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60多歲的社區志願者盛秀珍正在姑蘇區雙塔街道杏秀社區現代花園巡邏,突然看到一名老人倒地,立即趕了過去。面對到底“要不要攙扶老人”的爭議,盛秀珍和及時趕來的保安王扣寶等人還是挺身而出,將老人扶起休息,並積極聯繫老人家屬,最終將此事妥善解決。大家的善舉贏得了點贊,但及時趕到的120急救人員表示,從醫學角度而言,倒地者是否應該及時攙扶,最好視具體情況而定。

鄰里爭論:有人擔憂做好事反被賴,也有人力挺善舉

“老人離我大約10米遠,她摔下去時頭撞到地,聽得到響聲。”盛秀珍介紹說,與此同時,門崗的保安王扣寶見到老人摔倒,也立即趕了過來。“開始不知老人摔得怎麼樣,不敢隨便動他,但後來車輛越來越多,出於安全考慮,我們小心地把她扶起來,讓她坐到靠椅上休息,” 王扣寶說,過了幾分鐘後,老人想站起來,大家都安撫她,讓她等待120急救人員,附近還有幾名居民也來幫了忙。

“當時周邊有好幾個居民,有人說,之前網上報道3個小孩扶老人後被要求付醫藥費的事情,提醒大家好事做不得,還是小心點好。也有人說,這個事你放心,我們會給你作證。”盛秀珍說,當時鄰居小方還拍了照片,力挺幫忙的居民,說她會留證據。

“其實我當時根本沒有考慮這些問題。老人摔倒了,就該扶一把嘛,”王扣寶等幾人將老人扶起後,詢問他住在哪裏,試着聯繫她的子女。但老人說不清地址和姓名,只表示自己可以回家,不過王扣寶和盛秀珍不放心。隨後,他們聯繫社區和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同時撥打打120和110求助。

急救車到場後,由於實在找不到老人的家屬信息而犯了難,有居民認出,老太經常在覓渡中學附近活動,於是大家馬上聯繫覓渡社區,幫助找尋老人家屬。湊巧的是,買菜回來的居民成春財認出了老人是他的舊鄉鄰,今年84歲。兒子姓沈,家住對面的裏河新村,成春財帶着民警找到了老人的兒子,最終將老人安頓好。

急救人員:扶起老人後被賴只是個案,但扶起摔倒老人有講究

老人摔倒了該不該扶?是否擔心做了好事反成“惡人”?在採訪中,多數居民表示,在有人作證的情況下才敢去扶,要是一個人碰到這樣的情況,“確實不敢”。到現場的120急救人員表示,扶助老人、幫助弱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扶起老人後被賴”只是個案,而且意外傷害得到及時救治能避免傷情惡化乃至死亡。不過,從醫學角度來說,老人摔倒後如何來扶,要講究科學的方法,不建議市民盲目去扶。

據介紹,如果老人摔倒後處於不清醒的狀態,儘量不要去碰他,直接打120,等待專業的醫護人員來處理;如果老人摔倒後腰部、頭部受傷,或者出現骨折的情況,哪怕他神志清醒,也不要輕易去移動他,因爲這樣很有可能會加重病情,造成二次損傷,應該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使用擔架支撐移動;如果老人神志清醒,且是輕微的碰傷,可以慢慢把他扶起來。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周曉青 通訊員 葉芸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