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9日電 日前,中交路建承建的重慶萬州長江公路三橋主橋順利合龍,爲大橋通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悉,作爲萬州中心城區兩岸之間便捷的交通要道,萬州長江三橋連接龍寶片區和江南新區,橋樑主線總長約2.12公里,爲雙塔混合梁斜拉橋,北岸主塔高208.2米,主跨730米,是三峽庫區內最大跨徑的斜拉橋。

由於萬州“兩山夾一江”的特殊地勢,萬州長江三橋兩岸交通疏解空間狹小,因此在橋型設計上首次採用了“主跨兩側雙索麪、錨跨中央(單)索麪”的非對稱拉索佈置形式,既滿足了結構受力的要求,又解決了兩岸立交佈置的難題,是國內斜拉橋建設領域的又一創新成果。

民生工程“應運而生”

江邊洗濯,曾是三峽一帶延續上千年的歷史記憶,杜甫曾有“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之句。萬州是三峽庫區腹地,隨着三峽工程的完工,萬州出現了滄桑鉅變。三峽蓄水,120米、145米、156米再到最後的175米,浩淼的江水猶如時間的黑洞吞沒了江邊人習以爲常的標識物,也催生出了江南新區。

儘管江南新區與主城區隔江相望,距離不足1公里。但就算在交通順暢之時,駕車仍需半小時以上,再加上道窄車多,使得交通形勢日趨嚴峻。同時隨着當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主幹道車流量逐年增加,本已嚴峻的交通形勢日益加劇。爲緩解巨大的交通壓力,萬州三橋應運而生。

創新驅動“步步爲營”

萬州長江三橋地處城市繁華地段,既是交通樞紐,又是景觀地標。大橋跨越車水馬龍的北濱大道和船舶航運頻繁的長江主航道,交通組織管理干擾大,加之橋樑結構設計獨特、地質環境特殊、施工工藝複雜,給項目建設帶來了諸多挑戰。

面對巨大壓力,中交路建項目團隊穩紮穩打、步步爲營,組織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綜合採用了“深基坑基岩無爆破快速施工技術”“主塔夜間施工視覺警示識別系統”“超深回填區大孔隙率地層樁基施工技術”“索塔區環向預應力平行鋼絲鐓頭錨成套施工技術”“可移動式墩身施工防護平臺” “斜拉索錨固區預應力平行鋼絲高精度定位技術”“上塔柱內箱異形模板設計”等先進技術,既充分滿足了安全環保防護的高要求,又保證了工程質量的高標準,主橋233根基樁均爲Ⅰ類樁;索塔區環向預應力平行鋼絲下料長度偏差精確控制在了1.5毫米以內;墩頭直徑精度偏差控制在0.1毫米以內;索導管安裝精度偏差控制在了5毫米以內。

全力推行“無縫鏈接式”管理

爲確保大橋安全質量第一,中交路建項目團隊立足管理實際,創新思路,全力推行“無縫鏈接式”管理,定時、定崗、定責任,做到哪裏有施工點,哪裏就有安全質量管理,不留縫隙,不留盲點。項目團隊多次被業主授予“安全一等獎”“優秀項目經理部”“年度安全管理先進單位”等殊榮。

萬州長江三橋建成後,將萬州機場、達萬鐵路及長江水運連爲一體,成爲連接主城區和江南新區最便捷的過江橋樑,發揮城市快速、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功能,成爲萬州城區名副其實的黃金通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