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情景劇《弟子規——入則孝》展示禮孝文化。

民樂與舞蹈《我和我的祖國》。

太極功夫扇表演《扇韻》。

古箏演奏《寒鴉戲水》。

“走,上社區書院去。”平日裏一有時間,廈門市梧村街道東坪社區64歲居民黃恩典,就會拉上好朋友,往社區書院跑,“和樂隊一起彈彈西洋樂,還能跳舞、打乒乓球,也能聽一下健康講座,有時候也參與志願服務,在社區書院,我們的生活過得很充實。”這不,11月24日,他和他的樂隊夥伴們還登上了舞臺,爲美國人凱瑟琳演唱的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伴奏。

黃恩典登上的這個舞臺,是廈門市思明區爲全區近百個社區書院的達人們專門搭建的。當日下午,沐浴着溫暖的太陽,“百院爭鳴新時代 同心共築中國夢”2018思明區社區書院特色項目展演在金榜書院旁的小廣場舉行,在此前特色項目評選中脫穎而出的15個特色品牌節目獲得了登臺展示的機會。

不僅有展現傳統國學文化的情景劇,也有融入閩南元素的歌舞,不僅有結合垃圾分類的古曲新唱,更有搖曳生姿的老年旗袍秀。從五六歲的娃娃到滿頭白髮的老人,一個個特色社區書院閃亮登場,一展風采。

看着各社區書院紛紛呈現的拿手絕活,黃恩典頻頻稱讚道,“這裏不僅可以學習交流、展示才藝,也能協商議事,參與社區事務,更可以找到精神的寄託,社區書院就像我們的第二個家。”

自2015年試點工作以來,思明區率先在廈門市探索社區書院完整的內容體系和管理體系,按照“標準化建設、規範化管理、常態化使用、內涵化培育”的思路,不斷提升社區書院品質,已建成97家社區書院,爲市民帶來超過3萬場次的課程活動。

爲進一步推進思明區社區書院建設發展,思明區啓動社區書院特色項目評選,共評出5個一等獎、10個二等獎、15個三等獎、17個優秀獎及3個最佳組織獎。24日的這場展演活動,從中精選出15個特色品牌節目,在舞臺上進行精彩呈現。

思明區委文明辦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特色項目評選和展演活動,吸引更多的居民走進社區書院,一起學習、參加文體活動,共同協商議事,提升精神文化修養和文明素質,讓社區書院成爲居民家門口的精神家園。

亮絕活

15個特色品牌節目同臺展演

“親所好 力爲具 親所惡 謹爲去 身有傷 貽親憂 ……”朗朗讀書聲響起,身着漢服的學生跟着“孔子”朗誦《弟子規——入則孝》,學習禮孝文化。從鴻山社區書院的國學講堂“穿越”到2500多年前孔子傳經講道的杏壇,國學情景劇《弟子規——入則孝》十分吸引眼球。

每週五晚上,在鴻山社區書院,30多名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一起在書院的國學劇團學習中華經典。指導老師張理國說:“在學習中,大家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這是新時代的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

現場展演的15個社區書院特色品牌節目讓觀衆大飽眼福,每個社區書院的拿手好戲,都讓觀衆從節目中真切觸摸到每個社區獨有的人文環境:戲曲情景劇《垃圾分類》,蓮花五村社區書院古戲新唱,創意宣導垃圾分類和樂於奉獻的理念;幽默詼諧的答嘴鼓《生命的藍天》,大同社區書院講述身邊廈門藍天救援隊的動人故事,傳遞滿滿正能量……

鉤鐮槍、木棍、長刀……孩子和大人同臺展示十八般武藝,表演起棍陣。何厝社區書院的宋江陣,讓大家在現場一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13歲的何語韜已經學了3年宋江陣,他說:“原本是爲了強身健體,瞭解到宋江陣的歷史文化後,我激勵自己堅持學下去。”帶隊指導老師石水加自豪地說,“現在學員有100多人,大家的學習熱情很高,我們將通過社區書院平臺傳承和保護好這項非遺。”

解讀

創新課程體系 居民按需“點單”

思明區因地制宜設置特色課程,呼應居民羣衆需求,居民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點單”,社區書院成了居民家門口的特色學習平臺,真正做到接地氣、聚人氣、幫民需、得民心。

四個常設講堂“老中青幼”全覆蓋、兩個流動講堂、一個特色講堂和若干社區羣衆性文化活動——思明區通過資源整合與功能分區,打造“4+2+1+X”模式,爲居民提供更有層次的學習空間。

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文明禮儀、家庭教育、環保、安全、科普、保健等多方面內容,思明區各個社區書院都提供了相應的課程體系。

沙坡尾公益學堂、閩南語童謠樂學班、國際學堂、“樂品、樂尋、樂動、樂憶”創益課程等,更多的特色學習平臺讓人眼前一亮。如今,思明區社區書院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居民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發展興趣愛好、一展能力特長,讓社區書院成爲更具吸引力的民心品牌。

廣參與

居民爲社區治理出謀劃策

“我們社區的外來流動人口偏多,社區書院愛心課堂的成立,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放學有了好去處,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在24日的活動中,介紹起西邊社區書院愛心課堂,“班主任”林美玲言語裏滿是感動。

她要感謝的人很多,“思明團區委熱情牽線,聯繫廈大學生爲外來娃輔導功課;社區共建單位捐贈課桌椅,給學生送禮物;社區黨員也當起兼職教師。”而每次上課,林美玲都是最早到、最晚走,盡心做好後勤保障。

對此,西邊社區黨委書記徐愛軍感慨道:“愛心課堂的成立,助推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接下來,我們將發揮更多共建單位和黨員的力量,繼續做大做強社區書院這一品牌特色項目。”

在24日的活動中,主辦方還特別設置了互動對話環節,社區書院的代表們走上舞臺,分享他們在參與過程中的收穫,每個項目背後,都有着不一樣的感動和故事。

“今年重陽節,我們又舉辦了愛心義賣,籌到的款項捐給了社區‘益朵花’基金,用於幫助社區困難老人。”來自前埔北社區辣媽幫幫團的故事分享令人感嘆。

每年的母親節和重陽節,辣媽幫幫團都會參與組織策劃愛心義賣,並帶着孩子參加。至今,已爲社區困難孤寡老人和未成年人募捐善款近萬元,慰問幫扶了幾十戶困難家庭。

從最初的3名辣媽發展到如今的100多人,作爲前埔北社區書院孵化的社會組織,辣媽幫幫團如今活躍在社區的各項活動中。

居民李新梅是辣媽幫幫團的負責人,她由衷地感慨,“感謝社區書院這一平臺,讓我們全職媽媽發揮所長,參與社區建設。社區還開展能力培訓課程,提高我們的協商自治能力,讓我們能更順暢地運作。”

解讀

打造議事空間 吸引居民參與

如何讓社區書院的課程和活動更具吸引力?在思明區看來,“要讓居民成爲參與社區治理的一分子,不僅爲他們提供知識,還培訓他們的協商自治能力。”這一理念伴隨着思明區社區書院的建設發展,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如今,各個社區書院的書院理事會相繼成立,成員是來自居民中各行各業的代表。他們鏈接各方資源,發揮所長,共同爲社區書院發展出謀劃策。

在建立社區書院理事會管理機制的同時,思明區探索完善市場化運作、合作共建管理等多方參與機制,運用社區能人工作坊、開放空間會議技術等方式,提升居民共商共議社區事務、溝通策劃組織能力,打造更有層次的議事空間。

協商議事實現自我治理,思明區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協商議事品牌。比如,嘉蓮街道社區書院“協商共治民主議事堂”、前埔北社區書院“參與式治理”、營平社區書院吳小漢工作室等。

值得一提的是,每到年底,各社區書院便陸續上演社區文化節、最美表彰活動,開展書院教師、學員、志願者評先評優和優秀作品展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管理內涵。

有成效

挖掘社區文化增強居民認同感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當美國人凱瑟琳用流利的中文唱起《月亮代表我的心》,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凱瑟琳是官任社區書院“生存漢語”語言班的學員。在廈門已生活八年的她說:“我很喜歡中國文化,平時也愛唱中文歌。”

爲讓外籍人士更好地融入社區,官任社區書院開設了“生存漢語”語言班,授課老師是社區主任助理、來自捷克的Zuzana。每個月,她還組織學員進行課外實踐體驗,把所學知識直觀地融入生活中。

“前陣子,剛剛組織大家去八市買菜,特別有意思。”凱瑟琳分享道。如今,中文流利的她也成了志願者老師,“我要繼續學習中國畫和書法,社區書院很棒,讓我認識了更多好朋友,有一種家的感覺。我愛廈門,我愛思明。”

行拜師禮、感恩家長、開筆啓蒙、硃砂點智,在鎮海社區書院,“成功啓蒙”儀式深受家長的肯定,目前已成功舉辦三屆。現場,社區黨委書記蘇江圳講述鄭成功與鎮海社區的淵源故事,“社區書院開展‘成功啓蒙’教育,正是通過挖掘社區文化,凝聚社區精神。”

鎮海社區居民唐秀蘭連續三屆到現場當志願者,她的兩個小孫女都參加過“成功啓蒙”儀式。“每次儀式,學校的老師也會參加,給孩子們上了人生中重要的一課。”唐秀蘭對這樣充滿社區文化的活動讚不絕口,通過活動讓小朋友從小了解鄭成功的事蹟,讓大人理解鄭成功文化的精神,社區居民都對社區有了更深的認同感。

解讀

開展多彩活動 培育共同精神

友鄰拉丁舞隊、陽臺山南音社、鎮海雙擁百姓藝術團等各具特色的社區書院羣衆性文藝隊伍不斷茁壯成長,閩南曲藝匯、鼓浪書聲、仙閣書畫社等特色項目深受居民喜愛……通過開展各類項目活動,思明區打造更多的“朋友圈”與熟人社區,培育社區共同精神,營造和諧和美社區。

通過社區書院,思明區不斷探索實踐,爲社區組織、志願隊伍、社區能人提供參與平臺,讓他們在參與社區事務管理和社區活動的同時,不斷培育志願服務、鄰里互助等共同精神。

社區書院發展欣欣向榮,社區居民安居樂業,齊心共築思明區的精神家園。2018年3月,嘉蓮街道社區書院、鼓浪嶼社區書院、前埔南社區書院、前埔北社區書院、大同社區書院、盈翠社區書院等6家社區書院獲評廈門市首批典範社區書院。

如今,集學習教育、文體活動、羣衆議事和組織孵化於一體的社區書院,已經深深融入了思明區居民的學習生活。

獲取更多資訊及精彩閱讀

請掃描下圖二維碼關注“公共文化空中大課堂”微信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