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帝庙位于关庙街北首丁字路口路北,又称武庙或山西会馆,是州城古建筑群中保存较好的一处。主体建筑为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为大殿3间,东西廊房各3间,南屋为过道屋。

州城镇关庙街位于州城镇城区中心地带,有耕地635亩,坑塘256亩。全村200户,721人。

关庙街因有元代修建的关帝庙而得名,简称关庙街。

关帝庙位于关庙街北首丁字路口路北,又称武庙或山西会馆,是州城古建筑群中保存较好的一处。关帝庙座北朝南,东西宽约30余米,南北纵深220余米。山门外两旁各有一个高大的石狮子,一雄一雌。山门上部飞檐斗拱,檐下有一大匾,上写“山西会馆”四个镏金大字。山门上部是戏楼,雕梁画栋,造型精美。

前院几棵高大柏树,二门内为大殿,殿前甬路两旁各有一棵高大的松树。大殿5开间,前廊后殿,关羽塑像身着绿袍、枣红脸,卧蚕眉,左手捋须,右手握《春秋》,全神贯注,身后周仓手扶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大殿飞檐斗拱,绿色的琉璃瓦。殿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看楼,楼上是供达官贵人看戏的地方。关帝庙毁于1960年代,原址已建起了民居。

皇华馆位于州城镇中心小学今址。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朝廷为表彰清军统帅僧格林沁“死于王事”诏建的专祠。祠在原州署前,关帝庙东。主体建筑为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为大殿3间,东西廊房各3间,南屋为过道屋。南屋东、西各有角门,以供瞻仰者或祭祀人员出入。前院有大门3间(含东、西耳房)。皇华馆名僧忠亲王祠,简称僧王祠,俗称王爷祠。

皇华馆主体建筑东西各有跨院。民国时期为女子小学校,西跨院附设幼稚园。东跨院建有后门,出后门往北通往学校“后操场”。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名为县立皇华馆小学,县立高级抗日小学。1050年后称长期作为学校使用。校舍经多次翻修改建。原两庑、大门、大殿先后拆除,原祠遗迹无存。

位于关庙街的武庙图

相关文章