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7.10—2018.11,王秋婷同志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一年......

2018年11月19日18時30分左右,大關縣天星鎮彝岔二級公路苦姜坪發生交通事故。在緊急組織救治後,王秋婷同志經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無效,一顆26歲的年輕心臟永遠定格在了2018年11月19日23時37分。

王秋婷同志2017年10月被大關縣紀委監委派駐天星鎮打瓦村。打瓦村距天星鎮13公里,距縣城45公里,下轄22個村民小組,建檔立卡戶376戶1473人,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致貧因素多,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發展十分緩慢。對於一個90後來說,她沒有任何的基層工作經驗,這注定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是收到要去駐村的通知後,她沒有任何的畏懼,也沒有多餘的言辭,默默開始收集整理脫貧攻堅政策等相關資料,她可能是在用這種勤奮的方式回饋着組織對她的肯定、信任和培養,也可能是準備到基層好好施展拳腳,爲入駐打瓦村開展各項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她用這樣的方式回應着、準備着。

入駐後秋婷同志以村爲家,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干部過硬的作風,紮實苦幹,深入走訪,把自己當作一名普通的羣衆,深入到戶瞭解羣衆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短短2個多月就走遍了22個村民小組,每天平均走了2萬多步,每天徒步的行走使她的雙腿紅腫疼痛,走爛了從縣城帶去的兩雙運動鞋。

走訪途中遇到背柴的老人,連忙上前熱心幫助,親切關懷;看到老石家破舊的房屋,便將自己的衣物洗乾淨摺疊好,給老石那讀初中的女兒送到家裏;步入王方明的家中,家無大件、滿地狼藉,她提起了角落裏的掃帚,幫助他清理家裏的衛生。破敗院子裏的幾隻雞,哼哼叫着的幾頭豬是王方明的家產,轉角喔喔叫着的12桶蜜蜂是他爲兩個讀書的兒郎準備的車費,秋婷同志得知他家的蜂蜜豐收時,又是欣喜又是焦慮,欣喜是豐收,焦慮是如何讓王方明賣出好價錢,她請求有網店經驗的朋友幫助,自費從網上採購了一批精美的包裝瓶,100多斤的蜂蜜終於賣了好價錢。她從老人手中接過背篼,將乾淨整潔的衣服遞給小女孩,自費掏錢買包裝瓶等駐村工作的點點滴滴,無不詮釋着她入黨申請裏的莊嚴承諾。

走訪中瞭解到田壩村民小組有個叫小梅的同學中途輟學,秋婷和同事當天就到小梅家瞭解情況,當時兩位老人在家,秋婷是個熱心的人,向老人告知了身份,攙扶着兩位老人坐下後,與他們拉起了家常,她告知兩位老人來意,老爺爺告訴他們,小梅已經隨她父母到浙江務工。她對老爺爺說:“現在的政策好了,讀書花不了多少錢,隨着社會的發展,不讀書將會影響小孩子的未來,我想兩位老人家也希望自己的後代多讀點書,希望老爺爺把您兒子的電話告訴我們,儘早把小梅勸回來繼續讀書。”老爺爺凝視着她片刻,經過半天摸索翻出泛黃的手機,得知號碼的秋婷撥了三次後才接通,接電話的是小梅爸爸,她不厭其煩的詳細告知來意,小梅的爸爸告訴秋婷:他們兩個大人出來打工,每個月都有幾千元的收入,雖然艱辛,但做父母的也希望孩子多讀點書,只是她自己不想上學,怎麼勸也沒有用,我們也沒有辦法。她聽出小梅爸爸的無奈,便告訴他,爲了小梅的將來,希望家長全力配合,一起做小梅的工作。眼看天要黑了,與兩位老人告別後,秋婷腦海裏一直盤旋着如何才能做小梅工作。回來後如願加了小梅的微信,秋婷以朋友和姐姐的身份與她談心,打消她心裏的芥蒂。通過一週的交談,瞭解了她不想讀書的原因,在心理上對小梅進行疏導,慢慢的她有了返校的念頭,小梅告訴她想回來繼續讀書,就怕老師不接納自己,眼看小梅願意返校讀書,她聯繫了小梅原來的班主任王老師,消除了小梅所有的顧慮,趁熱打鐵,與小梅爸爸取得聯繫,小梅返校了。小梅回校後,她還經常向王老師瞭解學習情況,雖然工作很忙,但看到小梅不斷進步,她心理很是欣慰。

一次羣衆會上,有村民提出“白巖村民小組和打堡村民小組不通公路,家裏修房材料拉不來,只能靠人背馬馱,材料運輸費非常貴,修房成本高,家裏買點肥料、家電都只能用馬駝,或請周圍鄰居幫忙搬運,但是現在年輕人多數出去打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婦女搬起來太喫力,老人娃娃看病也只能走路,最大願望就是希望黨和政府能夠幫我們把路修通。”這件事情成了秋婷的一個心結,依託農村危房改造契機,秋婷同志多次入戶瞭解,爲不打擾村民日常生產,晚上頂着月光前行到戶召開羣衆會議開展土地協商工作,做好修路前期準備工作,並積極向上反映羣衆的願望,經過單位多方協調,項目有了着落,白巖、打堡兩個村民小組5.62公里的公路終於開工,經過三個多月的艱辛努力,兩個村民小組的羣衆終於告別了人背馬馱的歷史。

打瓦村氣候溫和,適宜農作物的生長,但缺水成爲了發展農業的最大短板,一到枯水季節就面臨取水難、無水喝的困境。爲了有效落實村集體經濟、夯實產業發展,切實解決羣衆飲水困難問題,秋婷同志多次上山穿叢林、越荊棘尋找水源。第一次尋找水源那天,氣溫高達39度,烈日炎炎,汗水打溼她的衣背,荊棘刮傷她的手臂,重重困難沒有擋住她的腳步,在找到水源的那一刻她的笑容是那般的燦爛。找到水源後,組織涉及的幾個村民小組開會達成了協議,共同使用這個來之不易的水源。帶領村民代表和技術人員實地勘測水源那天,走到半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大家的衣服都溼透了,爲了村民喝上自來水,大家都沒有放棄,依然冒雨前行。經過多月努力,這個來之不易的水源動工了,水源附近的幾個村民小組終於喝上了乾淨、清潔的自來水。

在加快推進“互聯網+”精準社會扶貧工作中,在社會扶貧APP註冊安裝使用上,秋婷同志創新工作方法,製作了社會扶貧APP安裝PPT教程,實際生動地給掛鉤單位同事培訓了安裝使用方法,爲全面快速開展建檔立卡戶安裝使用扶貧APP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多次入戶幫助不會使用智能機的貧困戶安裝註冊,爲廣大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貧困戶之間搭建了愛心橋樑。

在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大家凝心聚力,動真情、動真格、真扶貧、扶真貧,真抓實幹和埋頭苦幹蔚然成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文化活動廣場建設有序開展,村民小組活動室寬敞明亮,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人均收入顯著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思想意識不斷提高,村容村貌煥然一新。2018年8月27日,秋婷同志的努力也得到了組織的認可,光榮的成爲了一名預備黨員。

王秋婷同志走了,同事期盼着那乾淨整潔的辦公桌前還能看到她忙綠的身影,老鄉期盼着秋婷小妹再到家裏拉拉家常、講講政策。她留下的或許只有那一句句溫馨的話語,只有那樸實的扶貧日記,只有那定格的幫扶照片。但是,我們卻能從她那定格的照片及字裏行間中找到一名普通的駐村隊員爲人民、爲事業奮鬥終身的身影。在各新型媒體上一位又一位的同志轉發着她過去工作和生活的照片,用無比懷念的語言宣傳着她的事蹟。她黨性堅定、作風過硬及工作務實的精神,如打瓦村那翠綠流連的山脊,蜿蜒而上的盤山公路,激勵着在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同志們時刻不忘初心,繼續向着目標大步前進!

來源|大關縣紀委

編審|羅   珩

編輯|朱   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