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優秀的詩篇,不僅構思獨特、煉字準確,而且意境鮮明、用語委婉。作者爲了打動別人,首先就要在詩中融入真情,但又不可太過直白,儘量給讀者留下思考的想象的空間,才能令人咀嚼不盡。

秋天是一個蕭瑟的季節,晝短夜長、秋風寒涼,面對那皎潔的月光,遊子更容易懷念起故鄉,心中也會有無數的感慨和惆悵。下面介紹的是作者是明代大儒,一首五律描寫生動,值得反覆細讀。

獨坐

明代:李贄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

暖風燻細草,涼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殘霞。

李贄是明代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他幼年喪母,隨父讀書,善於獨立思考,中舉後就不再參加進士考試。他在文學上反對一味地擬古,注重創新,他開設的講座總是座無虛席,甚至滿城空巷。

但是李贄的思想過於反對傳統,卻讓很多人不理解,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圍攻。這首詩就是作者抒發自己孤寂的心境,表達知音難覓的苦悶之情。

詩的開篇就對比鮮明,作者化用魏晉時阮籍的典故,如果有尊貴的客人來了,詩人就熱情歡迎;無人來訪時,就閒觀落花、靜賞白雲。

“有客、無人”的對照,其實就能清楚地看出,詩人更多的時候是獨處,即使偶爾有短暫的歡喜,也掩蓋不住長時間寂寥的情緒。

接下來就具體描寫他獨坐時經常看見的場景,清晨時,微醺如酒的和風,拂弄着細細的草葉;傍晚時,皎潔的月光,映照在柔軟的沙灘上。

“暖風、涼月”,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巧妙地代指朝、暮。作者筆觸輕柔,只用短短10個字,就描繪出一幅淡雅、靜謐的風景畫,彰顯出詩人閒適、安然的心境。

如此幽靜的環境,遠離喧囂和煩惱,本該讓詩人忘記得失進退,更可以靜心讀書、沉着思考,領悟大自然和人生的各種玄妙和機變。可是詩人內心並沒有讀者想象的那樣安寧,他反而覺得自己長久的客居生活,總像夢境一般;只有朋友來時,才能不再思念故鄉。所以閒適只是暫態,孤寂則是常態。

畢竟作者是一位大儒,之前都一直倡導大家積極進取,如今讓他忽然沉寂下來,可能一時半會無法適應。“客久翻疑夢”,一方面表達出詩人從20出頭就在外飄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一直在鄉愁中備受煎熬。唯有朋友來時,他在高談闊論中,纔會暫時沖淡思鄉的惆悵。

作者在首聯和頸聯幾乎採用相同的句式,更突出地表現出自己的孤寂之感,同時也點明“獨坐”的主旨。詩人不願讓這種情緒始終縈繞心間,於是最後以景語結束全詩,同時也照應開篇,算是介紹了自己一天的生活。

詩人略顯無奈地說,一天很快就過去了,琴和書還未整理,就在獨坐中送走了殘霞。晚霞絢爛,卻無人與其一起觀賞,一個“猶”字,似乎有些戀戀不捨之意,但更多的是無人可訴的慨嘆和寂寥。

縱覽李贄的這首律詩,描寫生動,行文委婉,彰顯出一位大儒對故鄉的思念、以及對知音難遇的感慨。作者嫺熟地運用對比和烘托手法,在寫景中融入自己的複雜情感,同時也委婉地表達對世態炎涼的不滿。

其實生活總是這樣磕磕絆絆,人生也是一直交織着期待和艱難。詩人寂寞的時候有落花作伴,孤獨的時候只好一人獨坐,全文看似簡單的話語,卻包含了很多不可言傳的人生哲理,值得反覆細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