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方式发生了改变,即使在地球的另一端,只要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听到对方的声音,看到对方的脸庞……

城市里,已经难找绿色邮筒的身影;商店里,已经难寻美丽的信封;橱窗里,也已经难觅小小的邮票……突然怀念起以前写信的日子。

人生中第一次的写信,大概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刚刚转学,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突然很想念旧时的老师和同学,于是向家里要了两块钱,周末的时候,跑着去邮局,买上几个一毛钱的信封,一本信纸,一张八毛钱的邮票,晚上在昏黄的灯光下,写下了思念……

后来,慢慢长大了,写的信也多了起来。求学在外,信件写给了一个个的他和她,写给了在故乡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那种写信和收信的心情,至今难以忘怀。

关于书信,古人留下了很多。从前车马很慢,路途遥远,书信成了生活中幸福的一部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曾经是多少古人的经典。杜甫,就是在遍地烽烟中,愈发觉得家书弥足珍贵,写下了著名的《春望》。

春望

作者: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由于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今年入春以来,战火没有间断过,难得收到家书,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由于战火连续不断,消息被隔绝,诗人的家人都不在身边,不免思念心切,这时候收到的家书,显得弥足珍贵。

国破家亡,离乱伤痛,再加上叹息衰老,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着离情。全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几乎都写过信。那时,把自己的一份如雪般纯洁的情感给了父母,给了恋人,给了朋友,还有的给了笔友……如今,写信的人慢慢成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手中都保存着一些信笺,保存着一段美好的记忆和一份如诗的情怀。那些信笺,是生命旅程中爱的驿站,多年过后打开它们,在繁华中依然可以感觉到一份宁静,在落寞中感受到一份温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