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杭城21歲男生深夜躺牀上刷手機,突然心跳呼吸全沒了!ICU裏他含淚說了一句話)

“我們成功了,那個年輕人被我們救回來了!”電話那頭,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ICU王靈聰主任興奮得像考了滿分的學生。爲了從死神手中“搶”回一條年輕生命,王靈聰和同事們近8天都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21歲大學生半夜突發重疾

剛送到急診室心跳就停了

9月8日半夜11點多,21歲的大四學生阿華(化名)躺在宿舍牀上,刷着手機,準備入睡。正當睏意漸濃時,胸口彷彿然被一塊大石頭壓住了,一下子就讓他透不過氣來。在牀上大喘了幾口氣後,他掙扎着爬下了高低鋪,癱軟地靠在宿舍凳子上,臉色越來越差,口脣越來越紫。

“兄弟,你怎麼了”、“趕快叫120吧”……阿華室友被他的模樣嚇壞了。十多分鐘後,急救車趕到學校宿舍,室友和醫務人員一起把近180斤的阿華抬上了救護車。

儘管救護車上,醫生給阿華吸了氧,做了急救措施,但依舊無法控制突然加劇的病情。當救護車剛駛進醫院大門時,阿華突然失去了意識。120急救醫生一邊大聲呼喚着阿華,一邊推着擔架把阿華送進急診室。

急診室裏,喪失意識的阿華,接連遭遇了呼吸和心跳驟停。急診醫生心肺復甦胸外按壓按了十多分鐘,阿華的心跳和呼吸纔回來。

正當大家稍微鬆了一口氣,準備對阿華進行各項檢查查找病因時,他的心跳又停了。“心跳很不穩定,血壓也很低,評估了一下,生存率不到三成。”一邊是仍未查明的病情,一邊是心跳隨時可能再停的險境。急診醫生撥通了醫院ICU的值班電話:“我們科裏有個病人呼吸心跳全沒了,才21歲,需要你們一起搶救。”

凌晨兩點一通電話

十多名醫護人員緊急趕往醫院

ICU張志榮副主任立即趕到急診室。“反覆心跳呼吸驟停,必須得先穩住生命,先上ECMO(體外膜肺氧合,通俗說就是“人工心肺)吧。”張志榮副主任的建議是緊急調用ICU的ECMO設備。但用了ECMO是否真的有用,大家心裏都沒底。

凌晨2點,張志榮給早已下班的王靈聰主任打了一通電話,緊急溝通了病情。“別等了,直接上ECMO,快準備起來,我馬上趕回醫院。”

放下電話,王靈聰主任又給幾個ICU裏ECMO搶救小組的醫護人員打了電話,讓大家儘快趕快回醫院。“我們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的,只要有危重病人,一通電話就能把我們喊回醫院。”

顧不上洗漱換衣服,來不及跟家人說明情況,十餘名醫護人員或是開車,或是打的,從杭城四面八方的家裏趕回位於下沙的醫院。“凌晨高架上車很少,好幾個人都不小心超速了。”王靈聰主任說。

就這樣,半小時左右,十餘名醫護人員均趕到了ICU。預衝管路、置管、連接管路、開機……

很快,ECMO開始工作,阿華的各項生理指標漸漸趨於穩定。

病因還未查清,醫生們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護士緊盯阿華的呼吸心跳血壓等指標,醫生們就現有的化驗報告,結合病史,探討病因。初步判定爲肺栓塞,爲明確診斷,王靈聰主任以及醫護團隊,攜ECMO、轉運呼吸機等設備將阿華轉運至CT室,行CT肺動脈造影(CTPA)檢查。期間,爲了確保阿華的生命安全,數名醫生冒着輻射暴露風險陪在CT室內。檢查結果發現,阿華的肺動脈出現了大量血栓,堵塞了心臟流出道,導致心跳驟停。“確診了病情,我們懸着的心才稍微放下來了一點。”隨即,ICU醫生就對阿華進行了相應的抗凝治療。

王靈聰主任說,那一天,爲了查明病因和完善治療方案,好幾個醫護人員一天都沒喫飯。9月9日下午5點多,他發了條朋友圈,配了一張小蛋糕的圖,寫下:“爲了年輕的生命,我們凌晨兩點,從城市的各個角落,彙集在浙江省中醫院ICU病房……有點餓,充一下飢,一天在科室裏走了9909步……”

他們都是我的救命恩人

出院後一定要減肥

9月17日上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在ICU的獨立看護間裏見到了阿華。ECMO,呼吸機等維生設備已移除,阿華已經完全清醒。“他們都是我的救命恩人啊。”面對採訪,依舊虛弱的他,想了很久冒出了這樣一句話,眼淚早已在他的眼中打轉。

王靈聰主任說,阿華的肺栓塞可能是由於他長時間久坐和長期深居簡出的生活習慣引起的。一個月前,阿華腳腕扭傷,醫生建議他靜養一段時間。原本就不愛運動的他,彷彿找到了一個不出門的藉口,長時間待在寢室裏複習考研、玩遊戲,平時一日三餐也全靠室友帶。“久坐、不活動,血流速度就會放緩,血管中就容易出現血栓,血栓多了,一旦進入肺動脈就會引起肺栓塞。”王靈聰說,肺栓塞病情兇險,一旦發生,死亡率可高達80%。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王靈聰主任每天都會到阿華牀邊安慰他,陪他聊聊天,有時還會給阿華出幾道數學題。“這對他的康復都有好處。”王靈聰時不時地叮囑阿華,康復以後一定要多運動。“我出院後,要減肥。”阿華說,這是他出院後最想做的事。

ICU門外,阿華媽媽全天候地守着。“醫生們幫我撿回了個兒子,我真不知道怎麼感謝。”她說,阿華入院當天,她趕到醫院時,看到搶救時裏情況,她急得一度要絕望了。要不是醫生們如此迅速的判斷治療,後果真不敢想。“他們不僅負責,而且很會安慰人,最難熬的那幾天,幾乎每天都有醫生和護士來安慰我。”

吉國傑 本文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化成雨_NBJ1114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