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紫禁城即将迎来600岁诞辰之际,故宫博物院携手10多位中国紫砂大师,耗时3年,刻苦攻关,9.16日,在北京终于再现了故宫院藏6款清乾隆年间的“宫廷紫砂壶”。“紫砂百家”带您来看这6把“盛世紫砂“”。

故宫博物院所藏紫砂器中,有一部分属于颇具特色的作品,系由清代宫廷出样在江苏宜兴专门制作而成,运至宫廷专供帝王使用,被称作“宫廷紫砂”,无论造型、泥质还是装饰,均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平。

此次推出的仿宫廷紫砂器,以清代宫廷紫砂器为母本,由陈国良、张正中、华健等10多位中国紫砂名匠共同研制,故宫博物院监制专家吕成龙、于富春共同指导。

从传世的宫廷紫砂器中挑选出6款,按照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的有关记载精心打造,每款壶上都镌刻有故宫博物院的“宫”字标、配有专属编号及监制证书。

故宫博物院监制专家于富春介绍,此次推出的仿宫廷紫砂器选材自黄龙山紫砂原矿,制作方法完全按照宫廷造办处的模式,采用古法全手工制作,再现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6款清代乾隆年间出自江苏宜兴窑的宫廷紫砂壶名品,

分别为:仿清乾隆宜兴窑紫砂泥绘松石图题御制诗圆壶、仿清乾隆宜兴窑紫砂泥绘品茗图题御制诗执壶、仿清乾隆宜兴窑紫砂描金题御制诗文盝顶方壶、仿清乾隆宜兴窑紫砂东坡式提梁壶、仿清宜兴窑朱泥瓜式壶、仿清乾隆宜兴窑紫砂金饰竹节壶。

此次仿宫廷紫砂壶的每一件作品均由宜兴紫砂大师亲手制作,整个项目耗时3年,由于用料珍稀、工序复杂、烧成难度大,仅限量制作100套(每套6款)。2019年完成其中60套的制作和发售,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之际,将完成另外40套的制作。

延伸阅读

宜兴窑紫砂描金山水方壶:壶方口,三弯流,蝉肩方体,下承四方折角包边足。紫色砂泥,通体金彩篆书装饰,腹一面绘金彩山水人物纹,另三面有金彩乾隆御题五言诗《雨中留余山居即景杂咏》节选:“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径 穿玲珑石,簷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来龙井边。”足内凸印“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壶的金彩御题诗文笔势古峭,布局适宜,古雅中见富丽,是御用紫砂茗壶的优秀代表作品。

宜兴窑紫砂御题诗松树山石图壶:壶扁圆形,小弯流,曲柄,圆盖微鼓有钮,圈足。砂泥呈紫红色,色调纯正,砂质细腻。壶腹一面刻松树山石图,另一面长方形开光内刻乾隆御题《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七言诗:“溪烟山雨相空蒙,生衣独做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句末钤篆书款“干”圆形印、篆书款“隆”方形印。

宜兴窑紫砂御题诗山水人物纹阔底壶 壶口微撇,粗颈,弯流,螭龙形长柄,硕腹,阔平底。圆盖,圆钮。偏黄色砂泥。腹两面各有一长方委角式开光。一面内刻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原诗见《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九),句末钤“干”(圆)、“隆”(方)篆书印章款。另一面堆绘山水人物图:密林深处细雨蒙蒙,一股清澈的山泉顺流而下,通向茅屋的小桥上一老翁举伞匆匆前行,屋中的老妇正倚窗向外张望,小侍童忙着煮茶迎接主人的归来。这种生活场景被宜兴的工匠们以细腻的泥浆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紫砂壶富于生机。

宜兴窑紫砂提梁壶:壶圆形,鼓腹,平底。高架三叉提梁相交于壶体上方,曲中有直,直中有弯,勾勒婉转,信手而成。圆盖凸起,以太湖石为钮。砂泥呈黄色,质地细润。此壶提梁的造型与壶身浑然一体,使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泼。

清乾隆宜兴窑竹节壶

宜兴窑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壶瓜棱形,曲柄,短弯流,瓜形盖,宝珠钮,圈足。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设色艳丽,富丽堂皇。圈足内为紫砂地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壶是先在宜兴烧内胎,进呈宫廷后由造办处再加工,工序为描金、彩画、书款。经如此过程,这件作品才算完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