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發現,海洋哺乳動物、斑鬣狗和很多食肉動物的一種基因都沒有生效,這種基因負責編碼感知糖分的味覺感受器。也就是說,許多食肉動物在演化的過程中,喪失了喫出甜味的能力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很多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有能夠察覺出食物鹹、酸、甜、苦和鮮味的味覺感受器。但是此前的一些研究顯示,一些動物缺乏特定的味覺感受器。像家貓、老虎和獵豹這樣的貓科動物會選擇白水,而不偏愛糖水,這是因爲它們體內一個名爲 Tas1r2 的基因發生了相同的變異,導致甜味感受器失效。

  圖片來源:pixabay

  爲了瞭解其他食肉動物是否也缺少甜味感受器,美國Monell化學感官中心的蓋理·比徹姆和研究團隊收集了12種食肉目動物的DNA,這其中包括斑鬣狗、一種和貓相似的馬達加斯加動物馬島長尾狸貓、一種名叫條紋林狸的麝貓和其他幾種海洋哺乳動物。

  其中,有7個物種負責編碼甜味感受器的基因拷貝遭到損壞,但是它們的具體的變異位置又各不相同。比如,海狗和海獅的 Tas1r2 基因上有很多相同的變異,而斑海豹雖然也喪失了品嚐甜味的能力,但它的基因變異是不同的。研究涉及的陸地哺乳動物的 Tas1r2 基因變異則各不相同。

  各物種的突變不相同,意味着食肉動物喪失感知糖分的能力是相互獨立的過程,這也是趨同進化的例子之一。植物是飲食中糖分的主要來源,因此,主要進食肉或魚的動物,沒有糖分感受器也能生存是講的通的。

  肉食動物喪失的味覺還不止甜味一種,比徹姆和研究團隊發現,一些食肉動物還失去了品味出其他味道的能力,寬吻海豚和海獅缺乏可以感知鮮味的味覺感受器,而海豚似乎還丟掉了可以感知苦味化合物的味覺感受器。比徹姆覺得,味覺可能並沒有在動物的飲食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海獅和海豚幾乎沒有味蕾,它們一般是直接把食物吞進肚子裏的。

  不過,感覺不到甜味不等於這些動物就不喫甜的東西。斑馬是獅子的獵物,其肌肉中有長鏈糖,因此斑馬肉是有甜味的。

  排版:小石頭

  題圖來源:pixabay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