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物價逐漸上漲。在農村,村民種植的糧食價格卻不動如山。4年前,小麥一塊多一斤,玉米一塊多一斤。現在小麥還是一塊多一斤,玉米幾毛錢一斤。這樣一來,村民靠種地滿足不了家庭開支,選擇外出務工,有些村民甚至將土地拋荒。

  在農村,一家一戶種植不賺錢,很多村民不想再種地,規模化種植又能把種植效益最大化,可是現實中農村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的卻不是很多。制約農村土地規模化種植的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村民的因素

  對於村民來講,土地在自己手裏會覺得更有保障。若是將來村民無法外出務工,有土地還可以自己種些東西,解決日常花銷。再就是,土地在村民手中,這是村民家中子孫後代長久的福利。將土地承包出去時間長了,村民擔心自己後代無法再享有這項福利。

  第二,土地承包者的因素

  大家都說做農業的門檻低,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技術。再者說,農業是一個投資回報期很長的行業,若是沒有很好地項目和十足的把握,很少有投資者會去承包土地。社會其他行業的資本投資農業不容易,村民們自己承包土地也有困難,在農村,有資金承包土地的村民畢竟是少數。想承包土地的人要麼沒錢,要麼沒把握,能承包土地的人少。

  第三,規模化種植補貼的因素

  爲了鼓勵農村土地規模化種植,國家拿出資金補貼承包土地者,可是承包土地者要領取補貼卻不是很容易。由於各地區農業補貼標準不一樣,土地承包者需要先知道當地有哪些補貼,再就進行申報。

  申報的環節也比較多,通過村委再向當地政府部門申報,再向縣市級部門,再是財政部門。申請補貼、領取補貼的步驟複雜,時間長,還有很多套路在裏面,承包土地者領取補貼不容易,這也打消了很多想承包土地的人。

  第四,農業自身因素

  幹農業雖說門檻低一些,但幹農業很累人。現在我國農業機械化還不是很成熟,很多農活還需要人來完成。即使是僱人來幹也需要人來管理,管理人種地可不是那麼好管理的。還有就是從種植技術,到採收後貯藏、銷售都需要投入很大精力。農業本來就是一個很累人的行業,這也是制約農村土地規模化發展的一個因素。

  農村土地規模化種植不僅僅是簡單的承包土地,需要解決村民社會保障問題,以及保障承包者的收益,還有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成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