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利润、企业所得税,和政府转移支付(如社保、医疗、教育、养老支出)等因素,是影响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值的关键。在中国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冷热不均,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值在各地之间有明显差异。

■ 文 | 鸿评论

2019年,中国顶住了经济结构转型与贸易战的内外压力,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新台阶,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成就来之不易,值得欣喜。

然而,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对于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更有价值。2018年我国该比值是43.7%,发达国家普遍在60%以上,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在30%至40%之间。

企业利润、企业所得税,和政府转移支付(如社保、医疗、教育、养老支出)等因素,是影响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值的关键。

在中国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冷热不均,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值在各地之间有明显差异。

比如上海与武汉。两市的人均GDP不相伯仲,然而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比武汉高出52%!以2018年数据为例,武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4.21万元,人均GDP13.63万元,比值30.9%。同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6.42万元,人均GDP13.5万元,比值47.55%。两者相差16.65个百分点。同样是创造100元GDP,为什么上海人能拿走48元,武汉人只能拿31元?

政府转移支付不足,这是武汉收入占GDP比重大幅低于上海的最重要原因。

从下表可以看出,2018年两市用于民生项目的各项公共预算,武汉均明显低于上海,上海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了3.89万元,武汉仅有1.77万元,上海比武汉多出一倍有余。

从人均公共预算占人均GDP的比例来看,上海达到了28.81%,武汉仅有12.99%,两者相差15.82个百分点!几乎等于两市个人收入占GDP比值之差(16.65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正是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的差异,造成了两市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上的差距。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武汉人均GDP虽然比上海还略高2000元,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最高,经济发达让老百姓更富裕,老百姓消费能力更强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政府作为市场组织者,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国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向以消费为主的经济模式的关键时期。未来如何更好地通过转移支付惠及民生,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让社会实现公平稳定,让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这是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必须应对的关键挑战。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