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信用專業委員會和競爭力智庫承辦的“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上發佈了《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2018》。

《報告》對國內657個城市、全國及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簡稱“省區市”,不含港澳臺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了監測。

《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數(簡稱“全面小康指數”)爲97.06,連續7年上升。詳見圖1。

圖1 2011-2017年中國小康指數變化示意圖

注:2011至2016年爲中國小康經濟指數,2017年爲中國全面小康指數

《報告》認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偉大征程需要榜樣的引領和傳承。論壇上發佈了“新時代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範例城市”和“新時代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優秀城市”。詳見表1。

表1 新時代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範例城市

《報告》顯示,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以100爲預期點,指數超過預期點的城市共計175個,比去年增加41個。其中,地級市85個,比去年增加19個;縣級市90個,比去年增加22個。

《報告》顯示,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城市,分佈在27個省份,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福建數量最多。分區域看,東部地區51個、中部地區22個、西部地區21個、東北地區6個,東部地區地級市數量佔到了一半以上。詳見表2。

表2 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含副省級城市)

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城市,分佈在23個省份,浙江、江蘇、山東、福建、河南、新疆數量最多。分區域看,東部地區60個、中部地區18個、西部地區18個、東北地區4個,東部地區數量佔到六成。詳見表3。

表3 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2018》由國家發改委主管的中國信息協會信用轉爲委員會和獨立第三方機構競爭力智庫聯合編制。

中國信息協會信用專業委員會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中國信息協會管理的,專門從事信用管理、信用標準、信用服務、信用平臺和社會治理研究,服務和引領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助力中國社會治理轉型和經濟發展。

競爭力智庫是專門從事競爭力研究的獨立社會智庫,堅持社會責任優先,主要開展國家競爭力、區域競爭力、行業競爭力、企業競爭力研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研究,養老領域研究,縣域經濟研究,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基本現代化研究。

▶這支紅色隊伍溫暖了冬日鄂爾多斯!他們是這樣的“烏蘭牧騎+”!

▶牛俊雁深入鄂托克前旗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中國民族政策研究會2018年學術年會在城川民族幹部學院盛大開幕

來源:競爭力智庫平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