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位PUA“王者”闡述了自己曾經經歷戀愛不順,沒有女孩喜歡自己,然後通過PUA,他能夠交往越來越多女性,並對其進行控制: 故意製造矛盾,放大女生的缺點與過失,使其產生深深的負罪感,讓她覺得,是自己親手毀掉曾經擁有的美好的一切的。按照這樣的操作方式,無論是否真的具有“魅力”,或者是不是能夠掌握PUA所號稱的那一套被人類進化學、心理學包裝起來的交往手則,也一定能比普通人攀談上更多的異性。

(原標題:爲什麼PUA這麼“成功”)

阿莫

PUA,全稱Pick Up Artist,又名“搭訕達人”,起源於美國。 一開始,這個詞指的是通過訓練,幫助某些不善言辭和缺乏社交技巧的男生提高與異性打交道的能力的方法,如穿衣技巧、談話技巧等等。

在如今的中國,這個詞已經隨着網絡發言、新聞報道中的不少“現身說法”,發展成了一個神話般的學說,似乎能夠熟練掌握PUA技巧就可以讓女性言聽計從,從騙財騙色到精神控制甚至誘導自殺都是小菜一碟。

同時,一種類似“PUA”的學說也正在女性中盛行,許多感情博主正在向女性們灌輸如何用怎樣的穿着、打扮、言行舉止討好男性,掌握男性的心理,從而把他們“套牢”。 江湖上流傳着“翟欣欣事件”這樣的傳說——那些身着“好嫁風”,看上去清純可愛的女孩實際上是瞄準財產的感情騙子,令不少自詡爲“老實人”的男性聞之色變。

這種兩性之間的勾心鬥角正越來越被認定是接近無所不能且無惡不作的。 網絡和媒體上頻頻出現女性如何辨別和應對PUA的文章與討論,而一些男性則發明了查找女性是否出現在色情影片中的app防止被騙。 一時間,婚戀變得宛若一場戰爭,算計與防範則成爲了討論男女交往不可避免的話題。


一場“成功學”騙局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爲之瘋狂的產業。 信徒們認爲,學習PUA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一生。

據小紅帽公益發起人孔維維統計,目前全國PUA學員已達600多萬人。 對於獲得婚戀/性對象,人們本來就有着強烈的需求: 用性資 源的多少 來證明自己是否成功,對愛情的渴望,社會對單身者的壓力……

但他們轉向PUA的原因,卻不能單純地歸結於邪惡或者愚昧,被“收割”的學員們也並不完全都是完全沒有任何性資源或者文化教育水平較差的底層,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社會大衆中的一員。

一切都發生在這個彷彿所有事物都能被納入商品化進而量化的時代,人們既需要婚戀對象來證明自己的社會角色,又被愛情的不確定性和沒有標準困擾不堪。 無論是PUA的發明者還是狂熱的信徒們,都渴求一套更確切更直白的標準。

而PUA所有學說的核心,正呼應了多數人羣的焦慮,它既具有現代消費和物化特徵,又堅持着從古至今“顛撲不破”的兩性真理——男人貪色,女人愛錢。 在這裏,外貌、家庭、工作、收入、婚戀史……一切都可以量化、操作和包裝,一切舞臺都是銷售物品的櫥窗。

PUA教授人們包裝自己成爲“優質配偶”,最終獲得婚戀對象以及其附帶的性資源、婚姻、金錢資源等等,從而成爲了巨大的成功學敘事的一部分。 因此,這個瘋狂發展的產業和常見的傳銷、微商培訓等非常類似,極具欺騙性,目標都是用一整套完善理論和結構完美地把握住那些渴求成功又想走捷徑的人。 而這些信徒們成爲了最深受PUA其害,被牟利者實施情感操控的對象。

“我最快的記錄是36秒搭訕,2小時接吻,6小時上牀。 ”

“我睡過400個女孩,還同時跟17個女生交往。 ”

“她就是你的寵物,會完全聽你的話! ”

這些“豐功偉績”是PUA導師完成偶像塑造的重要內容。 讓學員們對這套理論產生信任的第一步就是用豐富的故事包裝自己成功的形象。 這些故事都充滿瘋狂、誇張的色彩。 例如一些導師會聲稱自己一天與三個女性發生關係是很常見的的或者當導師必須要經過“百人斬”——即和100名女性發生關係。

其實,這些“戰績”往往經不起詳細推敲: 同時跟17個女孩交往每天要花多長時間? 怎麼定義“交往”? 騙錢是依靠什麼手段,只是通過自己的魅力還是有別的金融騙局手段? 這些故事越是誇張,越是難以令人信服。

PUA導師們也明白光說是不夠的,一般他們都會讓學員們“眼見爲實”。 比較常見的是用小視頻展示自己和異性約會甚至發生關係的過程。 除此以外,導師們還會親自給學員示範如何大街上攔截相貌優秀的異性搭訕要聯繫方式或者發出邀約,如何在約會的時候不經意地和女性發生肢體接觸,並迅速消除陌生感和對方防備心等等。

對於很多從未有過異性交往經歷或者在交往上屢屢受挫的學員來說,這些導師一下子就做到了他們前所未見,幾乎認爲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他們對導師以及這套學說建立了信任感。

然而,這些“證據”實際上具有很大水份: 許多小視頻都是直接在網上下載剪輯編輯或者僱傭羣演拍攝的,成本很低。 這種模糊的偷拍視頻,只要開一間房,讓一個演員通過化妝換裝改變形象,就能夠一天產生數十條。 而那些街上/酒吧裏的搭訕,多數時候也是僱傭演員進行配合。 但由於身臨其境感受到震撼,再加上私密的關係很難一一進行考證,學員們往往選擇相信導師,並且對導師怎麼做到如此“成就”感到好奇。

建立起信任和好奇之後,導師們往往會“謙虛”地表明自己的起點不高,自己今天的一切都是學說帶來的,就可以乘勢開始教學“心態鑄成術”、“瘋狂榨取”、“寵物養成術”、“一夜連推”等等光從名字上看就非常瘋狂的學說。 這些學說雖然噱頭十足,但核心思想多數是一些非常基本的日常交往指導。

無論是國外經典的PUA教材還是國內演繹出來的本土版,細究它們的內容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都是不需要專門接受教學也能明白的常識。 例如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多展示自己的優勢,要多認識異性並選中合適的目標,進行“廣撒網重點捕撈”,一旦發現對方無意就要迅速地轉換目標等等。

而且,很多的PUA培訓班中都會對學員有着“打卡”要求,如一定時間內要拿到多少個異性的聯繫方式,每天要和多少個異性聊天等等。 就這樣,學員們每天都花費大量時間,儘可能多地搭訕異性,用單刀直入的方式和對方調情,一旦發現沒有可能就立馬換下一個。

按照這樣的操作方式,無論是否真的具有“魅力”,或者是不是能夠掌握PUA所號稱的那一套被人類進化學、心理學包裝起來的交往手則,也一定能比普通人攀談上更多的異性。

一方面,這樣的事實令他們對導師和學說進一步信服,另一方面,導師還用這樣的方式對他們進行了更深層的掌控: 疲於打卡讓學員們無暇他顧,不能深入思考和發現疑點,且如果學員質疑PUA學說在自己身上沒有效果,導師就可以怪罪到學員“沒有完成足夠的指標”,“打卡不積極”或者“完成指標的方式不對”上。

PUA學說用這種指標化的“成功”替代了真正婚戀的可能性——儘可能多的聊天就是成功嗎? “推倒”就是成功嗎? 結婚了就是成功嗎? 如果耗費了大量的金錢後獲得了和異性的一次約會,這樣的約會能證明自己的“魅力”嗎? 更何況,這些“成功”的背後也有大量弄虛作假的成分存在:

有學員爲了虛榮或者完成任務而造假,有些人則是徹頭徹尾的騙子——很多所謂的PUA培訓班或者情感諮詢公司都類似傳銷組織的形態,只要達到一定的指標就可以升級,升級後就有當導師拉人頭返利的資格。

瘋狂的產業呈現出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事實,那就是希望用PUA操縱別人的信徒們,反而越陷越深地成爲了被操縱的對象。

近幾年,不少PUA公司大發橫財,相關新聞報道中常出現“幾千元買資料,一萬元報名一對一指導,幾萬元深度培訓”的昂貴課程。 甚至有媒體採訪到爲了繼續學PUA問家裏索要20萬元交學費,以自殺來威脅家人的學員。 大衆皆嘆其荒謬,但對於他們來說,這種高消費也是整個PUA成功學敘事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PUA的培訓課程中,有一套常見的模式,就是高階級的消費: 導師把一堆學員領到高檔的酒店、餐廳、郵輪上,購買最貴的服務/商品並輪流拍照,試穿奢侈品或者購買山寨奢侈品,從而“包裝自己”。

這些消費不僅爲PUA產業提供了大量收入,也給學員們帶來了對於“成功”的期盼和幻想。 那一刻,他們穿着昂貴的西服舉起酒杯志得意滿地自拍併發送朋友圈,暢想着因此投懷送抱的漂亮女孩,便有了自己已經站在人生頂峯的錯覺。


情感“戰場”中的商機

而對於大多數公衆來說,這些PUA培訓課程的內容可謂是非常愚蠢且荒誕的。 以一些網上流傳的PUA教材資料爲例,它們有的教授男性首先要“爲自己設定人設,如‘帝王人設’, 把自己的姓改成複姓。 如歐陽,慕容,南宮”,有的教授男性在約會中“演出一些故事,用來吸引女性,例如講述自己在紐約的時候,曾抱着心愛的女人在市中心逛街; 爲自己的女人和一羣人打架; 曾在荷蘭一段時間沒錢喝酒,每天喝客人剩下來的酒,十幾種酒混合在一起喝,你肯定想不到那是什麼味道,味道好極了,而且濃度很高,很容易醉……”或者是通過 “談話態度忽冷忽熱,令女生捉摸不透來吸引女性,如誇讚女生‘你的皮膚好白’,對方開心時再說‘可惜臉上有斑’,對方傷心時再說‘但是我喜歡這樣淳樸不靠化妝掩飾的你’……”

對於以上這些拙劣又浮誇的泡妞招生,網友常見的評論是:

“但凡女生都不會中招…… ”

“打扮和朋友圈包裝都很假,這麼油膩土氣有人會信? ”

“聊天手段太低級,根本不可能找到對象”

這些培訓課程和PUA指南上教授的套路如此低幼、愚蠢,那麼,爲什麼談起PUA,又總出現一些非常可怕的新聞,令人聞風色變甚至加劇了性別對立? 其實,這和“PUA”一詞的濫用與誇大相關。

在親密關係(不僅限於戀人之間的親密關係,還包括親人、朋友之間)中,情感控制和虐待一直是早已存在的社會現象,也長期被社會大衆和心理學等社會科學界關注並提出相關學說,如“煤氣燈”操縱法(gaslighting)等。

然而,在近幾年的情感虐待/情感控制相關新聞和討論中,爲了吸引眼球或者簡明扼要地說明觀點,PUA學說總是被引用。 如去年末,北大女生包麗自殺,疑似受到其男友的精神虐待與控制的案件引發全民關注。

事件被報道出來不久後,一些網絡媒體人就開始傳播和“科普”這正是PUA。 百度指數檢索引擎顯示,在近幾年,PUA一度比較沉寂,是在包麗事件發酵後一下子獲得巨大關注。

實際上,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包麗的男友學習或者接觸過PUA,他們的這種情感模式也並不是誕生於PUA出現之後,更沒有證據表明他對女友完全沒有感情,而是像很多PUA信徒那樣出於獲得性資源的目的去接觸包麗。 但是,成千上萬關於PUA的報道和討論還是傾巢而出。

和該事件一樣,很多本來和PUA完全無關的事件,也被許多網友關聯進來,用這種學說加以闡釋。 當然,用“PUA”這簡單的三個字母來概括複雜的情感控制和壓迫爲表達和傳播帶來了便捷。 但是客觀上,它渲染了一種恐怖色彩,且神化了這種學說的能力。

在此之後,許多媒體進一步誇大了PUA的“無所不能”。 比較出名的有騰訊自制節目《和陌生人說話》,在視頻中,PUA上癮者林晨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在學習PUA的三年裏,他騙了400多個女孩: “如果戀愛是場遊戲,那我要玩到最強王者。 ”

這位PUA“王者”闡述了自己曾經經歷戀愛不順,沒有女孩喜歡自己,然後通過PUA,他能夠交往越來越多女性,並對其進行控制: 故意製造矛盾,放大女生的缺點與過失,使其產生深深的負罪感,讓她覺得,是自己親手毀掉曾經擁有的美好的一切的。 與此同時,強化對女生的精神控制,讓她越發地離不開自己。 在進入長期關係後,週期性的天堂地獄輪迴,時而給予適當的情感安慰,時而又製造矛盾摧毀女生自尊,最後,女生差點自殺。

這些內容聽起來都很離奇且令人可怕,但這位被採訪人戴着口罩,根本看不到他的樣貌,聲音也經過處理,他說的一切更是無法考證,因爲其跨越時間長度大,且包含非常多個人隱私。 就算他沒有撒謊,也很難判斷這個“差點自殺”的女友到底是不是因爲和他的關係產生了輕生的慾望。

這正是PUA“神教”的狡猾之處: 身處曖昧模糊的私人空間。 普通人哪怕對其誇張的數據和故事充滿質疑,也不可能深究考證。 姑且不論“同時和數十人進行交往”或者“有幾百個女友”等說法中的數字是否靠譜,這些故事都充滿了模糊性——對於那些吹噓自己泡妞成功的人,到底什麼算“泡到”? 搭訕成功? 聊過天? 約過會? 如果女性只是享受了一次簡單的飯局或者約會,就算是他們的戰利品嗎? 在被訪者信誓旦旦的表達和媒體吹捧下,與PUA培訓班的學員們一樣,大衆輕而易舉地買單了這些獵奇的神話。

事實上,凡是出來大肆宣傳PUA厲害或者可怕之處的,多半是匿名人士,幾乎沒有真名實姓的人物,他們提供的說辭也都非常可疑。 況且,就算能夠成爲“大師”,能夠成功掌握許多異性,也未必就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美國PUA的重要人物謎男(Mystery)。 他自詡爲泡妞達人,創立的謎男方法把從認識到發生關係分解爲“吸引、舒適感和誘惑”,被許多人奉爲圭臬,一再推崇。 不過,這位大師不僅沒有就此一帆風順,而是住進了精神病院。

儘管如此,在充滿無數矛盾和漏洞的情況下,PUA神話依舊不斷流傳。 因爲無論人們對這一套物化、控制、心機滿滿的理論奉若神明或是棄如敝履,都無法忽視感情中廣泛存在的雙方博弈。 正如包麗事件引發出來的廣泛討論一樣,無數人用各種事例證明自己早已深深捲入婚戀“戰場”之中,他們渴望自己能夠佔據上風,或者至少不要失敗得那麼慘烈。 在這樣一觸即發的焦慮氛圍中,有人嗅到了商機。

目前,除了面向男性的PUA課程蓬勃發展之外,面向女性的“釣男攻略”課程也有萌芽之勢。 例如PUA專家“飄渺”曾在網絡上撰文《教你弄死一個男人》,裏面披露通過種種操作就可以完全掌握一個男性。

在女性PUA課程中,有“模範學員”聲稱自己學習PUA之後僅僅一個月時間,就騙取了29萬元。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同樣以“成功掌握男性”爲目的但更符合女性社會狀況和自我認知,也流傳得更爲廣泛的所謂“婚戀情感理論”在大行其道,鼓吹女性應該怎樣包裝自己和行事才能保障自己抓住最優秀的男人的心,讓自己永遠不被拋棄。

類似Ayawawa這樣的“情感大師”就是靠販賣情感理論和相關產品爲生——除了教育之外還有心理諮詢和昂貴的美妝保健品等等,簡直是PUA產業鏈的翻版。 2018年,其名下美容產品因虛假宣傳和指涉傳銷被查處,但時至今日,依舊有無數人前赴後繼地花錢聆聽教誨。

如此奇景,就發生在我們這個已然被消費主義和商品化侵蝕的社會: 一切“看條件”的婚戀觀都坦然地被世界接納了。 婚戀越是自由和開放,反而似乎越能夠最大限度地抹殺愛情,許多男男女女都心懷警惕而又沒有耐性地在巨大的“市場”中明暗深淺地試探着對方,以至於“行騙”和“反行騙”成爲了當下最熱門的生意與話題。

林啓輝 本文來源:澎湃思想市場 責任編輯:林啓輝_NB1306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