鎮村幹部和付天容一起收果子。

過去,付天容一家還擠在兩間破舊的土牆房裏,每逢颳風下雨,屋子就搖搖欲墜,外面下大雨,屋裏下小雨。“2015年那次大暴雨,對面吳家河的水瘋漲,一直淹到了自家院壩,屋基都在水裏泡起了。”付天容說,當時鎮裏和村社幹部看到付天容一家的情況後,趕緊給她安置了避難場所,沒過多久,就幫助她落實了D級危房改造,他們自己借了一部分錢,建起了新房。鎮幹部與付天容一家結成幫扶對子,幹部們先後給付天容送來仔雞、仔鴨,並常常來爲她指導生產和養殖,幫助她發展養殖業。

“多虧了政府幫助,讓我們家逐漸擺脫了貧困,看到了希望。”幫扶政策讓付天容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勤勞的她充滿了幹勁。現在,她種了10畝地的莊稼,一年要收2萬多斤糧食,養了25只雞、35只鴨和3頭豬。除了養好家禽家畜,付天容每年還要養蠶。“每年我上半年養蠶,下半年主要養雞和鴨。”付天容說,自己每年都會養4張紙的蠶,一紙蠶能產出20多公斤蠶繭,能賣1000多元,再加上賣雞鴨的錢,一年收入還不錯。當初孩子讀書和建房欠下的8萬多元債,現在只剩下一萬元了。“現在女兒工作結婚了,小兒子成績也不錯,丈夫在貴州孃家一家小廠子幫忙割鋁合金、玻璃等材料,工資不算高,但我們感到很快樂!”付天容笑着說。

如今,有了發展方向的付天容正朝着脫貧致富的目標大步前進,每天她都早早起牀,餵雞、餵鴨、收紅薯……忙完一天後差不多已是晚上10點。“雖辛苦,但值得。”她說,只有通過勤勞努力過上好日子,纔不辜負這麼多人對她們一家的關心幫助,相信自己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幸福。

(記者 蔣明琴 實習記者 蔣順心 沈凡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