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搶救回來了,這人真當幸運!”

前幾天的一個上午,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內科門診走廊響起了熱烈掌聲。

10月25日9點13分,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張瑛診室門口,69歲的俞先生正坐在候診椅上,突然失去了知覺,癱軟在椅子上。陪同看病的女兒緊急向醫生求助。

張瑛一邊查看患者生命體徵,心跳驟停,一邊衝着走廊吼:“快來人!”

聽到呼救聲,內科門診所有的醫生、護士都迅速地從診室出來參與搶救。神經內科王雲玲主任醫師和張瑛一起拉來了搶救車,緊急呼叫“999”。在場的醫護人員已經開始心肺復甦。

呼吸科副主任徐衛華也參與了搶救:“患者在內科診室門口候診時突發意外,家屬立即呼救。我趕到時,還能聽到心音,很快,約150次,患者嘆氣樣呼吸。等血壓計拿來時,已經測不到血壓,此時心跳也沒了。”

9點15分,急診科的急救團隊到達現場,按照職責和搶救流程開展搶救。

“患者出現室顫波,立即進行除顫!”急診科姜愛華護士長熟練的拿起除顫儀進行評估除顫。同時下達搶救任務。“我來輔助呼吸球囊給氧!”急診科的朱暉暉護師一邊打開氣道,一邊開始呼吸球囊輔助通氣。

與此同時,門診林麗華護士長已經建立好靜脈通路,抽血送檢。徐蕙和譚欣護師遵醫囑使用搶救藥物。組員們各施其職,有條不紊開展。

9點18分,患者恢復自主心率,停止心外按壓,急診科的尹廣超醫師迅速地完成氣管插管。9點22分,在門急診醫護人員的護送下,患者轉入急診繼續搶救。期間又兩次心跳驟停,兩次除顫成功。

在搶救室,急診科李海林主任初步診斷爲“右冠狀動脈堵塞”,也就是常說的心梗。

“患者發病急,送到搶救室的時候,血壓只有40多,反覆發生室顫,我們通過除顫、藥物、生命支持、溶栓治療等,血壓和心跳均已恢復正常。下一步做介入治療,這一週內都是危險期,我們會嚴密觀察。”10點11分,溶栓成功。

經過積極的搶救,目前患者生命體徵基本平穩,已經轉EICU進一步治療護理。

“父親感冒四五天了,開始我們也沒當回事,早上他感覺到胸悶胸痛,出了一身的汗,就想可能感冒嚴重了,所以來醫院掛了普通內科號就診。”俞先生的女兒陪同父親來看病,她說,父親在等候門診的時候,臉色已經煞白了。“非常感謝省立同德醫院的醫護人員及時有效的搶救!”

“臉色很難看,人好像有點抽筋,突然就倒下去了。”患者袁先生當時就站在俞先生的旁邊,他親眼見證了搶救過程。“省立同德醫院醫護人員好樣的,搶救非常專業有序、非常成功!這個人運氣好!還好在醫院裏發病,要是在家裏或者路上……”

李海林主任說,近期天氣轉冷,心梗患者明顯增多。

“胸悶胸痛、大汗淋漓是心梗的典型症狀,俞先生早上出現這些症狀,不應該自行前往醫院掛普通門診,而是應該撥打120,送到急診科搶救。”李海林說。

什麼是心肌梗死?

怎麼判斷?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冠狀動脈的血流中斷,使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

很多人似乎是突然之間就發生了心肌梗死,讓人覺得防不勝防。大多數心梗患者的死亡發生於發病後的1-2小時以內,在20%-60%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可於發病之初出現先兆症狀,但其中50%左右的人羣出現先兆症狀時未能及時就醫。

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

1.突然嚴重的心絞痛發作。

2.原有的心絞痛性質改變(加頻、變劇、持續時間延長),多在安靜休息時發作。

3.疼痛時伴有大汗、噁心、嘔吐、心律失常、低血壓狀態等,常稱之梗死前狀態。如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就醫,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心肌梗死患者如何做好院前自救?

1.立即撥打120急救車。

2.在120急救車到來之前,應臥牀休息,絕對禁止各類活動,避免一切干擾,保持安靜環境,減輕緊張過激情緒。

3.緩解疼痛可以口服硝酸甘油片或吸入亞硝酸異戊脂霧劑。如果有條件時,可以給予氧氣吸入。

來源:都市快報

轉自:人民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