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隱龍

如果說將棋與鹿丸、第四次忍界大戰之間尚屬於暗喻,那在“不死二人組”飛段與角都身上,將棋則成了明喻。

飛段、角都;飛車丸、角行鬼;火影忍者與東京暗鴉背後共同的祕密

將棋棋子以子力的強弱分爲大駒與小駒,大駒只有兩種,便是飛車與角行。飛車可縱橫走任意格數,相當於中國象棋中的車或國際象棋中的城堡;角行顧名思義可以斜方向走任意格數,相當於國際象棋中的主教。將棋棋子的行動範圍普遍受限,如金將、銀將等只能每次只能移動一格、香車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步兵更只能向前走一格——在此情況下,飛車與角行的行動優勢便更爲明顯,與小駒相比足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

飛段、角都;飛車丸、角行鬼;火影忍者與東京暗鴉背後共同的祕密

由此更能看出名字取自於飛車、角行的飛段、角都的實力與特殊地位。相似的設定還出現在字野耕平的輕小說《東京暗鴉》中:夜光式神中的雙璧便是角行鬼與飛車丸,其有着濃濃陰陽道色彩的名稱設定相比於《火影忍者》顯得更爲直白。

飛段、角都;飛車丸、角行鬼;火影忍者與東京暗鴉背後共同的祕密

飛段擁有不死之身,角都擁有五個心臟,兩人因此幾近永生。當然,在將棋的規則中除了王將/玉將之外均有着“逝者不死”的屬性,永生反倒是正常了。將棋這一設定在象棋家族中顯得另類——日本將棋離不開兩大源流,而無論是西南方的泰國象棋還是西方的中國象棋,都並不存在持駒的規則,這一規則無疑是日本人的發明創造。針對於這一變化,木村義德九段甚至著有《手中棋子的使用之謎》作出了專業論述。

飛段、角都;飛車丸、角行鬼;火影忍者與東京暗鴉背後共同的祕密

相比於其它象棋種類,將棋棋子爲平型(平面刻字),敵我顏色一致而以五角形的尖頭所指方面區分進攻方面。有學者認爲是持駒的規則推動了象棋由立型(立體雕刻)向平型的轉變,而木村德義則認爲是象棋形制的改變衍生出了持駒的規則。而在衆多研究者眼中,持駒這一與衆不同的規則又不可避免地與日本人的民國性格相聯繫,甚至被解讀爲“唯強是從”——這卻未免有些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無論孰是孰非,將棋的確曾因其持駒規則而在二戰結束後爲盟軍高層所不喜而陷入被廢風波。對此,日本名棋手升田幸三的辯護如下:

飛段、角都;飛車丸、角行鬼;火影忍者與東京暗鴉背後共同的祕密

“國際象棋把喫掉的子不用纔是真正地在虐待和殺害俘虜。在這點上,將棋對俘虜則是既沒有殺害也沒有虐待,而是使棋子永生並尊重其各自的能力,量才錄用,使其各得其所,各盡所能。而且,由敵變友之後,依然是把金將做金將、飛車當飛車來用,這不是真正的民主主義嗎?”

飛段、角都;飛車丸、角行鬼;火影忍者與東京暗鴉背後共同的祕密

棋盤上的是是非非本不適合以政治相類比,不過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中國象棋也好,國際象棋也罷,從中局到殘局總是棋子越來越少,棋盤越來越“寂寞”;而將棋則不然,因爲有了持駒的規則,雙方子力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愈加活躍,這其中的跌宕起伏顯然爲諸象棋之冠了。

飛段、角都;飛車丸、角行鬼;火影忍者與東京暗鴉背後共同的祕密

作爲日本人的漫畫作品,岸本齊史在其創作過程中自然而然引入了諸多傳統文化的細節,將棋也只是這些細節中驚豔的一枚碎片。如果思維再發散一些,會發現飛段的通過“咒術·死司憑血”而進入詛咒狀態的過程與象棋中的升變規則亦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中國象棋中,兵與卒“過河”之後可以橫向移動;國際象棋中,兵到底線之後可以升變成除王之外的其它子力;日本將棋的升級則更爲複雜且各有專稱,如飛車升級爲龍王,角行升級爲龍馬等。不過,飛段這個將棋中最強子力之一的化身,最終敗在了愛玩將棋的鹿丸手中,那也正是“再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精明的獵人”的黑色幽默吧。

飛段、角都;飛車丸、角行鬼;火影忍者與東京暗鴉背後共同的祕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