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我觉得“五不一赶”这个政策不够具体,不主动惹事我可以掌握,不首先开枪是军委的命令我当然要服从,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没有具体的措施,赶也没有具体的办法,这个原则很空,执行起来有困难,但是中央的指示必须执行。2011年,本刊有幸采访了88年海战的指挥官陈伟文将军,由于时间久远,本次特整理陈将军访谈,分为几个小故事,将三一四海战的来龙去脉展现给大家。

说起近代以来的中国海军,甚至是只要带“海”字,以小编这种近代史专业出身学生为例,能想到的第一个词汇就是“屈辱”,而在建国后,直到2005年以前,人民海空军的实力也难称强大,但是1974年和1988年两场海战,打出了人民海军的气势。尤其是1988年的海战,更是以“公知责问我们为什么不悼念,因为我们无人牺牲”愈发扬眉吐气。

2011年,本刊有幸采访了88年海战的指挥官陈伟文将军,由于时间久远,本次特整理陈将军访谈,分为几个小故事,将三一四海战的来龙去脉展现给大家。

陈伟文将军生于抗战爆发之初的1937年,1956年考入武汉大学生物系,同年陈伟文响应号召加入人民海军,于1956年7月转学至当时的大连第一海军学校(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学习。1961年毕业,分配至南海舰队榆林基地“扬州”号猎潜艇担任航海长。

从1961年正式进入作战部队,陈伟文将军参与6场海战,分别是1962年川岛以东海域伏击台特务船海战、1964年榆林东南海域伏击特务战,1974年西沙海战、1979年中建岛海战和最为知名的1988年赤瓜礁海战。1980年陈伟文调入海军广州舰艇学院担任角瓜, 1987年8月,调回榆林基地任参谋长,而就在从新回到作战部队后不久,陈伟文将军就迎来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1988年2月,依据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于1987年2月21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十四届海洋委员会年会的协议,由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74号海洋观察站。此时,故事正式开始了。

1988年2月22日下午,我出发去南沙之前,南海舰队副司令刘喜中到码头送我,跟我讲,中央首长最近对南沙争端有个讲话,内容是南沙军事斗争问题。我很快就要出发了,这个政策对我来说太重要、太及时了,我马上掏出本子要记。这时,刘副司令赶紧摆手说,“不要记,这是绝密,你看看就行了”。

我就接过来看了看,一个口袋大小的笔记本总共6页纸,写得密密麻麻。我看得很仔细,把其中涉及对敌斗争的原则总结成“五不一赶”,“五不”就是不主动惹事、不首先开枪、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一赶”就是如果敌人占领我岛屿,要强行把他赶走。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不是本子上写的,看完后我把本子还给刘副司令,跟他说了自己的总结,他说,“对,就是这么回事”。当时我理解的,中国这么大个国家要是被越南欺负了那就太不像话了,搞不好就示弱,处理不好就吃亏、丢面子。但我们有个原则就是不首先动武,绝不会开枪,基本的精神就是这样的。

当时,我觉得“五不一赶”这个政策不够具体,不主动惹事我可以掌握,不首先开枪是军委的命令我当然要服从,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没有具体的措施,赶也没有具体的办法,这个原则很空,执行起来有困难,但是中央的指示必须执行。这么笼统的政策落到我身上感到担子太重了,我认为中央在南沙领土争端上是有所思考、有所准备的,但我认为准备不是很足,很多具体措施跟不上,仗打开后顾虑很多,不准这个不准那个。但是那天那个情况,肯定要打,不打不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