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並非是全面禁養,只有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鎮居民區和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法律規定的其他應該劃定的區域”才禁止養殖。根據環境保護部公佈的由環保部、農業農村部制定的《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其中要求,地方畜牧業發展應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和規劃,在保護生態環境、符合衛生防疫條件的前提下進行,不能影響到水資源、環境衛生、文化生活等。

原標題:“全面禁養”? 權威解讀看這裏:農村4個區域爲禁養區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雅)近來,網上有消息稱,因爲污染環境,以後養豬、養雞等都不行了,農村“全面禁養”。以靠養殖爲生的農民,聽到消息更是發愁未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農村並非是全面禁養,只有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鎮居民區和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法律規定的其他應該劃定的區域”才禁止養殖。

畜禽養殖關係到城鎮化發展和社會民生,但選址不當將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水、空氣的污染。根據環境保護部公佈的由環保部、農業農村部制定的《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其中要求,地方畜牧業發展應結合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和規劃,在保護生態環境、符合衛生防疫條件的前提下進行,不能影響到水資源、環境衛生、文化生活等。指南中明確把4個區域被劃定爲禁養區。

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飲用水源保護區,在農村地區很常見。尤其是南方的農村,水資源豐富,保護區也相對較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是禁止人類活動的,就連垂釣、洗衣都不允許。在農村,養殖的牲畜糞便,很多人會選擇排放到河裏,或者雖然沒有直接排放,而是排放到附近,但通過土壤的滲透,也會污染到水源。因此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養殖場,是必須要拆除的。

二、自然保護區

爲了保護當地的獨特自然、地理環境而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內也是不允許養殖的。如果在自然保護區內搞養殖,一方面牲畜糞便會破壞本區域的自然環境,另一方面,牲畜的活動,也會加重環境的負擔,因此需要“禁養”。

三、風景名勝區

風景名勝區基本上每個地區都有,是當地對外的“窗口”,風景名勝區要求環境好,宜居。這個時候,養殖場辦到風景名勝區裏顯然不合適,也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旅遊收入。

四、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

除了上面這三個地區,還有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被劃定爲禁養區。衆所周知,科研基地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養殖場在這裏也會有影響。

新京報記者 張靜雅 編輯 張牽 校對 柳寶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