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如何與金融結合?如何爲新金融裝上“安全閥”?11月22日,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磐石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第二次工作會議在工信部召開,與會專家圍繞大數據、新金融展開探討。

作爲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數據被譽爲21世紀的“鑽石礦”。“從技術層面看,金融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與大數據的融合。”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謝麟振指出,大數據之於金融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海量數據的實時獲得;數據動態挖掘;建立總體行爲模式和交易邏輯。

2015年,大數據上升爲我國的國家戰略,阿里、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公司紛紛佈局大數據戰略,各地也陸續成立大數據交易所。大數據已經發展到怎樣的量級?京東金融研究院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李萌介紹,京東作爲一個平臺,C端聯繫4億個人用戶,B端聯繫800萬企業用戶,每天產生的數據量超過200TB。

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高志鵬,曾對基於大數據的信用評估體系建立做過專題研究。他對金融領域的反欺詐體系建設尤爲關注,“利用大數據,把資源匯聚到位,可以把信用體系做好、做精。”

“企業有數據,高校等研究機構有技術,但很難融合在一起。”李萌提出了大數據發展中的產學“兩張皮”問題。與會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代表則從需求側,表達了對數據互聯互通的期待。如何促進大數據領域的產學研用融合?工信部印發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建立一批區域性、行業性大數據產業和應用聯盟及行業組織。培育一批大數據諮詢研究、測試評估、技術和知識產權、投融資等專業化服務機構。”作爲互聯網金融行業智庫研究機構,磐石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由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和北京盤石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成立,旨在促進互聯網金融領域及新經濟改革發展決策。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創新戰略研究室主任姜江希望,包括磐石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在內,機構、協會等可以有力促進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的發展。

“如果能夠解決信用問題,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將屹立於世界。”主持會議的磐石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盤石信用管理有限公司CEO劉焱表示,要把專家的建議“落到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的宗旨和服務中”。(華挺)

注:此文屬於光明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