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周至縣九峯鎮餘家村石刻藝術館宛如置身碑林,環繞院牆一面面精美石刻,讓農家院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

武元海向參觀者講石刻上的文字

日前,記者跟隨非遺志願者來到了周至縣九峯鎮餘家村武元海家中,73歲的武元海手持刻刀、打板,神情專注地在青石上雕刻,只見他時而輕輕敲擊,時而左右手開弓,嫺熟的手法展示着石刻藝人的精湛技藝。環顧院子四周,大小不一的石刻或鑲嵌於牆體,或掩映在翠竹中,《弟子規》《道德經》《長恨歌》《朱子家訓》等石刻,工整細膩、筆力強勁,足可見武元海書法的功力深厚;鄭板橋的四季竹及武元海創作的花鳥、福祿壽喜等石刻畫,均線條流暢、生動活潑。一面面石刻凝聚着武元海辛勤的汗水,也鐫刻着他對石刻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武元海順利做好一張拓片

爲了讓大家直觀瞭解拓片技藝,武元海與兒子、兒媳一起將《弟子規》石刻擦洗乾淨,然後鋪上宣紙,用刷子將紙刷展,再用拓包蘸上墨水拓,不一會兒,兩大張黑底白字的《弟子規》拓片便呈現開來,他們高超的技藝令在場的人大開眼界。

武元海從小受父輩的影響,喜愛書法繪畫詩歌,他在工作之餘鑽研書畫、石刻,退休回到老家農村後,空閒時間多了,他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熱愛的石刻藝術上。讓武元海感到欣慰的是,兒子、兒媳們也喜歡石刻藝術,並從事着這一行當,使他的石刻技藝得以傳承。從1998年至今,武元海帶着家人共雕刻了百餘面石刻。武元海告訴記者,自從他在家辦起石刻藝術館後,咸陽、興平、武功等地的書畫愛好者經常前來參觀,不少家長還帶着孩子來這裏學習。“我現在每天工作8個小時, 還感到時間不夠用。”武元海說,他準備擴大石刻藝術館的規模,雕刻出更多經典的古詩文石刻,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來源:西安晚報(文/圖 記者 黃亞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