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伊萬諾維奇·蘇里柯夫(1848—1916年),俄國曆史畫巨匠,他的歷史畫卷是19世紀後期俄羅斯藝術中的光輝一頁。蘇里柯夫出生於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市的一個哥薩克家庭,在故鄉度過少年時代,他從小就聽長輩講過許多關於自己祖先哥薩克勇敢、尚武和善戰的故事,他對歷史發生了極大的興趣。1868年蘇里柯夫20歲時從西伯利亞乘着雪橇來到彼得堡報考美術學院,直到1870年才考取,師從於契斯嘉柯夫學習繪畫。畢業後在彼得堡從事美術創作,39歲時移居莫斯科。1881年參加巡迴展覽畫派。蘇里柯夫曾赴西歐藝術之邦意大利考察學習,還多次深入到頓河、伏爾加河體驗生活。他對彼得大帝非凡經歷和俄國曆史有濃厚的興趣,這使他最終完成了表現彼得大帝歷史的三部曲。它們是《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女貴族莫洛卓娃》和《緬希柯夫在別留佐夫鎮》。在蘇里柯夫的作品中充滿了民主主義精神和對農奴制度、貴族國家和教會的憎惡。實質上是表現沙俄舊生活方式與之相伴的舊觀念的崩潰。蘇里柯夫對俄國發生的歷史悲劇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所塑造的歷史人物有一種莊嚴而動人的美。蘇里柯夫在自己的歷史畫幅中總設法描繪特有的俄羅斯景色:莫斯科秋天的清晨,大雪覆蓋的隆冬,嚴寒的西伯利亞,藉以表現對祖國自然的深情。他是當時俄國畫壇上對歷史的主題有深刻理解,並用繪畫語言揭示出來的大畫家。他和列賓的藝術成就標誌着俄國19世紀繪畫的巔峯。

名作賞析

《 攻陷雪城》

蘇里科夫出生於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1876年畢業於聖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並且取得一級藝術家稱號。成名作大局部取材於歷史事情,表現人民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是一位理想主義畫家,描畫的都是事先俄羅斯的生活,他同情上層人民的處境,對統治者有惡感,但他的觀念支持彼得大帝的變革。他的繪畫作風十分嚴謹,爲了尋覓心目中的模特,不惜滿街遨遊,找到後不斷糾纏人家,直到容許爲他做模特爲止。《女貴族莫洛卓娃》中右下角的乞丐就是用這種辦法找的模特。他的代表作《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和《緬希科夫在別廖佐夫》以龐大的局面,生動地描寫了衆多的人物抽象,借歷史事情影射沙皇對人民羣衆反抗的理想,取得藝術界的高度評價。他的次要作品《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和《女貴族莫洛卓娃》都是流顯露同情支持變革的人。發起叛亂支持變革的近衛軍兵士被彼得大帝處死,堅持不變革用兩隻手指畫十字祈禱的女貴族被彼得大帝放逐西伯利亞,畫面都是一種陰霾的色彩。巡迴展覽畫派因而吸收他爲正式會員。其後的作品如《攻陷雪城》、《葉爾馬降服西伯利亞》、《蘇沃洛夫越過阿爾卑斯山》等,都表現了人民和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和歷史人物的喜劇命運。爲了創作《斯捷潘·拉辛》這位1667年農民起義首領,他屢次深化頓河、伏爾加河哥薩克聚居區體驗生活,標明瞭他對創作的嚴肅態度。暮年因觀念分歧分開巡迴展覽畫派。重要作品還有《女貴族莫洛卓娃》、《公主拜訪女修道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暴動》等。

《 近衛軍臨刑的早晨》

《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取材於17世紀俄國曆史上的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1698年,正當彼得大帝出國訪問時,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保守貴族率領近衛軍,挾持了彼得大帝的姐姐索非亞公主發動兵變,意圖扼殺彼得大帝實施的資本主義改革。聞訊而歸的彼得大帝藉助外國勢力經過殘酷的鬥爭鎮壓了這次兵變,並在紅場上絞殺了100餘名叛變者。題材已註定的悲劇氛圍在蘇里科夫的筆下得到了完美的再現;或許,即使是在當年的現場,其悲愴無言的情緒也超不過此畫中的了。

從1879年到1881年,畫家花了3年時間才完成此畫。在這漫長的時間裏,與其說畫家在尋找表達的最佳方式,不如說畫家在沉澱情感,畫家的天分以及時間,最終將一個富有煙火氣的情節轉化爲一幅籠罩着無邊的悲劇感的畫面。

畫面上,清晨冷冽的薄霧裏,克里姆林宮的高牆和華西里伯拉仁諾大教堂、修道院的穹頂森然挺立。前景左側,帶銬的近衛軍們簇塞一片,有的憤然逼視着右側騎在馬上的彼得大帝,有的低垂了腦袋默默地與送別的親人相擁;畫面中段,行刑人挾制了近衛軍官准備送上絞刑架;右側,表情森嚴的彼得大帝昂首馬上,身邊團聚着以緬希科夫爲首的支持者。在一種近乎絕然的靜默中,兩羣持不同信念的人對峙着,彷彿他們之間的戰鬥還在繼續,勝者沒有爲王的大喜,敗軍也沒有爲寇的悔過,他們個人的尊嚴和剋制着的情感靜默中宣泄着、交流着、對峙着,由此形成看不見卻可強烈感受到的畫面張力。畫家無意評說歷史的功過,他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更多的是其中的悲劇意味打動着他。出身低層的近衛軍們如螳臂當車般試圖改變歷史巨輪的方向,最終爲着封建貴族的利益被引向犧牲;他們的犧牲雖毫無意義,可他們不屈不悔的個性卻令人尊敬。

蘇里科夫創作的歷史畫題材多取自彼得大帝時代的重大事件。在繪製宏大的歷史事件過程中,他的繪畫表達着他對人的觀察。他從不單純地描寫一個事件,他更着意的是事件之中的各種人的各種情感以及情感之間的互動關係。在人物衆多的《近衛軍臨刑的早晨》中,顯然主角不是某一兩個具體的人,而是由左側怒視彼得大帝的褐發軍官所代表的不屈和堅毅,以及右側眼睜睜地看着悲劇發生在眼前的彼得大帝的沉默和剋制。當時間沖刷去一切行爲的動機和結果時,如同畫面所做到的,一切只剩下互相關聯着的各種情感和情感印象。與人們持認的某個思想觀點相比,可能人的情感比真理更永久。

蘇里科夫繪製了彼得大帝三部曲——《近衛軍臨刑的早晨》、《緬希科夫在貝列佐夫鎮》、《女貴族莫洛佐娃》。他們共同的特徵就是表現了人在歷史機遇中的悲劇性命運和不屈的情感走向。蘇里科夫憑藉着對事件的精到述說和對情感關係的準確把握成爲偉大的歷史畫畫家。而他第一幅歷史畫《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就確定下這一點。當年列賓一看過此畫就在給著名藝術評論家斯塔索夫的信中說:“蘇里科夫的畫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應當給他的畫放一個最好的位置。每個人都認爲,這幅畫是我們展覽會的驕傲。”

蘇里科夫由此成爲巡迴畫派的重要成員。在這個1870年成立、追求再現真實的社會生活的繪畫隊伍中,雖然蘇里科夫也有一定程度的革命民族主義思想,但他的藝術理想並不完全與之合拍。在他身上,更多的是由哥薩克血統決定的民族主義而非由社會理想決定的民族主義;他描繪歷史事件,卻拒絕做出絕對的判斷,他無意改造現實生活。這些使得他後來脫離了巡迴畫派。而富有民族性和人性的作品已足以證明他的出色。因而1916年3月19日蘇里科夫逝世於莫斯科後,蘇聯人民爲了永遠紀念他,把莫斯科美術學院改名爲蘇里柯夫美術學院,並在他家鄉建立了一座蘇里柯夫紀念館和紀念碑。

《緬希科夫在別留佐夫鎮》

這幅畫是瓦西里·伊凡諾維奇·蘇里科夫1881年至1883年創作的,描繪了彼得一世的重臣緬希科夫被彼得二世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別廖佐夫後的情景。一座簡陋的木屋成爲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的生活終點。畫面上緬希科夫和他的孩子們坐在桌旁,除了小女兒在讀書外,其餘人都在沉思。身軀強壯,神色嚴峻的緬希科夫緊握拳頭,彷彿在回憶當年的歲月,思考自己的命運和彼得改革的前途。靜態的畫面突出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畫家從緬希科夫的失勢中揭示了民族和時代的悲劇。

蘇里柯夫自己曾說過,我認爲沒有人民,沒有羣衆的歷史話動家是不存在的,我們必須把他們拖到十字街頭。當我們看這幅只有四個人的畫時,我們恍如身臨其境而忘記了面前是一幅畫。我們好象真的貝到了爲困答和憂鬱所折磨着的放逐者們,好象感受到西伯利亞的嚴寒而顫慄,所以很容易使人想象到畫中人的心境,沉浸在令人神往的退想之中,並且在想象個落淚。這幅畫的感人之處在於形象的內在精神吸引呂衆,畫家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緬希柯身居偏促、昏暗的小屋中,側面端坐在低矮的椅子上,稍爲後仰的身子,從驕傲、自尊的神情轉而陷入深深的思慮之中。他的姿態、手勢,特別是面部表情透現出排遣不開的思想、強烈的反抗性和不屈服的精神氣質

緬希柯夫是彼得大帝的寵臣,也是彼得大帝實施改革的謀劃者和執行人。他出生卑賤,但才智過人。彼得執政後委他以重任,升至元帥,輔助彼得立國治業,功勳卓著。彼得大帝過世後他將年幼的彼得二世接回家中撫養,並將自己長女許配於他。不料,在安娜女皇和德國使臣陰謀策劃下,俄國政局發生變化,緬希柯夫一家被流放西伯利亞。途中妻子過世,他最終居住在別留佐夫小鎮自建的小木屋中,與兒女們共同生活。

畫家所描繪的正是緬希柯夫一家團聚在低矮寒冷的小木屋內的情景。緬希柯夫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聽二女兒讀着聖經,兒子顯得無聊而擺弄燭淚。大女兒多病偎依着父親身旁。其實誰也沒有聽聖經,都沉浸在各自的思緒之中。作者重點突出塑造緬希柯夫的形象,他側身端坐,側面頭像在單純的背景映襯下猶如浮雕一般顯得凝重,他那曾掌握過俄國大權的手擺在膝上,依然那般有力,權威勢不減當年。緊鎖的眉頭,又隱含着他內心的極度的不平靜,這是一位英雄的悲劇。這幅畫的色調壓抑、沉悶,幾件昔日宮中擺飾,使這狹小的空間,顯出一絲昔日榮耀的光輝。

自打年輕時起,緬希科夫便一直忠心耿耿地輔佐彼得大帝鞏固政權、開拓疆土,是彼得大帝打造新俄羅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所以,無論在彼得大帝時代,還是在彼得大帝第二位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時代,他都是無出其右的重臣。雖然這兩位皇帝也知道他經常把國庫和私產混同在一起,相當貪財,但念其功勞巨大,都寬厚地不予計較,於是他的權勢更是如日中天。

待到彼得大帝的孫子,也就是那位被彼得大帝處死的皇太子阿列克謝之子小彼得(彼得二世)剛11歲繼位時,緬希科夫就運用手中的權勢,把他接回自己家中撫養。他這麼做有兩個目的:一是控制年幼的沙皇,把權力緊緊地抓在手裏;二是讓小沙皇與自己的女兒親近,並強迫他們訂親。

但在鞏固個人權力的鬥爭中,緬希科夫沒有得到禁衛軍的支持,更未能消除敵視他的老貴族們對彼得二世的影響。在後來的女皇安娜和德國使臣的陰謀策劃下,老貴族多爾戈魯基教唆彼得二世從緬希科夫的府中逃了出來,並馬上讓人把緬希科夫抓了起來,還充公了這位大公爵、大元帥的全部家業,逼迫他們全家流放到寒冷、遙遠的西伯利亞荒原終其殘生。

緬希科夫的失勢並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慘遭遇,它反映了彼得大帝去世後老貴族們對改革的反撲。俄羅斯偉大的歷史畫家蘇里柯夫正是看清了緬希科夫悲劇後面深層次的原因,才着筆把這位曠世英雄定格在低矮簡陋的木屋裏,意欲引起觀者們的思索。《緬希柯夫在別留佐夫鎮》一畫與蘇里柯夫其他的歷史畫不同,它以表面的靜態讓人驚奇。此畫展現的是緬希科夫一家初到貝列佐夫鎮是怎麼打發日子的。此時,緬希柯夫的妻子已在流放的路途中死去,在這間流放點的木屋外還有沙皇軍警在監視。緬希科夫同他的一子二女們在這間矮得幾乎直不起身的小屋裏枯坐着,昏暗小屋那扇結上厚厚冰霜的小窗,透着西伯利亞可怕的嚴寒和淒涼。公爵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唯有身上的舊時衣着和末褪盡的氣質還流露着這一家人不凡的來歷。破天荒的災難對撤銷了與彼得二世婚約的長女打擊最明顯,她相當纖弱,緊裹着黑貂皮大衣依偎着父親,蒼白的臉還是那樣嫵媚,眼神十分憂傷。據悉,長女的形象由畫家病弱的妻子在去世前作模特,畫家對長女的創作傾注了異乎尋常的感情。次女善良單純,她大約以爲讀聖經可以使家人擺脫苦境,徑自輕聲讀下去。坐在公爵左側是他唯一的兒子,一位聰明英俊、涉世未深的貴族青年。他無從面對這未嘗試過的逆境,只能下意識地擺弄剩下半截蠟燭的燭臺。畫家蘇里科夫以非凡的創作技藝,將充滿傳奇色彩的緬希科夫真實的呈獻給觀衆,可以看到他具有深情和人性的一面。神色憔悴、滿臉鬍子碴的緬希科夫蒼老了許多。打擊來得太突然,太兇狠。雖然從他的坐姿還能看出昔日曾擁有權勢和威嚴的痕跡,但是完全沒有了從前那種過人的剛毅和自信。此刻的他凝目沉思,內心被巨大的痛苦煎熬着,眼睛露着焦慮和恐懼,思緒中充滿了不幸的遭遇和不祥的預感。當一切在頃刻喪失貽盡,妻子已在流放途中去世,還伴隨身邊,孤苦無助的孩子將來會如何?同時他也在思慮老貴族們復辟後勾結外國的佞臣們會給俄羅斯帶來怎樣的命運。雖然,英雄能造時世,但我們眼前的這位英雄已垂垂老矣,不能再造時世了!在到達流放他的一年多後,緬希科夫懷着對孩子們深深的內疚及無限眷戀,含恨去去。終年56歲。

哥薩克人蘇里柯夫在繪畫史上被譽爲“天才的俄國曆史畫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重要的歷史畫,以繪製人物衆多的大場面及動態場景爲擅長,如《禁衛軍臨刑的早晨》。然而,在不朽畫作《緬希科夫在貝列佐夫鎮》中,蘇里柯夫卻調動了構圖和形象的表面靜態,來闡述畫中人物內心動態的藝術處理,顯現出畫家塑造人物鮮明形象的另一天才手法。

在歷史畫方面,巡迴派畫家中建樹最多的是瓦·伊·蘇里科夫。他是1869 年從邊遠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來彼得堡上美術學院的。1875 年畢業後,致力於從俄羅斯過去的歷史中發掘題材,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油畫。在對俄羅斯生活的細緻觀察中,他看到了沙皇政權所進行的改革的正面和反面,並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驚人的藝術感染力表現了這種矛盾。 1878年,蘇里科夫開始了繪製巨幅歷史畫《近衛軍臨刑的早晨》的緊張工作。這幅完成於1881年的作品描繪的是彼得一世活動中最富於悲劇性的情節,即1698年平息近衛軍暴亂後對他們行刑前的最後時刻。在堅定,自信的彼得及其周圍的外國人和貴族面前,站着臨刑的,然而仍舊堅強和英勇的近衛軍。這幅高度現實主義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俄國曆史發展的矛盾衝突和俄羅斯民族的性格

蘇里科夫反映改革與傳統的衝突這一題材的名作還有《女貴族莫洛佐娃》。這幅1884 年動筆,1887 年完成的油畫,反映的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依洛維奇時代俄羅斯教會分裂的主題。尼康的宗教改革所引起的教會分裂體現了俄羅斯在轉向西方過程中所遇到的來自內部的抵抗。蘇里科夫畫中的莫洛佐娃是個真實的人物,她是顯赫的波雅爾,又是舊禮儀派的忠實信徒,曾向舊禮儀派領袖阿瓦庫姆提供物質幫助,1671年根據沙皇的命令被逮捕,最後死於被幽禁的修道院中。蘇里科夫所描繪的是這位女貴族被押解通過莫斯科大街的情景。畫面上的莫洛佐娃纖巧動人,她的面部既因爲激動而顯得很美,又由於狂熱的目光和苦修造成的癟陷和灰白而顯得可怕。畫家通過這樣一個歷經苦難但仍堅信自己是在爲俄羅斯鬥爭的人物形象,再一次出色地表現了俄羅斯民族精神和俄羅斯歷史發展中的悲劇。蘇里科夫的其他傳世佳作有《葉爾馬克征服西伯利亞》、《蘇沃洛夫越過阿爾卑斯山》等。

女貴族莫洛卓娃 》

女貴族莫洛卓娃是沙皇的親屬,她年少時守寡,擁有農奴八千人。她是當時的狂熱的“分離派”舊教徒,因爲激烈地反對沙皇的宗教改革,被沙皇阿歷克塞•米哈依洛維奇親自下令逮捕,並流放到遠離莫斯科的帕洛夫斯克,關在地牢裏,後因飢寒交迫死去。由於莫洛卓娃篤信舊教,疏財仗義,救濟貧民,還爲殘疾人和獄犯縫製衣服,施捨乞丐,因此深得民衆愛戴,素有普濟衆生的美譽。而維護舊教又使沙皇不安,因此被捕流放。畫家選擇押解莫洛卓娃赴流放地途經莫斯科街道情景。這是一幅場面宏大、人物衆多的歷史畫面。畫面由莫洛卓娃乘坐的雪橇向縱深飛馳而過,畫面自然分成兩個部分:右半大部是一羣舊教的信徒,曾獲得過莫洛卓娃施捨的流民乞丐,他們趕來送行。其中有人掩面悲哀哭泣,尤其在近景處特別典型地描繪了兩位虔誠的追隨者,一個老嫗和一位乞丐。他們心目中的莫洛卓娃無比崇高神聖。那個乞丐舉兩個手指與莫洛卓娃對應(新教用三指劃十字,舊教用兩指,這手勢表明堅持舊教習俗決心)。

人羣中個個顯得悲哀,他們中有貴族有平民,都身着民族特色服裝,都是舊教的捍衛者。而畫面左上角方描繪了一組新興資產者和擁護新教的人物,他們,喜笑顏開。畫中主體形象是莫洛卓娃,這位近於瘋狂的貴族女子,由於長期的苦苦修行,使得她面頰清瘦,臉色蒼白。但她神情傲慢,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信仰。在她那被黑衣包裹的身體和微露的面孔上,嵌着兩隻放射出復仇光芒的眼睛,仍然顯示出清教徒那迷人的魅力。畫家爲了使雪橇在畫中飛奔而過,就在雪橇邊畫一男孩,他的飛跑姿態立刻使雪橇飛馳起來。這幅畫表現出蘇里柯夫偉大的歷史畫家氣質。畫中幾乎找不出概念化的人物形象,也沒有兩個人是相同的表情。好奇的、害怕的、惋惜的、嘲笑的、譏諷的、關懷的、驚恐的和看熱鬧的等等,畫中人各盡其態。這幅畫的人物塑造的成功遠遠超過畫中莫洛卓娃本身,他們都具有典型的普遍意義。

作品欣賞

關注俄羅斯旅遊與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分享俄羅斯精彩文化藝術與風情。

微信訂閱號:els-68

俄羅斯旅遊與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有四大板塊:

1爲個人和團體提供藝術考察,繪畫寫生與採風,個人和團體的展覽策劃等服務。

2 爲個人,家庭或團體提供量身定做的深度旅遊服務。

3 爲個人和企業提供商務談判翻譯和隨身翻譯,其他各類翻譯。

4 銷售和收藏俄羅斯風情油畫,版畫,工藝品等。

我們的聯繫方式:

微信賬號:(18219911900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國內電話:18219911900

俄羅斯電話:+7981800688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