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茶爲骨架,酸爲魂”——德昂酸茶

秋的涼意,伴隨着微風,輕柔地穿過三臺山的羣峯,在常年青翠的樹林間,點綴下些許金黃。

做完今年最後一季酸茶,楊臘三心裏十分寧靜。坐在老屋的房檐下,倒上一杯酸茶,他靜靜地凝望着遠方的山脊。手中的酸茶裏,有竹筍的清脆、山果的酸爽、綠茶的甘甜,那緩緩溢出的香味,縈繞房梁久久不散,讓人沉醉。

製作酸茶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楊臘三已經上了年紀,有些力不從心了,特別是山風拂過時,肩背更是感到陣陣痠痛。他披上外衣,來到火塘邊,打算暖暖身子。今天的德昂山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家各戶都通電通水,早就不需要火塘了。可傳承千年的習俗,還是讓楊臘三割捨不下。只要支起架子,點燃火焰,火塘就像從前一樣,慢慢地將溫暖傳遞到屋子的每個角落。

看着火焰在風中輕輕搖曳,楊臘三腦海裏浮現出許多往事小時候,爺爺也是這樣坐在火塘前,給自己講故事。那時候沒有電燈,連油燈都是奢侈品,對德昂人來說,火塘是最可靠的,無論何時都能帶來光明和溫暖。

爺爺講過很多德昂族的傳說,大多離不開茶。每天的生活、友人的來訪、新婚的歡愉……先人的足跡裏,滿滿的都是茶的印記。

德昂酸茶一年可做三季,春的希望,夏的繁茂,秋的豐實,都濃縮在了茶裏。

採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特別是炎炎夏日,炙熱的陽光讓皮膚如燃燒一般。這時,楊臘三就會躲到茶樹下,讓土地的涼意透過青色茶葉傳到身上。長輩們沒有這種待遇,他們還得繼續勞作。汗水滑過他們古銅色的肌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此時的楊臘三還不能完全體會勞作的意義,只迷戀着草地上的昆蟲、茶樹下的菌子、茶園邊的山果。在長輩們揮灑汗水的土地上,他收穫着童年的無憂與歡樂。

茶園邊有一棵古茶樹,也不知道多少歲了,因爲特別高大,採摘時必須搭梯子。長輩說,這是祖先留下的,所以每次採茶都特別小心,生怕壓壞了古茶樹。看着長輩小心翼翼的樣子,楊臘三感到一種特別的儀式感。

採茶只是酸茶製作的開始,之後還有複雜、冗長、辛苦的程序,沒有技藝和耐性的人是無法完成的。爺爺將採回的茶葉晾曬,先進行蒸烤。蒸烤的火候和時間是一門技術活,只有常年有經驗的製茶人才能把握。去掉水分後的茶葉需要揉搓,這時爺爺會讓楊臘三幫忙。楊臘三個頭小,爺爺還特意爲他做了一個高度合適的桌板,讓他一起揉茶。

揉好的茶,會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竹筒裏壓實,再掩埋到地窖裏,此時就需要耐心等待了。差不多兩個月後,茶纔會被取出。此時的茶已經充分發酵,有了酸茶特有的“酸”味。爺爺把酸茶放入石臼裏,用力地舂起來。那可是個力氣活,爺爺很快就汗流浹背了。舂過的酸茶需要再次揉成團,這是楊臘三最喜歡的製作過程,感覺就像和小夥伴在玩泥巴。團狀的酸茶需要再次晾曬,並在沒有完全失去水分時切割。直到這時,傳統的德昂酸茶纔算完成了。

製作酸茶辛苦又耗時,楊臘三一直不明白,爲什麼還要做呢?爺爺總是笑而不語。等楊臘三第一次做出自己的酸茶後,爺爺帶着他,背上酸茶,穿過山間崎嶇的小道,向壩子的集鎮趕去。那集鎮真遠啊!楊臘三稚嫩的雙腳磨出了血泡。3斤酸茶,一元五角錢,對於那個年代的孩子來說,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爺爺用賣酸茶的錢,換了油、鹽和毛巾。這時楊臘三才明白,家裏每年都要靠賣酸茶的錢維持生活。生平第一次,他從酸茶中品味到了生活的滋味。

搖曳的火光把楊臘三拉回現實,手中的酸茶依舊香氣襲人。現在的德昂山寨,高速公路早已在山腳延伸,不久還會有鐵路從這裏穿過。當年那個遙遠的集鎮,此時也不過十多分鐘的車程。酸茶似乎也不再那麼重要,德昂人有了更多的選擇,種玉米、種甘蔗、種更有價值的堅果,或者乾脆離開山鄉,到繁華的都市尋求新的生活方式。

如今,會做酸茶的人越來越少,楊臘三卻還在堅守。雖然一年也就做個百八十斤,但他在意的不是非遺傳承人的名氣,也不是四方遊客的仰慕。他想留住的,只是酸茶的老味道,還有茶裏凝固的記憶。

體排

聲 明:芒市旅遊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及其他公衆平臺、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轉載本平臺信息請註明“來源:‘芒市旅遊’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