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疏镇位于宁阳县境西部,东临宁阳县城,北邻宁阳鹤山乡,西接汶上县境,南连兖州市和宁阳泗店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49个行政村,6.18万人。

东疏为西汉名臣“宁邑二疏”(即疏广、疏受)致仕归隐之地。境域清代为东张社、西茂社。民国后为第四区。1955年为东疏区、西疏区。1958年为东疏、西疏公社。1983年为东疏区,1985年5月设东疏镇。

东疏镇重要文化遗迹16处。其中,潘茂汉墓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头村“泰伯祠”闻名境内外。马庙村“关圣帝君庙碑”为县内之最。该碑为龟负透雕蟠龙首方柱形石碑,碑身通高6.10米,宽厚各1.06米,碑文记述了关帝为民行善的品德和功绩。

前张庄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县城西南约15公里前张庄村东南250米的“南岗子”。高约3米,东西宽约800米、南北长460米。198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发现距今1万年前的细石器文物点,其中以前张庄最为突出。标本有石片石核、柱状石核、刮削器、石片等,以黑色燧石为主。该遗址包涵细石器、西周到战国的文化遗物。2006年12月,被泰安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疏故里。清咸丰元年重修《宁阳县志?古迹》记载:“两疏故里在县西南二十里,东束、西束二村是也。”光绪二十三年《宁阳县乡土志》记载“东疏、西疏二村,土人掘得石碣,云是两疏故里”。

又据《泰山志》载,疏广(?—前45),字仲翁,祖籍东海兰陵,其曾祖迁于泰山钜平(今宁阳西部)。疏广为西汉名臣,精于《论语》《春秋》,本始元年(前73年),汉宣帝征其为博士郎、太中大夫,地节三年(前67年),为太子太傅。疏受(?—前48),字公子,疏广兄长子,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后拜为太子少傅。叔侄二人先后施教于太子。

据《汉书?两疏传》载:两疏回乡后广设学馆,敬业授教,不收学子分文,乡邻称颂。对于朝廷赏赐的养老金,昔日好友私下劝其为子孙买田宅,广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族人悦服。后世宁阳地方官员为纪念这两位先贤,将其故里分别命名为 “东疏”和“西疏”。

解放战争时期,“攻济(南)打援”指挥部设在东疏镇大伯集村崔家大院。司令部首长有粟裕、唐亮、钟期光、张震等曾工作和下榻欲词。如今,“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已成为革命教育纪念地。

前张庄遗址

镇驻地街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