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這麼兩部書,這兩部書是唐代作品,書的背後是兩位偉大帝王。

這兩本書在今天鮮爲人知,但是在當時卻改變了社會尤其是頂層人員結構,引起一場劇烈的社會變革。

這兩本書就是唐太宗時代的《氏族志》和武則天主導的《姓氏錄》。

中國古代自兩漢到隋唐,足足七八百年的歷史上,豪強地主名門望族即所謂的“士族”地主是掌握國家命脈的階層。

東漢立國就是憑藉豪強地主,漢末羣雄並起最後被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馬氏篡奪天下,從此中國徹底步入了世家大族統治的時代。

整個南北朝和隋唐時代可以說就是一部士族門閥的權力演變歷史。

東晉在江南立國就要仰仗王謝等大家族的支持,北方如隴西李氏、弘農楊氏等士族代表更是呼風喚雨,任何政權任何統治者在他們面前都是“矮三分”。

士族控制着國家政治和經濟命脈,庶族地主沒有地位,平民百姓更是他們的附庸,毫無權力可言。

這種局面是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從劉裕到陳霸先到隋煬帝再到唐太宗,他們都對士族門閥採取嚴厲殘酷的打擊。

但是這些人要麼身死之後遭到反撲國家滅亡,要麼自己就被士族門閥造反當場坑死(比如隋煬帝)。

李世民針對門閥貴族掌握社會巨大資源和話語權的現象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就包括編纂《氏族志》。

當時士族門閥依靠兩樣東西維繫他們的地位,一樣是土地莊園,一樣就是族譜,族譜是他們姻親相連休慼與共的關鍵。

李世民命人修《氏族志》重新排列了全國的家族地位,以李唐皇室爲尊,以外戚次之,山東門閥地位嚴重下挫。

之後唐高宗和武則天時代又編寫了《姓氏錄》,這一次唐高宗和武則天做的更加徹底。如果說《氏族志》還打算調和士族門閥的關係,有所妥協,那麼《姓氏錄》則是直接“打臉”。

《姓氏錄》中錄入了武氏家族的族譜將其地位拔高,將五品以上軍功人員列入,將舊的沒有官職的士族刪去,大量的庶族地主進入了官方族譜錄,曾經那些顯赫數百年的名門望族因爲沒有官職而被羞辱。

這導致當時的士族門閥集團全體譁然,認爲這是對自己出身的極大侮辱,甚至有人拒絕被編入《姓氏錄》。

李世民和武則天一生都在和門閥貴族作鬥爭,但是他倆最終都沒有成功,李世民妥協了,武則天失敗了。

《氏族志》和《姓氏錄》沒能徹底改變士族門閥的聯姻風潮,他們依舊控制着國家命脈。

兩漢以來的豪強地主門閥大族,曹操殺不絕,諸葛亮殺不絕,劉裕殺不絕,楊廣殺不絕,李世民殺不絕,武則天殺不絕。

連唐代的科舉考試也被士族門閥控制,成爲他們私相授受的門徑。

最後還是黃巢起義,燒了士族門閥的田宅毀掉了他們的族譜,影響中國歷史數百年的士族門閥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