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報道

五星級酒店管理不好一個口杯?

酒店行業的“底褲”被徹底撕開了。

近日,網名“花總”的網友在網上分享了一段“杯子的祕密”的視頻,視頻內容涉及14家五星級酒店,喜來登、寶格麗、王府半島、華爾道夫、四季酒店等國內外星級品牌酒店均存在衛生亂象的問題。

據瞭解,這些酒店入住一晚的房費高達數千元的客房,無一例外的是,服務員在清掃衛生時,基本都會用客人用過的毛巾擦拭杯具、馬桶、鏡面等。

據“花總”介紹,他是中國酒店住得最多的人,過去六年,他以酒店爲家,入住了147間五星級酒店及精品設計酒店,超過2000個房晚。

“花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曝光他們實屬無奈,住了六年酒店,直到第五年才發現這個祕密,無意中撞見清潔大姐正在用他剛擦過腳的浴巾在擦漱口杯。

針對“花總”所曝光的多家星級酒店使用髒抹布、髒浴巾以及髒海綿擦拭杯子、馬桶的問題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

11月15日晚間,文化和旅遊部公開表示,已對涉事酒店進行了排查,立即責成其所在的北京、上海、福建、江西、貴州等五省市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進行調查處理。

同時,文化和旅遊部要求,各級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要舉一反三,高度重視旅遊服務質量監管工作,引導企業誠信經營、規範經營、對嚴重影響旅遊服務質量的違法違規行爲,依法依規嚴肅處理,旅遊企業要強化市場主體和誠信主體意識,自覺提升旅遊服務質量,維護品牌價值。

亂象頻發

事實上,酒店杯具、牀單所存在的衛生問題早已不是“祕密”。2017年,一篇題爲《五星級酒店,你們爲什麼不換牀單》的文章刷爆網絡,該文章稱北京5家知名五星級酒店均發現衛生問題。

不僅五星級酒店存在衛生亂象,就連一些中小型酒店也查處了類似的衛生問題。2017年9月份,北京市監管部門對北京691家快捷酒店衛生情況進行了檢查,在檢查中,監測出了部分酒店棉織物未“一客一換”,並檢測出了大腸桿菌等超標。據報道,此次檢查中其中有46家酒店不達標,35家被罰款。

有從業人員曾對媒體表示,他們絕對不會用酒店裏的杯子喝水或刷牙,因爲他在五星級酒店工作時瞭解到,酒店並不會對漱口杯進行消毒,而是清水沖洗一下,然後清潔人員會拿客房毛巾擦杯子、馬桶和洗手檯,只要看上去房間乾淨就行。

近日,北京某高校教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前不久,他到山西太原開會,在入住當地政府部門的培訓機構的酒店後發現,客房裏的洗漱杯子非常髒,燒水壺裏面存了好多污垢,還有一股方便麪的味道,馬桶圈上還有好多污垢。

“客房裏的衛生不達標,就連餐廳的衛生也不容樂觀”。該教師告訴記者,第二天早上,他在餐廳就餐時,不經意間,看到對面兩位客人喫剩下的豆沙包被服務員再次拿到餐盤中,隨後,該豆沙包被另外一位客人拿走喫掉了。

經常出差的王華(化名)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前兩天,他去蘇州出差,在一家特別高檔的酒店入住後,中午他在房間休息,服務員在打掃衛生時,看到服務員在用他用過的洗臉巾在擦拭刷牙杯。其實,像這種事情,他也見得多了,所以也不感到意外,對於衛生不合格的問題,他只要出差都會自帶杯子和消毒溼巾。

華南智慧創新研究院院長曾海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爲,酒店衛生不合格的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也折射出酒店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規範。

曾海偉表示,無論是經濟學型酒店還是五星級酒店,盈利直接來源於加盟商和業主方,爲了獲取最大的利潤,一些酒店野蠻地發展連鎖店,而大部分的加盟商並不具備專業的酒店運營能力,即使獲得了品牌輸出,也很難保證高質量的後期執行。如果遇到客人投訴,道個歉就了事,也導致了一系列的負面問題頻發。

監管缺位

酒店行業中所存在的亂象問題,並非沒有依據和辦法。例如,監管層就曾發佈了強制性的GB9663-1996《旅店業衛生標準》,後來又專門針對酒店的食品衛生又發佈了《關於酒店食品衛生的管理規定》以及針對客房口杯發佈了《旅業客房杯具洗消操作規程》。

另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表述,提供給顧客使用的用品用具中,可以反覆使用的用品用具應當一客一換,按照有關衛生標準和要求清洗、消毒和保潔。

然而,酒店標準的利劍懸於頭頂,卻依然擋不住現實生活中酒店的違規操作。

有文章認爲,酒店所存在的問題並不是首次曝光,此次涉及多家知名酒店管理集團,再次給五星級酒店乃至整個服務行業敲響警鐘。而職業素養缺失的背後,是酒店培訓、管理、監督環節的諸多漏洞,改善衛生狀況,顯然不能只寄望於服務員個人自律。

業內人士坦言,很多酒店爲了節約成本,比如300套房間,至少應該有600套甚至900套口杯來循環,但是酒店300個房間就用300套口杯,而且只能由客房保潔人員來清洗,這是酒店本身設置不合理造成的。應該統一交到消毒間,請專業人士進行消毒,每天從洗杯間領用。

有網民認爲,除了酒店行業自身的監管之外,相關政府部門也應更加重視事前監管工作,對照相關等法律法規,衛生監督部門需要更多開展定期檢查及不定期抽查等工作。同時,也應探索引入公衆監督、第三方監督,並進一步加大對於違規違法酒店的公開曝光力度。

也有觀點認爲,對於酒店的亂象,缺乏的不是標準,而是行動,如何讓整個酒店行業管理標準落到實處,似乎一直是一個難點和痛點。而酒店信誓旦旦地要加強管理,但只要監管人員不在,服務員就會讓衛生程序變成一紙空文。同理,只要媒體沒曝光,監督沒到位,酒店的所謂嚴格管理就會變成一根鬆緊帶。究竟拿什麼切實有效的辦法讓行業標準落到實處,需要大招實招。否則,一次曝光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管理粗放、監督失責、懲處不力的問題不解決,下一次骯髒的口杯暴露在公衆面前,也只會是一個時間問題。

“不光酒店內部需要加強管理,政府監管部門也要從三方面加強監管。”曾海偉說,首先,監管部門要對所轄區域的酒店加大管理、並承擔主體責任,一旦出問題,相關責任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其次,加大處罰力度,如果處罰額度較低,那麼也會造成違規成本低,起不到規範的作用;最後,需要建立一個信任機制,用戶在網站可以查詢酒店的徵信問題,以此推動酒店行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產經新聞

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