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路方紅

  • 超大
  • 標準

在一幅《紫砂壺拓片清供圖》立軸上,有全形拓的紫砂提樑壺,還有蘇東坡畫像,畫幅周圍有大段的題跋及古樸畫作。

紫砂壺原來的主人是清代金石學家、書畫家吳大澂先生(1835-1902),根據近現代學者王獻唐先生的題跋可以看出,該紫砂壺上的畫像是依據宋本東坡畫像的模寫紙本而作,該紙本當時藏於吳湖帆處。王獻唐先生於1947年得到這把紫砂壺後非常喜愛,後請人將此壺拓片,並題了大段題跋送與蒲松齡研究專家路大荒先生。1960年,在王獻唐先生病情加重,昏迷不醒之際,路大荒在這幅拓片上畫出一枝蒼勁的白梅,給他的摯友送去了祝福。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

2020年的春天,註定與往年迥然不同,一場新冠疫情,將人們隔離在家。雖然驟然清閒起來有點不適應,但也終於有大段的時間整理文獻,探尋一些古董字畫背後的故事了。前不久瀏覽字畫時,整理了一幅《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在這幅立軸上,中間用全形拓完美地拓了一把紫砂提樑壺,圍繞着這件紫砂壺拓片,有局部的拓片、大段的題跋及古樸的畫作。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幅有故事的立軸,圍繞着這些拓片、題跋和畫作,又有着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這把紫砂壺拓片居於立軸中央,在壺的左上下方分別拓出了紫砂壺前後兩面的圖案及題銘。左上方的圖案是一高雅的人像,線條清晰流利,人像右側刻有“東坡先生像 宜興蜀山書院石刻宋本”,左方偏下腳處刻有“瑞廷撫東溪刻”。左下方拓出提樑壺的銘文,上面清晰地刻有“石銚”二字,落款爲“愙齋爲子康孝亷做”,並有“吳”、“大澂”兩枚印章。

在立軸的上方,有大段的題跋,上面寫道:“吳愙齋石銚墨景

東坡試院煎茶詩:我今貧病常苦飢,磚爐石銚行相隨。尤水村有石銚圖詩本,此囊見水村圖。遠遜愙齋此壺,壺今歸我,適在病中感賦二十八字。方子才爲大荒道兄搨圖漫錄於左:曼翁妙意舊無匹,越世吳匋突過之。老我一銚隨去住,亦貧亦病與坡宜。三十六年十月王獻唐並記。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在提樑壺拓片的右側,仍有王獻唐先生題跋:壺後有宜興蜀山書院宋本東坡畫像,撫刻甚精,愙齋別有模寫紙本,現藏吳湖帆處。越日又記。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王獻唐先生題跋

在提樑壺拓片的左側,一枝古意蒼勁的梅枝向右側伸展而去,枝頭上綻開了數點白梅,將畫面裝點得古樸典雅。緊依梅枝左側,題有“庚子重九大荒補梅一枝”。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這真是一幅有故事的立軸。

紫砂壺上鐫刻着蘇東坡先生的畫像。蘇東坡先生(1037- 1101)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在“試院煎茶”詩中寫道:“我今貧病長苦飢,分無玉碗捧峨眉。且學公家作茗飲,磚爐石銚行相隨。”該紫砂壺上蘇東坡先生畫像就是依據宜興蜀山書院宋本東坡畫像鐫刻而成。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紫砂壺上鐫刻的蘇東坡先生的畫像

王獻唐先生(1896-1960)是我國近現代著名學者,1920-1960年代在中國學術文化史上佔據着重要地位的人物。他是我國著名的版本目錄學家、金石學家及考古學家,亦在音律、書畫等領域有着驕人的貢獻。他是我祖父路大荒先生(1895-1972)的密友,他們之間的友誼從上世紀三十年代一直持續終生,並將這友誼在兩個家族幾代人中持續發揚、連綿不斷。

年輕時的王獻唐(1896-1960)

王獻唐日記(局部)

我將這幅立軸圖片發給了王獻唐先生長孫王福來大哥。當福來哥哥看到這幅七十多年前的作品時,也是激動不已。經過福來哥哥識別其祖父的題跋,一個動人的故事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這是一把不同尋常的紫砂壺,它原來的主人是清代官員、著名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吳大澂先生(1835-1902)。吳大澂,字清卿,晚號愙齋,爲清同治七年進士,精於書畫與金石鑑賞,亦喜歡紫砂壺,曾請制壺名家來自己家造壺。這把東坡紫砂壺應該是吳大澂先生請制壺名家爲“子康孝亷”精心製做,並且他也是非常中意這把紫砂壺的。根據王獻唐先生的題跋可以看出,該紫砂壺上的畫像是依據宋本東坡畫像的模寫紙本而作,該紙本仍藏於吳湖帆處。

王獻唐先生於1947年得到這把紫砂壺後亦非常喜愛,此時先生因患有腦疾,身體較爲虛弱,聯想到紫砂壺上鐫刻的東坡先生試院煎茶詩:“我今貧病常苦飢,磚爐石銚行相隨”,亦有同感。浮想聯翩,感賦二十八字:“曼翁妙意舊無匹,越世吳匋突過之。老我一銚隨去住,亦貧亦病與坡宜。”,將彼時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作爲路大荒先生的好朋友,王獻唐先生請人將此壺拓片,並題了大段題跋後送與路大荒先生。

時間流逝而過,轉眼間邁入六十年代。在飽受了疾病的折磨後,王獻唐先生在庚子年(1960年)秋季病情加重,昏迷不醒。我想,路大荒先生是心如刀絞的,那種欲挽救好友生命但又無能爲力的絕望是常人無法體會的。

路大荒先生是蒲松齡著作研究專家,但他亦善繪畫,尤善畫梅。此時他找出王獻唐先生送與他的這幅“吳愙齋石銚墨景”,欣然提筆。他在這幅拓片上畫出一枝蒼勁的白梅。這枝白梅畫出了王獻唐先生的高潔品格,也寄希望傲雪的梅花能夠抵禦凌厲的寒冬,給他的摯友送去誠摯的祈福。在我祖父畫梅之後的十八天,王獻唐先生與世長辭。

《紫砂壺拓片清供圖》局部

兩位先生早已先後走進了歷史,但他們在那個年代裏嚴謹細緻的治學精神,相互之間至純至真的友誼,還是深深地打動着我們這些晚輩。

(作者路方紅系近現代蒲松齡著作研究學者路大荒先生的孫女,曾任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心血管病專業研究員,近年來整理其祖父資料及撰寫《路大荒傳》)

相關推薦
  • 中國現存最完好古代皇家檔案庫啓動拆違 喚醒“沉睡”古蹟
  • 須彌山間的“文物醫生”:與歷史對話 讓千年古物再現異彩
  • 從“以花供佛”到以花入畫,看瓶花清供的千年雅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