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A在一家企業做總經理,給我講了一件耐人尋味的事。

他前段時間面試了一個銷售,來自同業,能說會道,言表得體,業務精專。

小A對他頓生好感,一直聊到快午餐,意猶未盡,相約去科技園美食區,邊喫邊聊。

到樓下,小A說:“離美食區還有點距離,咱們要騎共享單車過去。”

那小夥一樂說:“我就是騎共享單車過來的。”邊說邊走向一輛上着私鎖的共享單車。

小A後來說,自己當時真心希望,那私鎖不是他上的,可當看到他熟練地打開後,心就涼涼了......

隨後,找了個藉口,將小夥打發走,也終結了面試。

我一聽這事兒,還略有詫異,問小A:

“至於嗎?這點小事兒,你告訴他以後注意不就行了?”

小A卻說:“都是成年人了,肯定知道上私鎖不對,還是堅持去做,只能說是他價值觀的問題......”

所以,最佳選擇就是,割席而坐,各奔東西。

根據一件小事,定義一個人的品行,是否太過武斷?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是根據我的人生經驗:

但凡一個人,愛佔小便宜,確實能很大程度折射出內在德行。

某財經作家,寫過一件事。

他臨危受命,空降到一家分公司。

面臨形形色色的員工,如何判斷優劣?

他的經驗就是通過一些小事,來度量員工的操行。

他本來很看重一個業務精英,後來通過細節,才發現自己走了眼。

原來,那員工特別愛佔小便宜。

比如,上洗手間,會把整卷的紙拿回家;

團建時,趁着大家暈圈,把剩下的酒,塞進包裏一兩瓶......

後來他特意追查,竟發現那銷售在外面有家代理公司,通過渠道價格優勢,狂喫公司差價......

他當機立斷,讓那銷售走人,也藉機在公司樹立新風,一年後業績名列全國前茅。

他說到:

一個人可以通過笑臉欺騙你,還可以通過談吐欺騙你,唯獨那些小動作欺騙不了你,因爲那是多年養成的,是下意識的。

我同意他這種說法,不記得在哪本書上看到,說是佔小便宜是可以上癮的,倒不是佔的便宜值多少錢,而是意識上佔有慾使然。

所以,有些人一見到可以佔便宜的地方,便欲罷不能,如不伸手,如萬蟻噬骨;一旦得逞,便如沐春風......

就像那位財經作家所說的那名員工,看似精打細算,處處逢迎,但最後不僅被公司開掉,在業內也名譽掃地,這賬,他終歸是沒算好......

一個愛佔便宜的人,在職場生涯發展上不僅難以躍遷,生活中也不受人待見。

某作家講過一個他室友的故事。

那室友,又摳門,又愛佔小便宜。一開始,他對室友還不錯,後來與室友徹底決裂。

原因是,一次他借室友的手機打了個電話,室友卻拉黑了臉,討要電話費,最後蹭了他頓飯,才就此作罷。

這種作風,也最終也讓寢室所有人與他形同路人。

網友小紅衫,也講過她們宿舍一個姑娘的故事。

那姑娘每天都要化妝,但是,自己卻從來不買化妝品,總是蹭別人的。

後來,大家把東西鎖起來,她還不明就裏,仍然找別人借......

更讓人喫驚的是,那姑娘還收集了別人用過的脣膏瓶,香水瓶等器物,轉手賣給那些製假販假的人。

後來,大家和她關係都漸漸淡了……

這世上,還真有這樣一種人,把別人的東西當成囊中之物,毫無違和感,一點不害臊。

我也屢屢中招,總有一些萍水相逢,算不上朋友的人,提出一些非分要求,讓我哭笑不得。

有人找我說:“你幫我的產品免費發篇推廣唄,反正你每天都要發,順便的事......”

還有人找我:“把你培訓的課件發給我,參考一下唄,反正都是現成的......”

我說:“你這是在爲難我......”

那哥們卻說:“你多寫寫不正好練練文筆嗎?”

這就是現實吧,很多人都老大不小了,卻始終不明白,社交的本質就是“施”與“受”的遊戲,你義無反顧地充當伸手黨,最後只剩下兩個朋友,左手和右手......

曾看過網絡上的一則報道。

有一個人,喜歡佔小便宜,時不時將公司裏的文具拿回家,還特自豪地說,咱們家娃以後上學,不用買文具了......

一次,他帶6歲的女兒去公司玩,女兒看到一同事桌上有張百元大鈔,快速揣進了兜裏。

發現後,他大怒:“你這娃,這麼小怎麼就會學偷東西了?”

誰知,女兒委屈而又堅決地說:“辦公室的東西難道不是可以隨便拿的嗎?”

中國有句俗話:“育兒如育已,當身體力行”。

你是佔了點小便宜,可是也順便扭曲了孩子的價值觀,將那顆幼小的心靈,活生生塞入一個逼仄的殼中,無論身體如何長大,ta的心靈卻只能與苟且共生。

早先拿去的,回頭還要加倍償付。正如那些愛佔便宜的人,很多時候也是在給未來的自己挖坑。

工作上能偷懶就偷懶,畢竟工資照發,這便宜幹嘛不佔?直到一天,辭退通知突然來襲;

身邊的朋友,能蒙一個算一個,朋友不就是來利用的嗎?直到一天,再也無人伸出援手;

公家的東西不拿白不拿,流動的雪花銀不要白不要,直到有一天,前途自毀。

來 源|公衆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

圖片來源|花瓣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