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拔的食人魔形象家喻戶曉,現實中人喫人的驚悚案例也偶有發生。同類相食對人類而言似乎駭人,其實在整個動物王國中相當普遍。

  雌性的螳螂和黑寡婦蜘蛛會吞掉交配的雄性,黑猩猩和懶熊會殺死並喫了幼崽,沙虎鯊甚至還是胚胎時就能吸收母親子宮裏未受精的卵。一些看起來無害的小動物,如兔子和倉鼠,咬起自己的孩子來也毫不心軟。

  蛇曾經是不多的例外之一。人們通常認爲,除了一些極端狀態,蛇羣中很少會有同類相食。然而,隨着一些新證據的出現,這種看法可能要改變了。《生態學》雜誌上的新研究就表明,毒名遠揚的眼鏡蛇也會有規律地喫掉同類。雄性眼鏡蛇爲了爭奪配偶,更會對同性“痛下毒口”。

  “不挑食”的眼鏡蛇

  某日,爬行動物學家布萊恩·馬茲(Bryan Martiz) 突然聽到無線電裏傳來急促的呼叫:“喂,有兩條黃金眼鏡蛇(Naja nivea)打起來啦!”馬茲二話不說,趕緊衝出去看個究竟。

  15分鐘後,馬茲和同事找到了那兩條“糾纏不清”的蛇。此時,體型佔優的蛇正在活吞體型較小的對手。這條蛇後來被裝上無線傳輸器,並有了“漢尼拔”的外號。

  黃金眼鏡蛇其實見蛇就喫,甚至連死蛇都不放過。確實,許多蛇都會見機喫蛇,例如臭名昭著的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就把各種大蛇當作主要的食物來源。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認爲這些蛇只是捕食其他蛇類,並不會對同類下口。

  然而這次不同尋常的事件卻讓馬茲懷疑:蛇的同類相食也許不算稀奇?

  於是,他和同事們開始梳理科學文獻和當地報告,尋找南非六種眼鏡蛇中 “蛇喫蛇”的資料。他們發現,南非的六種眼鏡蛇中,其食物構成中有14%-43%是蛇。眼鏡蛇尤其愛喫鼓腹毒蛇(Bitis arietans);記錄在案的眼鏡蛇獵物中,這種非洲毒蛇佔了三成左右。

  更驚人的是,其中五種眼鏡蛇都會同類相食。根據馬茲的研究統計,在同類相食的觀察記錄中,有4%的案例是黃金眼鏡蛇。這一數據引人注意,因爲11年前的一項大型回顧研究發現,沒有證據表明黃金眼鏡蛇會喫同類。

  雄性之間的鬥爭

  研究者收集到的所有黃金眼鏡蛇相食事件,竟然都發生在雄性之間。這表明,同類相食可能是迫於爭奪資源或配偶。

  研究人員指出,“雄性鬥爭和同類相食之間的潛在聯繫很有意思。”誠然,由於數據集較小,無法推測雌性也會相食。他們至今未發現相關案例。

  蛇類專家表示,“我們可能會輕易作出假設,認爲蛇羣同類相食的影響不大。然而稀有事件有時也能帶來深遠的影響。蛇把競爭對手活吞了,是爲了確保自己的生存或交配。”

  爲什麼要研究蛇的同類相食?

  不過,“大蛇喫小蛇”這件事並不新鮮。某些大蛇可能會把路上偶遇,或是戰敗的小蛇當成食物。爬行動物學家凱特·傑克遜(Kate Jackson)指出,“如果你是一條修長纖細的蛇,能塞得進嘴裏的,只能是另一條修長纖細的蛇了。”

  傑克遜研究王蛇(Lampropeltis getula)的“蛇喫蛇”掠食機制,她表示,“大部分關於野生蛇類食物結構的知識,都基於田野指南中列出的獵物名單,而不是與時俱進的最新研究。”

  她還指出,由於眼鏡蛇對人類的影響,這項研究顯得尤爲重要。具有超強毒液的眼鏡蛇是非洲最毒的蛇類之一。但蛇毒的構成及種類,都可能因蛇的食物結構而異。因此,如果不同地區的毒蛇有着不同的食物結構,其毒液也可能不盡相同。而這意味着,在某些區域能夠救命的抗毒血清,在其他地區就不一定那麼有效了。

  這項研究表明,同類相食在構建蛇羣結構上可能發揮重要作用,它能決定某地蛇類的種類和種羣規模。在馬茲等人進行研究的地區,他們已經觀察到小規模的該現象。在這一地區,已知大型眼鏡蛇會掠奪織布鳥的大型巢羣。馬茲表示:“如果這些鳥巢吸引了大眼鏡蛇,那麼同樣前來的小眼鏡蛇就危險了。”

  *圖文源於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