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唯一中央網絡媒體

在中國,有一種購物叫做“趕集”!

趕集的樂趣在於“淘寶”

臨近春節,大集更加熱鬧了

也更有年味兒了

琳琅滿目的商品

熙熙攘攘的人羣

處處都透着喜慶

但熱鬧的背後

散裝“裸售”食品

“三無”食品

不確定的衛生環境

這些問題又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全裸銷售 任君伸手自取

“還是趕集有年味兒,而且東西也全,什麼都能買到。”宋大媽告訴《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雖然現在家門口就有兩家大超市,社區周邊生鮮店鋪也很多,但是到了年根,還是喜歡去趕集買年貨。
據宋大媽介紹,自己家附近沒有大集可趕,就會去更遠些的郊區趕集,有的時候路上就要花費兩三個小時,但還是很享受這個過程,因爲集上喫的、穿的、用的、玩的全都有,價格也比市區便宜不少,去了總有收穫。
對於這些地方將食品“裸露”出售的情況,宋大媽表示的確有過擔心,但因爲平時本就很少去,這些年也都是這麼買的,也就釋然了,而且遇到明顯髒亂的攤點肯定會繞路而行的。
記者針對這一情況也對農貿市場和大集進行了調查,發現鄉村大集商品大多琳琅滿目,從鍋碗瓢盆到生鮮果蔬,從福字對聯到乾貨炒貨無一不有,但集市的划行歸市和衛生情況卻難以保證。
社區邊上的大集
這些大集一般都有不少散裝食品和現場烹製食品出售,大多露天擺放,消費者徒手選取,遇到有購買意向的消費者,商家也會主動奉上食品試喫,而這些食品也不是專門的試喫品,而是實實在在的待售品。
而且,一些現場售賣的散裝食品和預包裝食品標註的信息更是“惜字如金”,有的甚至無任何生產廠家和生產日期等信息,可謂名副其實的“三無”產品。
記者走訪中還發現經常有消費者直接給孩子試喫的情況,當記者詢問是否擔心食品安全問題時,家長則表示的確存在對食材安全方面的擔心,但平時基本不會買這些東西喫,只有過節了才逛集買一點。
還有一些大集直接開在田間地頭,因爲是直接在土地上開攤設點,所以揚塵也就在所難免了,衛生情況也要更差一點。
野外的大集
而且郊區和鄉村的大集普遍存在一些無相關證照公示、食品“裸售 ”、售賣三無食品、生熟食品和非食品混雜擺放、垃圾未及時清理的情況,因爲地處郊區條件受限,加上人們已經形成固有的消費習慣,仍然不乏光顧者。
據記者收到的消費者反饋,目前農村大集存在的這些潛在問題,在全國範圍內都廣泛存在着,問題的背後現實需求和爲難的監管暫時還難以平衡。

表面熱鬧 背後卻藏隱患

趕集看似是一個很有年代感的話題,其實一般大集每週都會開放,只不過年根尤其熱鬧,很多年貨產品給市場增色不少,商戶和消費者也會比平時多很多。
不可否認,消費者可以趕大集買到不少物美價廉的商品,但也要警惕一些不合格食品在裏邊渾水摸魚。

圖片來自網絡

01

大集上的一些食品生產,經營者以家庭式的小作坊加工爲主,守法經營意識不強,相當一部分經營商戶無《食品經營許可證》,《健康證》和《營業執照》,違法違章經營。

02

設施簡陋,衛生狀況很差,不具備必要的生產,加工食品的條件。而且生產,加工的食品大多數爲散裝食品,如各種糕點,各類麪食,熟肉製品,豆製品等無相關部門的檢驗報告、質保期,食品質量很難保證。

03

一些不法商販將城區批發市場已經過期或者將要過期的食品低價銷售到農村市場。一些城區超市,食品經銷部被要求下架的劣質食品也或多或少轉移到農村銷售。

04

非法食品加工作坊由城市傳入農村,繼續生產假冒僞劣食品,坑害農村消費者。

歲末年初 食品安全勿小覷

趕集作爲一種民間風俗,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民間活動,其中的食品安全話題也不是最近纔出現的,只是隨着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食品安全也越發重視,才把這件以前看似平常的話題擺上了桌面。
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飲具和容器;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生產經營食品時,應當將手洗淨,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等。
法規第六十八條規定,食品經營者銷售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以及生產經營者名稱、地址、聯繫方式等內容。
這樣看來,集市中確實存在一些違法情況,但考慮到趕集也是人們的現實需求,一刀切不但對正規經營的商戶不公平,同時也打擊人們的過節熱情不是?
當然,如果消費者真的存在擔憂,最好還是到證照公示齊全、管理規範的正規超市和農貿市場採購年貨。
歲末年初,別給自己添堵,別給健康放假。

爲更多人的健康安全,請關注轉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