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幾個小貼士讓你告別論文截稿前的地獄般生活。

論文提交截止日期前的最後幾周、幾天乃至幾小時有多恐怖,想必大部分PhD學生都曾經歷過,無論他們學的人文社科還是自然科學。

插圖改編自jossdim/Getty

硬盤驅動無響應導致文檔保存失敗;軟件選擇不當,把圖表和參考資料弄得一團亂;睡眠不足,導致統籌錯誤頻頻發生;格式問題;嚴重的思路枯竭;隨着壓力而來的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事實上,能夠按時提交PhD畢業論文的只是少數。

爲了幫大家找到應對方法,《自然》期刊採訪了多位相關人士,他們或曾經歷過截止日前的“地獄”生活,或曾幫助他人度過這段煎熬的日子

提前計劃

去年八月,Mark Bennett正在大學打印店外面焦急地等着他們9點開門,手裏緊緊攥着他的U盤。前一天晚上,Bennett在打印店網站上下單打印3份論文,並收到了確認郵件告訴他何時可以取論文,但問題在於網站並未要求他上傳論文,Bennett意識到肯定出了什麼問題。當時已經太晚了沒辦法打電話給打印店,而離交論文的日子卻沒幾天了。

2008年,Bennett開始在英國格拉摩根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是18世紀的旅行文學及其與通俗小說的關係。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研究經費、結婚、導師工作調動至謝菲爾德大學、開始全職工作等等,Bennett直到2018年8月底才完成他的論文。遲交論文,即便只遲一天,都可能拿不到學位。Bennett說:“我當時非常害怕,覺得自己爲了畢業可能得向評委會提出申訴,理由可能跟‘狗把我的作業喫掉了’一樣,這可不是一個準博士畢業生該說的。”

遲交一天就可能拿不到學位 | 圖蟲創意

“幾乎每個畢業生都遇到過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特別是在後期論文提交階段。”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訓練主任Inger Mewburn說,“在給博士候選人提供輔導的15年裏,我從來沒聽人說過‘一切順利’。”

打印店一開門,Bennett就走了進去,心裏不停地腹誹自己爲什麼把這麼簡單的事情拖到最後一分鐘,甚至可能導致自己PhD讀了10年都沒法畢業。

檢查文件的工作人員告訴Bennett,他的論文無法打印,因爲文檔是word格式而非PDF格式。他們試圖用免費軟件進行格式轉換卻沒有成功,Bennett更緊張了。好在後來另一個工作人員提到word軟件自帶格式轉換功能。“每個人都很自然地想在論文上奮鬥到最後一分鐘,他們常常忘了打印裝訂這個步驟也需要時間。”Bennett說,他現在在FindAUniversity公司工作,該公司運營着多個網站,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讀研機會。“提前計劃,在截止時間前完成所有步驟非常必要。”

數據多點備份

很少有人會想回到用打字機寫博士論文的時代,但是以數字形式存儲數據和文本並非毫無風險。對於這一點,物理學家Leonor Sierra比大多數人更深有體會。2006年,她正在在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碳納米管中的量子傳輸,就在她完成了大部分研究內容的時候,實驗室的多臺電腦因爲感染病毒而被暫時隔離停止使用了,她的電腦也在其中。隔離大概持續了2周,假如換個場景這或許只是一場小小的麻煩,但由於實驗室負責人調動、實驗室製造設備停用數月等原因,她的進度本就落後於計劃了。

次年初,當用來備份數據的移動硬盤突然壞掉的時候,Sierra的論文已經寫了將近一半。起初她並不太擔心,因爲她還在電腦和CD上對數據進行了備份。Sierra決定買個新硬盤。但是一週後,Sierra發現她的電腦打不開了,試了幾次都無濟於事,她絕望地哭了起來

一位計算機專業的朋友把她電腦的硬盤拆了下來裝到另一臺機器上,卻也只修復了一章左右的內容。“當時簡直就是世界末日,”Sierra說,“好在重寫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因爲我已經知道我想表達的東西了,第二版甚至比原先的更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Sierra在2007年成功提交了博士論文,自此之後雲端存儲逐步興起,越來越少的學生因爲計算機硬件故障而丟失研究數據。但這並不意味着數字存儲的風險已成爲過去。“我建議大家使用多個備份系統,充分利用雲端存儲,而且不要隨意丟棄早期的數據、已打印的草稿或其他材料。”Sierra補充道,她現在住在喬治亞州,是一名自由科學撰稿人、編輯。

培養項目管理能力

許多學生在寫論文的時候焦頭爛額,其實是因爲自己組織構架能力有所欠缺,這個問題打開始讀PhD的時候就存在。學校對本科生的要求是學習和理解已有內容,但對博士生來說,書本並不能爲他們提供答案。導師提供指導,但學生得自己決定研究方向和進度,這意味着他們必須學會管理自己的日程安排。

學生必須學會管理自己的日程安排 | 圖蟲創意

因此,項目管理能力非常關鍵,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培養項目負責人Sara Shinton說。每年迎新的時候,每個PhD學生都會得到一本掛圖,上面有48個空格,每個空格代表一個月,學校鼓勵學生在空格中填上與讀博相關的重要事件、計劃和截止日期。這個做法的初衷是,如果學生能及早計劃並完成博士前半階段內容(如閱讀文獻、出席會議,參加實習項目,設計實驗、收集結果等),他們在寫論文的時候就會容易得多。Shinton說:“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如果能夠對全局有更充分的反思和把控,那麼最終撰寫成文的時候就能更加得心應手。”

在提交前的最後幾天,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格式和參考文獻都可能變成嚴重的問題。“有的博士生會把細節問題,譬如參考文獻、字體、文本大小、段落格式等留到最後幾天,結果卻遇上了麻煩。”James Hayton說,Hayton是一名博士生指導人員,2015年曾出版了《關於研究、寫作和博士生活的非常規指南》(PhD: An Uncommon Guide to Research, Writing and PhD Life)。“最常見的困境是把這些細節問題留到最後處理,卻發現需要花費的時間遠比預計的長,”他說,“我建議儘早選擇參考文獻插入軟件,調整格式和段落排版,在寫論文的時候就儘可能按照要求去做。”

動手寫起來

很多博士生覺得寫作這個過程本身就很困難。明確時間線——何時該完成到何種地步有助於保持進度。Mewburn一邊運營着名爲 “論文私語”(The Thesis Whisperer)的博客,一邊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開設爲期三天的博士生新手訓練營,她建議學生在截止日期前六個月完成論文初稿。“人們通常都覺得這‘不可能’,在博客中我仔細梳理了所有可能會出錯的實際細節,例如找導師簽字,選擇模板,尋找合適的語言潤色人員以及處理他們的反饋等,另外還要處理一些日常生活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早解決,就會越來越棘手。”

Mewburn說,所有訓練營學員在3天的培訓過程中至少寫了5,000字,有的甚至達到了20,000字。除了採用激勵法,例如用不同顏色的巨型樂高積木作爲完成各種目標的獎勵,她還教學生自由寫作,這是一種讓文思自由流淌的寫作技巧,例如在寫作過程中不進行修改。(爲此,Mewburn用模糊的標籤覆蓋了學員電腦鍵盤上的刪除鍵以防他們在寫作中進行修改。)

西蘇格蘭大學的研究主任Rowena Murray建議博士研究生提前8個月寫出一篇750字的論文摘要。“摘要能讓他們專注於每章所要討論的內容、結構的連貫性和宏觀論點,不至於在衆多細節中迷失了方向。

做好所有你能做的

不同大學和不同專業對論文提交都有不同的要求,博士生如果能儘早瞭解這些要求,有可能的話甚至在寫論文的時候就遵循這些要求,就能夠避免很多後期的手忙腳亂,Hayton說(具體請參考“如何避開管理的夢魘”)。

如何避開管理的夢魘

“精神緊張的時候最好不要對自己的短期記憶過度自信,整理一份必要文書的清單纔是正解。”他說。

博士生輔導員James Hayton建議按照以下清單進行自我覈查:

• 反覆(3次)確認論文截止時間(以官方通知爲準)。

• 論文應當提交到哪個部門?它的工作時間是怎樣的?

• 是否需要填寫某些表格?分別需要誰簽字?

• 注意頁邊距、行距和字體要求。

• 如果論文需要裝訂,具體要求是怎樣的?哪裏可以裝訂?

• 需要提交幾份論文?通常情況下至少是2份,但有時需要更多。

• 手邊是否有可用的打印機(及備用打印機)?充足的紙和墨?

• 圖片,特別是彩色圖片,打印版和電子版可能看起來不太一樣。儘早進行測試。

• 找人覈對封面頁:千萬不要寫錯自己的名字。

• 預留充分的時間:整合各篇章和格式轉換都可能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總有些問題即便是最有條理的學生也無法應對。比如你的實驗室發生了火災,你的實驗結果也因此付諸東流,任何準備和計劃在此時都無濟於事。但評審委員的初衷並不是讓學生無法畢業,因此對於某些運氣不好的學生他們也非常同情。“總有些事是我們無法決定的,”Shinton說,“對於這種情況,資助方和學校往往採取的是同情的態度。”

想到攻讀博士學位需要的辛勤付出和可能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人或許會質疑讀博是否值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因人而異,主要取決於個人的職業發展方向和目標。有的博士生導師說,讀博資格來之不易,要時時提醒自己這段經歷能爲個人發展帶來多大突破,這一點非常重要。

例如,Mewburn博士階段研究的是手勢在建築學教學中的作用,她認爲這段讀博經歷讓她有信心擔下許多複雜的專業項目。她用芬蘭語“sisu”來形容讀博過程中面對無法避免的逆境時的堅定決心。她說:“讀博能讓你認識到自身的能力。”“成功的讀博經歷可以帶來強烈的成就感和力量感,”Mewburn補充道,“另外,當飛機上有人叫我某某博士的時候,那種感覺真是太棒了。”

原文以 Don’t miss your PhD deadline爲標題發表在2019年10月08日的《自然》職業版塊上。文章來自“Nature自然科研”,轉載請聯繫出處。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下次我再也不拖延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