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通訊方式發生了改變,即使在地球的另一端,只要一部小小的手機,就能聽到對方的聲音,看到對方的臉龐……

城市裏,已經難找綠色郵筒的身影;商店裏,已經難尋美麗的信封;櫥窗裏,也已經難覓小小的郵票……突然懷念起以前寫信的日子。

人生中第一次的寫信,大概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那時剛剛轉學,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突然很想念舊時的老師和同學,於是向家裏要了兩塊錢,週末的時候,跑着去郵局,買上幾個一毛錢的信封,一本信紙,一張八毛錢的郵票,晚上在昏黃的燈光下,寫下了思念……

後來,慢慢長大了,寫的信也多了起來。求學在外,信件寫給了一個個的他和她,寫給了在故鄉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們……那種寫信和收信的心情,至今難以忘懷。

關於書信,古人留下了很多。從前車馬很慢,路途遙遠,書信成了生活中幸福的一部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那曾經是多少古人的經典。杜甫,就是在遍地烽煙中,愈發覺得家書彌足珍貴,寫下了著名的《春望》。

春望

作者:杜甫 (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一個“破”字,使人觸目驚心;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

由於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花鳥本爲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

今年入春以來,戰火沒有間斷過,難得收到家書,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由於戰火連續不斷,消息被隔絕,詩人的家人都不在身邊,不免思念心切,這時候收到的家書,顯得彌足珍貴。

國破家亡,離亂傷痛,再加上嘆息衰老,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詩的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着離情。全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幾乎都寫過信。那時,把自己的一份如雪般純潔的情感給了父母,給了戀人,給了朋友,還有的給了筆友……如今,寫信的人慢慢成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手中都保存着一些信箋,保存着一段美好的記憶和一份如詩的情懷。那些信箋,是生命旅程中愛的驛站,多年過後打開它們,在繁華中依然可以感覺到一份寧靜,在落寞中感受到一份溫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